世界貿易市場(2 / 3)

目前,國際博覽會、展銷會的發展趨勢是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反映時代發展的高精類產品、設備的比重加大。

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博覽會、展覽會多在以下地點舉辦:漢諾威、萊茵-法蘭克福、巴黎、裏昂、波爾多、維也納、布魯塞爾、哥德堡、帕多瓦、米蘭、的裏亞斯特、烏特勒支、東京、溫哥華、巴塞羅那、大馬士革、萊比錫、薩格勒布、波茲南等。

2.沒有固定組織形式的國際市場

除了有固定組織形式的國際市場外,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的國際商品交易,都可以納入沒有固定組織形式的國際市場。這種市場可以大致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純的商品購銷;另一類則是與其他因素結合的商品購銷形式,如三來一補、投標招標、易貨貿易、租賃貿易等等。

(1)單純的商品購銷形式。單純的購銷形式是指交易雙方不通過固定市場而進行的商品買賣活動。它是通過單次洽商而進行的。這種方式的一般原則為:買賣雙方自由選擇成交對象,對商品的品質、規格、數量、價格、支付、商檢、裝運、保險、索賠、仲裁等方麵都要進行談判,在相互意見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合同成交。單純購銷形式是世界上最基本、最普遍的國際商品交換方式。

(2)補償貿易。買方以信貸的形式從賣方購進機器設備、技術工藝、專利、技術秘密、中間產品等,進行生產後,在約定的期限內,以所生產的商品或其他勞務支付貸款的貿易。這種方式是貿易與信貸相結合的商品購銷。這種補償貿易方式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利用外國的資金和設備,引進一些適宜的先進技術,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對方的銷售渠道使本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另外,由於是以銷定產,所以有利於企業內部機製的轉換,更好地適應國內外競爭。

補償貿易的基本做法有三類,一類叫返銷(回購),一類為互購,另一類是其他形式的補償做法。返銷是指買方利用對方提供的設備、技術工藝等開發生產出來的產品(直接產品或關聯產品)償還進口設備等貨款。互購是指買方不是用進口設備、技術等開發生產的直接產品,而是用雙方商定的其他產品或勞務來支付進口貨款,這種情況實際是把一種交易分為兩種互有聯係的交易。第三類補償比較複雜,有幾種情況,例如進口設備的貨款中,部分用商品補償,部分用現彙支付,這叫作部分補償;有第三方參與,負責接受、銷售補償產品或提供初償產品的,叫作多邊補償;等等。

補償貿易由於是用對方提供的機器設備等所生產的產品支付貨款,生產是償還的基礎,故對方對於人員的培訓、零部件的提供、設備的安裝比較關心。但補償貿易引進的往往並非是最先進的技術,引進的項目比較難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協調。返銷商品如果是市場上競爭激烈或需占用借方出口額度的,雙方比較難以達成協議。

(3)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是一種加工再出口業務。它把加工和擴大出口、收取工繳費收入結合起來。目前的主要做法有:來料加工。是指加工一方按照對方的要求,把對方提供的原輔料加工成製成品交與對方以收取加工費。在來料加工下又有一些不同的具體做法。例如,有的加工過程由對方提供全部來料;有的則由對方提供部分來料,加工采用部分本國生產原料,這叫帶料加工;有的對方隻提出各方麵要求並提供樣品,加工方全部采用國產原輔料加工,這叫來樣加工。無論采取哪種做法,雙方都是一種委托加工關係。進料加工。是指加工方自己進口原輔料進行加工,成品銷往國外,這種情況又稱以進養出。③來件裝配。是指對方提供零部件或元器件,加工方進行裝配並將成品交與對方收取裝配費的一種做法。

(4)招標與投標。招標是招標人按事先規定的條件公開征求應征人,選擇最優者成交;投標是投標人根據招標人提出的要求,提出自己相應的價格和條件,通過競爭,爭取為招標者選中成交。習慣上把兩者合稱為投標。

