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二八年國民黨建立中央廣播電台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的近十年間,中國的廣播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據一九三七年六月統計,國民黨統治區(不包括已被日本占領的東北三省)共有官辦和民營廣播電台78座,發射總功率將近123千瓦,其中民營電台有55座,發射總功率隻有7千瓦。當時,包括東北三省在內,全國約有收音機20萬台。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在全民奮起救亡的怒吼聲中,廣播宣傳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激勵了群眾的抗日愛國熱忱。從八月十三日上海抗戰爆發到十一月十二日日軍占領上海的三個月裏,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影響下,上海的一些電台播出了不少抗日救亡歌曲,播出了洪深、夏衍、於伶等人創作的揭露漢奸賣國、配合抗日鬥爭的廣播劇。上海的愛國誌士們還利用電台播送抗戰新聞,用日語廣播呼籲日本人民起來反對日本軍國主義,製止侵略戰爭。
戰爭初期,大片國土淪喪敵手。國民黨統治地區的廣播事業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嚴重摧殘。一九三七年十一月間,在南京的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廣播電台停止播音。南京淪陷後大約一年的時間裏,國民黨的軍政機關大都遷移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代表團也駐在武漢,武漢成了中國抗戰的中心,武漢的廣播電台成了抗日宣傳的重要喉舌。周恩來、郭沫若、邵力子、黃琪翔等各方麵人士都到廣播電台發表廣播演說,激勵中國軍民的抗日鬥誌。著名的國際友人、日本的反戰人士綠川英子等人向日本侵華士兵作日語廣播,促使他們覺醒。
一九三八年三月,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廣播電台在重慶恢複播音,但發射功率由戰前的75千瓦減為10千瓦。為了加強國際宣傳,國民黨政府利用英國提供的設備建立起國際廣播電台,於一九三九年二月開始播音,呼號XGOY,英文名稱為VOICE OF CHINA,簡稱VOC,意為“中國之聲”,這是國民黨政府正式開辦的對國外廣播。國際廣播電台辦有對歐洲、北美、蘇聯東部、中國東北部、日本、東南亞等6種廣播節目,分別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語和漢語播音。
國民黨政府的地方廣播電台,一部分被日軍霸占,成為敵偽廣播電台,如沈陽、哈爾濱和上海等地的廣播電台;一部分從城市遷移到偏僻地區,更換名稱繼續播音。為了適應宣傳的需要,國民黨政府在西南、西北地區建立了新的廣播電台,其中規模和影響比較大的有昆明廣播電台、蘭州廣播電台和貴陽廣播電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辦的廣播電台數量比戰前大大減少,但由於在廣播設備上得到英美的援助,發射功率卻增加很多。抗日戰爭後期,美國軍隊大批進入中國境內參戰,他們分別在成都、桂林、瀘縣等地設立美國軍用廣播電台,供駐華美軍收聽新聞和文娛節目。
一九三八年十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中國的抗戰進入了艱苦的相持階段。在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勢下,共產黨的代表、國民黨的抗日將領和主戰派的代表以及愛國人士周恩來、宋慶齡、馮玉祥、郭沫若、沈鈞儒和黃炎培等都曾多次在中央廣播電台、國際廣播電台向國內外聽眾發表廣播演說,號召全國軍民堅持團結、堅持抗日、爭取最後勝利的到來;呼籲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團結起來,打敗德、意、日法西斯,保衛世界和平。在對外宣傳方麵,重慶的國際廣播電台和美英廣播電台互相轉播節目,擴大了中國抗日鬥爭在國際上的影響。重慶的抗日廣播對於淪陷區的中國民眾來說,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雖然和共產黨建立了合作抗日的關係,但國民黨內部的頑固派仍然繼續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不斷掀起反共高潮。在這種政治、軍事鬥爭的背景下,國民黨的廣播宣傳中,既有宣傳團結抗日、共禦外侮的積極內容,也有鼓吹“曲線救國”、反共反人民的消極內容。隨著國內外鬥爭形勢的發展變化,這兩方麵內容的比重在不同階段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