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3)

“二位有何話說?”

叔齊趕緊遞上帛書,道:“這是君上的一份薄禮,特呈黃金百斤,白璧百雙,以酬謝將軍不遠千裏之勞。”

豎貂看一眼帛書,臉上迅即閃過一絲喜悅的神情,馬上又恢複到原來的模樣:“兵臨城下,蔡侯有什麼打算?”

叔齊道:“齊侯舉兵,君上大惑不解,不知蔡國犯了什麼罪,使齊侯大動幹戈?”

豎貂狡黠地一笑,道:“蔡姬現在哪裏?”

叔齊道:“蔡姬被齊侯逐回家來,已嫁給楚成王了。”

豎貂道:“這還了得!侯伯一時生氣,讓蔡姬回來住一陣子,沒有侯伯的旨意,誰敢讓她再嫁!”

叔齊道:“如果因為蔡姬,齊侯大興討伐之師,那我君上當麵向齊侯請罪行不行?免得百姓塗炭。”

豎貂冷笑一聲道:“你以為侯伯興八國之師,就為一個小小的蔡國嗎?有那麼一個國,上不朝服周天子,在這裏稱王稱霸,還想與大齊抗衡,這次要給他些顏色瞧瞧。回去對蔡侯說吧,不日八國軍兵一到,蔡國必夷為平地!蔡侯如果聰明,不如及早逃遁。”

叔齊、孔顏明白了,忙道:“謝將軍點撥,微臣回去告知君上,早作安排,告辭!”

豎貂看著禮單,得意地笑了起來。

叔齊、孔顏趕回城中,將齊侯糾合七國諸侯,先侵蔡,後伐楚這一軍機向蔡穆公彙報,蔡穆公大驚失色,當夜率領宮眷,出奔楚國去了。

七國軍隊已如期到齊,七國諸侯無一不到。許穆公奉齊桓公之命,先出兵襲取舒國,他雖身患重病,也抱病趕來。齊桓公立即嘉獎,將其序位排在曹伯之前。這七路諸侯的排列順序是:宋桓公、魯僖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八路兵馬一字兒擺開,煞是威武雄壯。戰旗獵獵,可蔽天日;戰馬嘯嘯,驚天動地;戰車如雲,人馬如海。

齊桓公意氣風發,鬥誌昂揚,朗聲道:“今日舉兵,有勞各位賢侯,各位將士跋山涉水,千裏征程,你們辛苦了!寡人深表感激!”

宋桓公道:“齊侯討伐山戎,救下燕國;大義滅親,安定魯國;城邢封衛,恩重如山。大禮加於天下,大義布於諸侯,百姓傳誦,天子嘉許。齊侯有令,諸侯敢不應從?”

魯僖公道:“借君之恩威,乃諸侯幸事!”

鄭文公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曹昭公、衛文公、許穆公也齊聲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管仲麵向七路諸侯,高聲道:“臣管仲拜見各路諸侯。此次主公大會諸侯,名為攻蔡,實為伐楚。現蔡侯畏罪而逃,不戰而勝。而楚成王據漢江之險,南方之遙,不事天子,不遵王命,無視我北方諸侯,自恃強悍,飛揚跋扈。昔日天子周昭王南巡於楚,一去不返,終至不歸。今日楚子有恃無恐,又不向天子敬納包茅之貢,無禮無義,何以至此!主公此次興兵,大合諸侯,乃替周室討伐,為天子除害。沒有如此正義之舉,主公不敢勞各位大駕!今日七路諸侯,有勞玉趾,效力我主公,微臣管仲向各位君上致敬!”管仲言畢,深深一揖。

齊桓公道:“仲父所言,正是寡人所想。楚子肆虐,有恃無恐,不向周天子納貢。寡人身為中原盟主,理當為天子效勞,剪除逆賊,使天下和順。望各路諸侯,同心協力,與寡人進至漢水,向楚子問罪。”

宋桓公道:“齊侯深謀遠慮,行此大義,寡人怎敢不從?”

六路諸侯一齊拱手道:“聽從齊侯調遣!”

齊侯大聲道:“好!寡人督率前軍,進兵漢水!”

管仲下令:擊鼓!”

頓時,八路諸侯共同擊鼓。鼓聲陣陣,旌旗獵獵,八國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漢水。

齊桓公率八國聯軍,經過蔡城,望南而進,直達楚國邊界。隻見在“楚”字界石旁停著一輛兵車,車上站著一個人,身穿寬袍大袖大夫朝服,道貌岸然,彬彬有禮。此人姓屈名完,是楚國大夫。屈完高聲對齊軍大將王子成父道:“請通報齊侯,楚國使臣屈完在此等候多時了。”

王子成父一驚,急忙向桓公稟報:“主公,楚國已有準備,派使者屈完在前麵恭候。”

桓公吃了一驚,看看管仲道:“仲父,楚軍消息怎能如此靈通?”