投標的具體過程包括招標、投標和開標三個環節。首先,招標人在政府公報或有關報紙、刊物上發表招標公告(有時是直接通知有關公司企業),說明所要購買的貨物或建設的項目。有投標意向的企業可以向招標人索取招標文件。招標文件對於工程或商品的要求有詳細的說明,並對投標人的資格、責任、投標所需擔保或保證金也有規定。另外,文件的內容還包括有投標截止期等。投標人填好標書等文件後,采用密封遞價辦法,在規定的投標截止期前寄交招標人或其代理。開標有公開和非公開兩種辦法。公開開標是指投標人監督開標。非公開開標是指招標人在沒有投標人參加的情況下,自行選擇中標人,這時決定中標的因素就不完全取決於經濟因素。如果開標後招標人對所有投標人的條件都不滿意,可以全部拒絕,宣布招標失敗,另行重新招標。招標人確定了中標人之後,需要向對方發出采購意向書,然後正式簽訂合同,中標人也要繳納約為合同金額10%的履約保證金。

企業在投標時,要注意標單具有實盤性質,投標要對標單內容負責並受其約束,不經招標人同意是不能隨意撤回的。因此,在確定投標條件時,價格應注意保本求利,過高不易中標,過低易產生虧損。對企業的能力亦應有正確估計,一旦不能按時、按質、按量交貨、交工,投標人須承擔招標人的損失。

在國際市場上,一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機構、公用事業單位的采購和工程、國際經濟組織的援建項目,大多要通過投標確定承包人。

(5)租賃。這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期限內將商品使用權出讓給承租人,並收取租金的一種貿易形式。這種業務50年代起源於美國,目前在世界上極為普及。出租的商品主要有成套設備、大型計算機、飛機、輪船等。一般分為短期租賃(約1年以內)、中期租賃(1-3年)、長期租賃(3年以上),當前長期租賃業務占有絕大的比重。在發達國家,租賃業務大多是由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工業公司或專門的租賃公司進行的。

租賃與其他貿易方式相比,有以下的特點:由於出租人始終對商品保有所有權,承租人隻享有占有權和使用權,故出租人大多負擔維修、保養工作。承租人租入設備使用,可以免除因設備更新快而出現的無形磨損,尤其可以滿足一時性、季節性的需要。③承租人的租金可以納入營業費用,這樣可以減少企業的納稅額。在經濟緊縮時,可以緩和有關機構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控製。④承租人一般保有留購權利。作價方法:一般為現價減去已

付的租金。

3.商品銷售渠道

銷售渠道是指商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手中所要經過的路線。

(1)銷售渠道的構成、作用與類型。世界市場上的銷售渠道通常由三個部分構成:第一個部分是出口國的銷售渠道,包括生產

企業或貿易企業本身;第二個部分是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的銷售

渠道,包括貿易雙方的中間商;第三個部分是進口國國內的銷售

渠道,包括經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

銷售渠道有以下作用:促進市場的有機組織;節約企業

推銷所需的人力與時間;③為貿易雙方提供各種方便;④使風險

分擔。

第1種是國內企業自行出口,到進口國則直接賣給用戶,例如企業接受國外顧客直接訂貨以郵寄方法交貨。第2種是國內企業避開中間商直接交給出口商出口到進口國;進口國也避開中間商直接賣給用戶,它多用於大宗商品交易。這是因為買主與賣主都比較集中,而且此類商品均有國際市場價格,不宜太多的中間商插手分享利潤。第3、4、5種類型,大多適用於消費品銷售。為便於銷售,一般多用中間商,但使用的多寡視商品而定。第6、7種類型,一般適用於出口國與進口國的大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連鎖商店和合作社的貿易。

(2)進口國銷售渠道的參與者:

