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人靜。淺淺的月光擠進鐵窗,風輕輕地梳理著窗外的那片竹林,嗓音很低,卻讓徐燁聽得清清楚楚,那就是來自故鄉的呼喚。
似夢似幻亦似真,他仿佛回到那年遠的過去,回到那個他吃喝拉撒20多年的故鄉;那個近似原始的小山村;那個留下他童年故事的土地;那個令他快樂又令他貧窮的地方。
村前的那條小河潺潺地流淌。
童年的徐燁走在小溪邊,歡快地唱著童年的歌謠:“月亮光光,照著姐姐洗衣裳,大姐洗得白白淨,二姐洗得噴噴香……”
故鄉小河的流水聲,村姑搓衣的身影,秋風中桂花飄香的小山村,仿佛仍在他的周圍飄動。他情不自禁地感歎:“故鄉啊!在你的身邊,這一切都美妙一如當年麼?”
粵北的江城監獄還籠罩在晨霧中。
徐燁滿腦子擁擠著眷戀的痛楚。他被這種思鄉情結縈繞,被女兒離家出走的消息所困擾,經常夜半夢醒,獨自傷感,失眠已經是常有的事了。
透過鋁合金玻璃窗,一棵高大的鐵樹闖入他的視線。他不知從何時起喜歡上靜靜地注視這棵飽經風霜的鐵樹,特別是在濃濃的思念之情溢出心潭的時候,靜觀鐵樹,梳理紛亂的思緒,會緩緩地靜下心來。聽老犯講,過去鐵樹幾年才開一次花,現在卻是一年開一次花。大家都說政策越來越好,陽光執法、獄務公開、鐵樹逢春,鮮花怒放。
徐燁情不自禁地從枕頭底下抽出一個硬皮筆記本,筆記本裏貼著女兒雯雯、甜甜和妻子春燕的照片。雯雯一張小巧的臉,尖尖的下巴,細長的脖子,一雙水靈靈的眼睛。甜甜圓圓的蘋果臉完全是她媽媽的拓印版,想要有多甜就有多甜。徐燁看著看著,臉上不禁浮現出淺淺的笑容,這笑浸透著苦澀。他無端地溢出兩顆傷心的淚珠,兩顆淚珠裏凝聚著痛苦、慚愧、悔恨,還有思念、夢想、渴望……
“醒得這麼早,又想孩子了?整天胡思亂想一大通幹什麼。”聲音從被窩裏發出來的,是鄰床的同改。
“就知道睡懶覺。”徐燁不理他,在心裏暗罵道。
每一次想起親人的時候,他都會取出相片,不厭其煩地端詳,他多麼希望能回到那近乎原始的小山村——東堡。那連綿起伏的山,環抱著幾十戶徐氏人家,那一丘丘的山地,一窪窪的水田,那來去的野獸和飛旋的山雞。當然,最讓他想念的還是活潑可愛的女兒和美麗而風情萬種的妻子。
“丁鈴鈴……”起床的電鈴聲打破清晨的寧靜。
6點30分。沉寂的江城監獄頓時熱鬧起來,全體服刑人員迅速起床,像訓練有素的士兵,聽到號令,利索地穿好衣服整理好內務。瞬間,軟綿綿,亂糟糟的棉被,折疊得棱角分明,就像一個箱子。不是親眼看見是很難相信這個四四方方、線條分明的棉被是用手折疊出來的。
3分鍾後,數百名罪犯按照互監組編排的位置,有秩序並且整齊地排列好,四位值星員分別站在四個角落維持秩序。這個監區院內的大坪是磨砂水泥地板,右側是休閑處,有小橋、水池、花圃、琉璃瓦小涼亭;池裏的金魚和紅鯉魚在淺水中遊來遊去;桂花、ju花、白玉蘭、鬱金香、康乃馨、美人蕉、夜來香以及牽牛花等等;院內四圍邊上都按布局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花卉盆景。這裏的環境讓人們有一種進入校園的感覺。顧名思義,“特殊校園”也因此而得名。
從值班室裏走出一位穿著整齊製服的警官,全體服刑人員齊聲喊道:“警官好!”
“大家好!現在開始點名。”警官話音剛落,眾犯人一齊蹲下,這是軍體式的蹲勢,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點完名,排隊出院門,院外是監獄的大操場,上千人在這裏做早操,做早操是每位服刑人員必須參加的運動。是全國中學生第八套廣播體操。晨曦下,又蹦又跳,時而像大鵬展翅,時而企鵝走路,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操場的右側是啟明學校,左側是飯堂,對麵是文化廣場。水泥地的大操場也是文化廣場的一部分,教學樓門口有一旗杆,上麵飄著五星紅旗;操場上還有籃球架,有舞台,可以放電影、開會以及文藝晚會活動等。
7點15分在飯堂前集合,由警官指揮唱歌,飯前兩首歌也是“必修課”。不鏽鋼的飯桌也可供12人進餐,由小組長到消毒櫃端飯盆。一個星期為一輪,周一皮蛋瘦肉粥;周二牛肉丸湯米粉;周三豆漿饅頭;周四炒米粉;周五青菜煮麵條;周六蓮蓉包牛奶;周日湯河粉。
徐燁心想:要是自己的親人也能像這裏的服刑人員一樣吃上這麼豐富的早餐就好了!他又想:就算是家鄉最好的東坡肉在這裏也吃不香了!是的,也許沒有人會相信如今監獄的生活比有些農村的生活還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