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電波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中國社會的性質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二十年代初期,廣播傳入中國。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批廣播電台,同近代中國早期的報刊、通訊社一樣,是由外國人創辦的。
一九二三年一月,美國人奧斯邦(E.G.Osborn)在上海辦起第一座廣播電台,播送新聞和音樂。北洋政府交通部轉飭上海有關當局勒令拆除。此後,美商新孚洋行、開洛公司等又相繼在上海建立廣播電台,也受到查禁。一九二五年,日本帝國主義在其占領下的台灣、大連建立廣播電台,作為侵略中國的宣傳工具。
一九二四年八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裝用廣播無線電接收機暫行規則》,這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廣播法令。這個《暫行規則》允許民間裝設收音機,但需呈請交通部核準。
一九二五年,中國開始自行籌建廣播電台。當時,北洋政府交通部派人在北京、天津試驗通過無線電傳送新聞、音樂,初見成效,後因政局動蕩沒有繼續下去。一九二六年十月,哈爾濱無線電台台長劉瀚在奉係軍閥當局支持下建立了中國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第二年,奉係軍閥控製的東北無線電長途電話監督處又分別在天津、北京建起兩座廣播電台。私人經營的商業廣播電台——上海新新公司廣播電台也在一九二七年三月開始播音。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有十幾座廣播電台,發射功率很小,收聽範圍有限。據有關材料估計,當時全國約有收音機1萬台左右。
一九二七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建立起全國性政權。一九二八年八月,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廣播電台在南京播音,呼號XKM(後改為XGOA),宣稱:“嗣後所有中央一切重要決議、宣傳大綱以及通令通告等,統由本電台傳播。”在這以後的十年間,國民黨政府陸續在杭州、福州、北平、廣州、漢口、成都、西安、上海和昆明等地辦起20多座廣播電台,還多次訓練收音員,把他們派遣到各地抄收中央廣播電台的新聞廣播,擴大廣播的影響。國民黨政府的廣播電台鼓吹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是維護國民黨統治的工具。
一九二九年八月,國民黨政府公布《電信條例》,允許民間經營廣播電台。三十年代初期,部分大中城市出現了一批民營廣播電台。抗日戰爭以前,民辦電台一度繁榮,大約有70多座,其中半數以上集中在上海。這些民辦廣播電台中,有以講授文化科學知識為主的教育廣播電台,有以誦經禮拜為業的宗教廣播電台,絕大多數是播送廣告和低級、庸俗的娛樂節目的商業廣播電台。除此以外,在上海、北平還有幾座外國商人辦的廣播電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浪潮中,上海的少數民營廣播電台衝破國民黨政府的禁令,有的組織募捐活動,支援淞滬前線的抗日將士,有的反複播出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熱血》等抗日歌曲,對打擊泛濫一時的靡靡之音和振奮中華兒女的愛國精神起了一定作用。為了鉗製廣播輿論,把民營廣播電台的節目納入國民黨的宣傳軌道,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間,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指導委員會先後製定了《指導全國廣播電台播送節目辦法》、《民營廣播電台違背〈指導播送節目辦法〉之處分簡則》、《播音節目內容審查標準》等三個法令,並且開始審查、收測民營電台的廣播節目。一些表現中國人民反對內戰、要求團結抗日的進步歌曲,如《五月的鮮花》、《救亡進行曲》、《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和描寫東北人民被迫流亡關內情形的戲劇都被禁止播出。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逼他聯共抗日。張、楊兩將軍接管了西安廣播電台,並且發表廣播演說,闡明事變真相,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項主張,呼籲國民黨當局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同時,通過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安排,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和新西蘭籍英國記者貝特蘭每天在西安電台用英語廣播,報道了事變的真相和西安的情況。西安電台衝破了國民黨電台的幹擾,向全國人民和在中國的外國人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