進口商。按照對進口貨物是否擁有物權,進口商可分成兩類。第一類:進口兼批發商。進口兼批發商進口貨物後,把買入的貨存入倉庫,然後再向下麵的渠道分配。這種進口商需要擁有貨物物權,一般來講資金比較雄厚,並有自己的客戶網絡,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經驗比較豐富,信譽也好,很少出現違約現象。第二類:訂貨公司。訂貨公司大多隻是代客向國外訂貨,他們一般與國外有著較為廣泛的業務聯係,可以找到供貨渠道;在國內有著比較固定的客戶網,接受委托代辦進口。客戶委托訂貨公司訂貨時,需要自辦貨款支付、投保等手續。訂貨公司既不承擔貨款責任、商品風險,也不取得物權,他們的收入隻是向國內外的客戶、出口商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訂貨公司由於長年專營代訂貨物,對國內外市場情況熟悉,業務聯係廣泛,同時又是正規商業機構,長期從事代訂業務,因此信譽一般較好。

批發商。這部分商人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向進口商訂貨;另一類則是自己兼營進口,直接向國外訂貨。批發商訂貨後,要支付貨款,取得貨物所有權,辦理報送等手續,最後將貨物放入自備或租用的倉庫,分配給自己的客戶網(二批發或零售商)。批發商負擔的費用和風險比進口商和零售商要大。他除支付貨款外,還負擔著從進口直至把貨物分發到客戶手中的費用,以及大部分的推銷費用(如廣告費等)。這部分成本費用雖然最終要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但批發商至少承擔1-2個月的貨款和利息費用。因此,批發商往往資金比較雄厚,具有一定的經營能力。

③零售商。零售商之間的差異巨大,有的是全球性的巨賈,兼營進出口、批發,在世界各國均有分號,經營幾乎所有各種商品,很難分辨出它的經濟利益的民族性。相反,有的零售商隻是夫妻店,或者隻是攤商。它包括有以下幾種:第一,百貨公司。大的百貨公司往往是世界性的,並有財團背景。它們的規模巨大、組織嚴密、雇員眾多、服務周到,有自己的國際性組織。百貨公司與其它零售機構的主要區別在於所售商品多屬名牌貨,或將優質產品貼上商店自己的商標而成為名牌貨。第二,連鎖商店(大眾商場)。連鎖商店因零售機構自成集團,設立有一連串的分支商店而得名。它們一般規模較大,各分店在全國經營同種業務,受總店統一管理。如美國的科馬特連鎖商店,分支遍布全國,有2000多家。這種商店並不十分強調名牌,但普通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卻應有盡有,商品大多是直接組織進貨,陳列擺設亦不那麼講究,廣告做得也不很多。連鎖商店業務劃一,管理集中,間接費用低,開支比百貨公司要低,故價格比百貨公司低10%左右。它們的業務多集中於服裝、食品、百貨等方麵,其分支店已日趨超級市場化。第三,超級市場。超級市場本世紀30年代誕生於美國,現已遍布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這種市場基本上沒有售貨人員,貨物花色品種齊全並分門別類明碼標價地置於貨架上,顧客自選貨物,用小車推到門口結帳。超級市場一般以經營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為主,進貨量大,對牌號不十分注重,往往每周五在報刊上做廣告,以求周末時招徠家庭主婦的光顧。這類市場由於銷售量大,周轉快,銷售以自助為主,經營成本較低,所以商品售價低廉一些。第四,專業商店。專業商店專營某類商品,商店也多具特色,它們與專業廠商、進口商、批發商有著固定的聯係,也有著比較固定的客戶,商店雇員對所經營的商品堪稱專家。所經營的商品,不僅種類規格齊全,花色講究,而且常常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向顧客介紹最新產品。在這方麵,專業商店與百貨公司、連鎖商店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如日本東京的電子用品一條街,各種電子產品應有盡有。第五,郵購商店。郵購商店是戰後在西方出現的一種零售商店。它們向顧客發放商品目錄進行推銷,一年發放兩次或一個季度發放一次。目錄中包括商品名稱、規格、價格,每種貨物都有編號。顧客隻要在貨單上填好所要商品的編號、數量等,並附上支票寄出,商店即會按單寄貨。這類商店對供貨單位要求很高,它們最怕把商品列入目錄單卻無貨可以郵出,造成損失。第六,折扣商店。折扣商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出現的一種零售機構。它們靠薄利多銷、加速周轉、壓縮業務開支而使商品售價大大低於其他類型的商店。一般來說,折扣商店出售的大多是過時的處理商品,店麵規模不很大,商品品種也不那麼齊整。第七,地攤。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有這種不拘形式的零售攤點,它是大多數中下層居民經常光顧的地方。地攤規模有大有小,大的地攤如羅馬占地幾十條街的、號稱天下第一大攤的“羅馬大市場”,小的地攤則由幾個攤商組成。

