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梨慢慢悠悠的說話,咬字清晰,特別是黎疏影黎清淺的名字,叫得那個清晰響亮呀,直恨得黎夫人母女幾個牙癢癢。
特別是黎疏影坐下時狠狠地瞪了薑梨一眼,薑梨抿嘴笑道:“疏影表姐這是幹什麼呢,莫不是生氣我把你名字叫出來了?可我這不是跟舅母學的嗎?”
說著還一臉無辜地看向黎夫人,讓黎夫人想發脾氣也不行,先不說薑梨處處占著理兒,就說今兒這場合也不是她能亂來的,所以隻得將這口氣咽下,繼續介紹後麵的姑娘,這次倒是不敢玩花樣了,一個一個的把名字都說清了。
坐在上頭的平西王看著薑梨,有些意外,又有些自豪,胡須遮掩的嘴角翹了翹,容貌出眾,膽色過人,不愧是他平西王的女兒。而平西王妃則是一臉複雜神色,她即不願如了嫂子的意,可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娘家人的要求,女兒出頭頂撞嫂子,她欣慰的同時又擔心女兒不可控了。
薑梨說了該說的話就安安靜靜的用膳,這次宴席黎夫人很是用了番心思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隻要能叫上名字的都有,冷盤八個,熱菜十六個,大菜六個,連風幹了兩年的熊掌也有一份,烹飪技藝還很是不錯,至少合薑梨的胃口,吃了個十成飽。
女眷這邊吃得安靜,可對麵的那一席就熱鬧了,先是薑晟睿帶頭敬酒,然後後頭四個弟弟跟著一起。黎家兄弟雖說不擅酒,可也能喝上兩杯,更不用說常年磨在軍中的薑家兄弟了。
隻見對麵拚酒拚個熱火朝天,黎疏影看了對麵一眼,見沒人關注這邊,湊近薑梨身邊道:“今兒表妹可是出風頭了,想來那南宮公子是記住妹妹了的。”
薑梨眉頭一挑,似笑非笑道:“疏影表姐,我聽說舅母說要留你到十八歲才出閣,怎麼還不到十七你就忍不住了?”
黎疏影是黎家長女,雖被黎夫人放養著,可身邊也是請了教導嬤嬤的,自小也是讀著女戒長大,被薑梨這一番粗言可謂是打擊得不輕,卻又不好意思開口反駁,估計是想反駁也說不話來吧。
最後隻來了一句,“表妹真是枉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了。”
“表姐書讀得好,一個外男隨隨便便就掛在嘴邊了,倒是深得家傳呀。”
黎夫人在西蜀多年,外頭夫人們都捧著,唯一能越過她的平西王妃又是夫家庶女,對上她略有些底氣不足,這些年倒把她慣得趾高氣揚,不知天高地厚了。今天竟能做出這樣的混帳事來,也真是奇葩一枚了。
黎疏影嘴巴笨又不敢大聲,隻能恨恨地瞪上一眼,冷哼一聲。
薑梨搖搖頭,這人戰鬥力不行還偏喜歡強出頭,真不知道她圖個什麼,難道是個受虐體?
另一側的黎清淺目含擔心,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算計薑家的女兒,如果能算計到薑梨身上那是再好不過的。看效果今天眾女裏也確實是薑梨最出彩,可是,如果她的出彩是踩著黎家夫人和小姐來出頭的,那就不算不得很成功了。
眼角掃過薑梨,偷偷招來一侍女,吩咐了兩句。
主位上的平西王夫妻沒有說話,除非南宮成主動敬酒,才喝上一口,遠沒有黎家夫婦那般熱情。
就在薑梨打著嗬欠,忍不住要提前退席的時候,終於上甜湯了,這宴席的規矩,喝了甜湯就該散了。
接過銀耳蓮子枸杞湯,銀勺攪動,提起時都能帶起絲兒,可見是熬足了火候。
薑梨喜歡喝銀耳湯,養顏美容補氣血等等好處,更何況這裏的銀耳比起前世的更顯珍貴,乃是真真正正的山珍,營養價值和效果都要好一些。
正要進口,手卻頓了一頓,聞了聞,又放了一點點進口品嚐了一下,眼睛微眯起來,往上頭黎夫人那看去,隻見黎夫人與平西王妃靠在一起說著悄悄話,並沒關注這裏。眼角一掃旁邊,黎疏影剛吃完熊掌,正在漱口,也沒關注她,越過黎疏影卻對上黎清淺的視線。
薑梨抿嘴一笑,眼珠轉了轉,對著一旁的薑疏影道:“疏影表姐,我與你換一碗吧。”
說完也不等黎疏影反應過來就端過她矮案上的小碗,還好女眷多,矮案都靠得近,端碗也就是一伸手的事兒。
等黎疏影反應過來,薑梨已經把自己的銀耳湯放在她矮案上了,“疏影表姐,你這碗看起來多一些,你不會舍不得吧?”
黎疏影氣鼓鼓道:“就你心眼兒多,這一口能幹什麼?”
薑梨笑笑沒回嘴,將黎疏影的那一碗湊近聞了聞,慢慢放進嘴裏,綿稠潤滑,甘甜可口,真是上好的銀耳。
黎疏影瞪了一眼,拿過小碗正要吃,一旁的黎清淺忙攔住,“姐姐,你這碗表妹嚐過了的。”
黎疏影瞬間炸毛,“好呀,薑梨,你竟讓我喝你的口水,你怎麼這麼惡心呀?”
薑梨挑眉看著黎清淺悠悠道:“是呢,怎麼有人可以這樣惡心呢。疏影表妹呀,不若把你這碗銀耳拿給大夫看一看,保準有更讓你惡心的事兒呢。”
黎清淺一急,忙將黎疏影矮案上的銀耳端走,將自己給了黎疏影,“姐姐用我這碗,我今晚用得多了,正吃不下呢。”
說著對一旁的丫鬟使著眼色,讓人急急將碗端下去了。
薑梨冷冷哼了一聲,“今兒我心情好就算了,以後再敢算計我,可別怪我不給顏麵,自己不要臉了,那本小姐可就要使勁踩兩腳了。”
黎疏影看了看妹妹又看了看薑梨,一腦子漿糊,這一眨眼的功夫妹妹就與表妹對了一局了,看兩人模樣妹妹這次是碰到硬角色了,竟沒成功呢。
薑梨見黎清淺躲著自己的眼神,撇了撇嘴,真是個蠢的,銀耳湯裏放酒,這腦袋也真是沒救了。也幸虧黎清淺加的是酒,否則她一定不會這樣幹休。上過一次當,最恨就是這樣下三爛的手段了,這讓她想起很不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