管仲看一眼豎貂,冷笑道:“此必有人泄露消息。”

豎貂裝作沒事兒的樣子,說:“主公,蔡侯已逃到楚國,定是蔡侯報告了楚王。”

桓公又問管仲道:“仲父,楚王既派使者在此等候,一定有話要說,誰去會會楚國使者?

管仲道:“臣去會會這位使者,曉以大義,如果楚人通情達理,會自慚理屈,不戰而降,那可就再好不過了。”

桓公問王子成父道:“楚使者帶多少人馬?”

王子成父答道:“單人單車。”

桓公道:“王子成父將軍,跟隨仲父會見楚使,一定保證仲父安全!”

王子成父道:“主公放心。”

管仲上了王子成父的戰車,來到屈完麵前。

屈完一見管仲,連忙拱手施禮。

管仲也拱手還禮道:“屈完大夫有話請講。”

屈完看著管仲說道:“寡君聞聽齊侯率八國兵車前來討伐,派下臣屈完前來詢問,齊國與楚國既無舊仇,又無新怨。齊國居於北海,楚國居於南海,風馬牛不相及,不知齊侯是出於什麼原因,大興討伐之師?”

管仲道:“昔日周成王時,封我大齊先君太公到齊地,派召康公賜命,要我先君太公對五侯九伯各國,世世代代掌征伐大權,以輔佐周王室的安危。封地東至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凡有背棄周天子之命,或對周王室不恭敬者,可隨時予以討伐。自從周幽王被犬戎殺害,周平王遷都雒邑(今洛陽),諸侯各自為政,不事周室,致使周王室衰微。寡君奉周天子之命主盟中原,修複先業,已大見成效。你們楚國位於南荊,應當每年向周王室進貢包茅,供王室祭祀所用。可楚國連年不進包茅之貢,對周天子不恭不敬,為此,寡君率七國諸侯前來征討。還有,周昭王南巡至楚,突然駕崩,也是楚國的責任。為此,寡君興師討伐,楚國還有什麼可說的?!

屈完聽完管仲的一番慷慨陳詞,心中十分佩服,說道:“周王室自己亂了朝綱,導致各路諸侯的不滿,不向周王室進貢,天下諸侯都這麼幹,並不是單單楚國如此。當然,作為諸侯國,不向周王室進貢,不管怎麼說,這是不對的,寡君知罪了,從今往後,一定年年進貢就是了。不過,昭王南巡,是因翻船溺水而亡,要問罪隻能去問漢水,寡君不能擔這個罪名。請齊侯所率兵馬在邊界駐紮,微臣立即回去向寡君稟報。”說完,掉轉馬頭,急馳而去。

管仲回到大帳見齊桓公,桓公問道:“仲父,楚人可服罪?”管仲笑道:“楚使在大義麵前,理屈詞窮,不得不認帳。”

王子成父笑道:“仲父一席話,簡直是唇槍舌劍,有理有節。”

桓公也笑道:“小小南楚,哪是仲父對手!下一步怎麼行動?”

管仲道:“楚人橫蠻倔強,單憑三寸不爛之舌是不能降服的,大軍繼續前進,造成兵臨城下的進攻聲勢,逼他降服。”

桓公下令:“大軍向南進發!”

一聲令下,八國軍隊一齊向南開進,到達離漢水不遠的陘山,管仲對齊桓公道:“主公,大軍就此屯紮,不要再向前走了。”

宋伯道:“兵已到此,為什麼不直達漢水,與楚軍決以死戰?”

管仲道:“楚王既派使者來,必然做好了戰鬥準備。一旦交戰,就沒有講和的餘地了。雖然咱們打贏了,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現在咱們屯兵在這裏,猛張聲勢,楚人必然害怕,估計要再派使者來,這樣,咱們就可以不戰而勝。咱們討伐楚國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尊重周王室,楚王隻要服罪,隻要保證向周天子俯首稱臣,按時進貢,就可以了。八路諸侯以討楚而興師,不傷一兵一卒;以服楚而凱旋,豈不是一件慶幸的好事嗎!”

宋伯將信將疑地說:“恐怕楚王不會這樣聽咱們安排吧。”

管仲道:“咱們拭目以待。”

楚成王熊惲聽蔡穆公說齊桓公率八國之兵討伐楚國的消息,又驚又怒,罵道:“齊侯小白欺人太甚,自以為當上了中原霸主,便不可一世了。寡人要讓他在漢水之畔栽個大跟頭,讓他見識見識寡人的厲害!”他拜鬥子文為大將,厲兵秣馬,在漢水以南屯紮,擺開一副決戰的架式。聽了大夫屈完的稟報,楚成王極為惱火,罵道:“齊侯小白簡直莫名其妙,難道為了區區一車青茅,就興八國大軍來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