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澤如 與第五代共沉浮
生活
作者:dookie1984
不談現狀,不想過去
“沒什麼可說的,挺無聊的,說也沒用。”今年是第五代導演集中發力的一年,張藝謀的《歸來》、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田壯壯的《楊貴妃》……曾經在第五代導演發軔作《一個和八個》擔任男主角、被評價為長著一張“黃土地”的臉、最適合出演第五代作品的陶澤如,對這一現象卻近乎失語。
不想談中國電影現狀,也不願回憶過去。陶澤如給記者放了段《血符》的片花,這是他前不久剛拍完的一部電視劇,由管虎執導,講的是美國飛虎隊的飛機被擊落,跳傘的美國軍人在中國小鎮與老百姓相處的故事。陶澤如說,現在拍電影,還不如拍點兒電視劇,可能還能留下些有價值的東西。
3月4日,第四代宿將、被稱為第五代“伯樂”的吳天明因心梗去世。在他的追思會上,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陶澤如等一批電影人到場緬懷。陶澤如對此也不願多談,他說:“如果吳導沒出事,他拍電影,不見得會有這麼多人來。”
陶澤如對現在的國產片不能用失望來形容,他認為現在畸形的電影市場,隻有徹底毀滅了,才能有新生。“如果當時堅守的人多一些,也不會是現在這樣。”他這麼說。可堅守的隻有吳天明那幾個人,而他們在現在的中國電影中,已逐漸被邊緣化、被忘記。《百鳥朝鳳》是吳天明離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影片早在2012年就已拍攝完成,為了能發行得好一些和其他原因,直到現在還沒能上映。陶澤如在片中演民間藝人嗩呐王,他的焦家嗩呐班隨著時代興盛衰落,也象征著民族之魂的興衰曆程。“這樣的文藝片,想要拿票房,難,和《白日焰火》什麼的不一樣。”陶澤如說,“現在的市場,沒有空間給藝術片,他們放的那些片子,我不看,沒意思。”
第五代的秤砣
時間回到1983年,一群意氣風發年輕電影人要拍出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電影,演員差不多都已經就位,就差一個男主角。劇組從廣西找到南京,找了很多人,都不滿意。
“你們劇團有沒有皮膚再黑一點,氣質再樸實一點的演員。”選角的工作人員問南京市話劇團的人,於是陶澤如就出現在他們麵前。當年已經30歲的陶澤如在南京市話劇團已經幹了6年,他隨父母從小下放蘇北農村,長了一張黝黑、倔氣的臉,與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完全不同,也區別於後來流行於中國影壇的葛優式小人物形象。
工作人員拍了照片帶回廣西,半個月後,陶澤如接到了《一個和八個》劇組的電報趕赴南寧。演慣了話劇的陶澤如,在攝像機前麵,總是感覺不自在。張軍釗還總在旁邊加碼,他對陶澤如說:“你的戲演不好,整部戲就立不起來,你這個人物一定要像個秤砣一樣,擱在那兒要有一定的分量。如果分量輕了,你壓不住這八個人。你的表演要有精神上的力量感。”攝像張藝謀則對陶澤如說:“演員不要無端地皺眉頭、不要無端地瞪眼睛。”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和超越任何藝術權威的探索,第五代的開山之作《一個和八個》誕生了。
此後,中國電影進入了輝煌的第五代時代,陶澤如也從話劇演員轉行成了電影演員,出演了眾多第五代代表作。30年過去了,第五代導演依然要在票房爆炸但又風雲莫測的市場有所作為,陶澤如卻想和當下的中國電影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