(五)國際市場運輸與信息網絡

1.運輸網絡

運輸網絡是由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集裝箱運輸等組成。

(1)鐵路運輸。在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中鐵路運輸占第二位,它又是一國內陸及內陸鄰國之間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目前世界鐵路總裏程已有140多萬公裏。

(2)公路運輸。以汽車或拖車為運載工具,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周轉速度快,投資少,裝運方便,實現從“門到門”(發貨人倉庫到收貨人倉庫)的運輸,所完成的貨運量在世界各國居首位。

(3)水上運輸。以船舶為運輸工具的水運可分為內河和海上運輸兩種。水運具有運量大、投資少、運價低等主要優點,多用於運輸大宗或笨重的貨物。目前國際貿易貨運量的2/3以上是通過海運來完成的。世界上的國際貿易港口約達2500個。

(4)航空運輸。飛機是目前速度最快的運輸工具。但運量小、運價貴,適宜於小批量、高時效、貴重的貨物運輸。隨著國際貿易的擴大和航空技術的進步,航空運輸在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貨運由80年代初的290億噸公裏增加到1989年的580億噸公裏。世界上最繁忙的3條航空線是:西歐-北美大西洋航空線;西歐-中東-遠東航空線;遠東-北美太平洋航空線。

(5)管道運輸。它是隨著石油生產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特殊運輸方式。管道運輸量大,輸送快,成本低。目前,通過管道運輸的貨物有原油、石油製品、化學品、天然氣、礦砂、煤炭等。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戰後60年代出現了國際多式聯運。即一般以集裝箱為媒介,把海上運輸、鐵路運輸、公路運輸、航空運輸和內河運輸等傳統的單一方式運輸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種聯貫的過程,完成國際間的運輸。

(6)集裝箱運輸。它是60年代末興起的運輸方式,它將雜貨在發貨地裝進標準規格的“集裝箱”內,運至專用的“箱運碼頭”,再以“箱運設備”裝上“集裝輪船”,運至目的地,再運至儲存地點。目前已有集裝箱航線500多條,已連成的集裝箱港口300多個,已形成一個世界性的集裝箱運輸體係。它在世界海運雜貨運輸上已占支配地位。

在60年代末興起的另一種運輸方式是大陸橋運輸(LandBridgeTransport)。大陸橋是指把海與海聯結起來的橫貫大陸的鐵路。大陸橋運輸則是利用大陸橋進行國際集裝箱海陸聯運的一種運輸方式。目前廣泛使用的大陸橋有西伯利亞大陸橋和北美大陸橋(包括美國大陸橋和加拿大大陸橋)。

2.信息網絡

它由國際電話、電視、廣播、報刊、通訊衛星、計算機聯網組成,成為世界市場的中樞。

(六)其他

各種市場組織機構,國際貿易規章、條約、契約與慣例有助於市場的運行。

當代世界市場

一、世界市場在動蕩中不斷擴大

國際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一直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受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製約,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普遍,加上國際性衝突的引發,經常引起世界市場動蕩。首先,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世界市場不能平穩發展。在戰後四次世界經濟危機期間(1951-1952年、1957-1958年、1974-1975年和1980-1983年)世界市場呈現萎縮。其次,世界經濟大國如美國,一旦經濟出現問題,進出口下降,必然使日歐的對外貿易和經濟活動受到影響,進而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受到衝擊,整個國際市場出現動蕩。第三,由於經濟政治密不可分,世界性的政治事件和軍事行動引起世界市場的動蕩。例如,1979年蘇聯出兵阿富汗,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90年代初蘇聯、東歐的劇變等都引起了世界市場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