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注意力”時代的贏家新媒體讓“科普日”魅力充分顯現
信息社會環境下的科技傳播實踐與理論創新
作者:吳苡婷
摘要 9月14日的顧村公園人頭攢動,2013年上海科普日的主會場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火爆場麵。與以往不同的是,很多市民是從微薄上、微信上得到科普日活動的信息,自發地從上海各個區域慕名前往這這個上海最大的郊野公園。
短短一個月,上海科普網微博的粉絲量從幾百人猛增到5萬多人,截止2013年9月23日,2013上海全國“科普日”活動網站主頁的訪問量達到了近40萬人次,大大超過了往年。
是什麼造就了一場科普盛宴,讓科普日活動成了趨之若鶩的熱門之處呢?原來上海市科協今年創新性地在科普日係列活動中加入了新媒體元素,利用移動網絡和自媒體平台,依靠頗具創意的科普營銷,形成了科普活動信息傳播的新模式,大大提升了科普活動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成為了這個“注意力”時代的科普實踐贏家。
關鍵詞注意力時代;贏家;新媒體;科普日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310-02
9月14日的顧村公園人頭攢動,2013年上海科普日的主會場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火爆場麵。與以往不同的是,很多市民是從微薄上、微信上得到科普日活動的信息,自發地從上海各個區域慕名前往這這個上海最大的郊野公園。
短短一個月,上海科普網微博的粉絲量從幾百人猛增到5萬多人,截止2013年9月23日,2013上海全國“科普日”活動網站主頁的訪問量達到了近40萬人次,大大超過了往年。
是什麼造就了一場科普盛宴,讓科普日活動成了趨之若鶩的熱門之處呢?原來上海市科協今年創新性地在科普日係列活動中加入了新媒體元素,利用移動網絡和自媒體平台,依靠頗具創意的科普營銷,形成了科普活動信息傳播的新模式,大大提升了科普活動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成為了這個“注意力”時代的科普實踐贏家。
1突破傳統思維走出“線性之惑”
“科普”是傳播科學的活動,采用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
在信息化社會中,人們對科學的關注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正在建立創新型國家,全民的創新熱情十分高漲。從上海市科技傳播學會舉辦的科技小記者培訓活動報名的火爆場麵就可以探得一二,上海的科技成果數量也呈現不斷攀升的良好趨勢。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型科普活動的相對冷清。
在網絡時代,上海市科協也是快馬加鞭。雖然效果不錯,但是由於依舊采用的是單向傳播方式,沒有走出“線性之惑”的誤區,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用說教式的語言來傳達科學精神,而公眾普遍認為科學很複雜,因而變得敬而遠之。
如何突破傳統思維,提高公眾的參與度,真正發揮科普的內在價值?
近年來,一個新媒體時代悄然而至,利用移動網絡,通過智能手機,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上微博、上微信,得到各種信息,並自發參與其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獨立的傳播者,這不是一個單向的線性傳播模式,而是一種全網絡信息共享和互相學習的模式,人人都是聚集人氣的小磁場。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自媒體舞台。上海市科協決定在今年的科普日活動中大膽引入新媒體元素,提高上海科普日活動的影響力。而事實證明,他們的實踐方向是正確的!
2“點對點”接力,邁出探索的“腳步”
今年,上海科普日的活動的規模空前,活動數量較多,除了主會場兩天活動之外,9月14日—9月20日期間,全市17個區縣、146家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多個委辦局將組織開展的600餘項科普活動,無論參與區縣還是活動數量,2013上海全國科普日活動的覆蓋麵都是曆屆之最。如何能讓市民主動參與到科普日活動中來,又提高科普日的影響力呢?與相關公司合作,經過細致策劃後,一場主題為“腳印在哪裏”的科普營銷活動拉開帷幕!
細心的人們發現,8月開始,上海科普日的微博正式加V,背後的原因是政務微博可以贏得更大的關注度,8月15日,“腳印在哪裏之一句呼籲”活動在微博上啟動,規則是:關注上海科普日官方微博,然後轉發主題並且@一位好友@上海科普日,最後寫下一句原創的生態環保呼籲口號。為了吸引眼球,主辦方還在微博上提出了獎勵方案,參與者可以得到一張上海科普日主會場的門票。生態保護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關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這個帶著社會責任感的話題自然激起了陣陣波濤,“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撿起片片紙,傳遞深深情”、“當環保衛士,做時代公民”……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傾訴開始出現在微博上,而它們傳遞的環保深情,又將更多的人吸引到了這個平台上,一場科普接力在網上傳遞著科普理念,蝴蝶效應開始初露端倪。同時進行的還有“腳印在哪裏之記錄美麗上海!”,與之前活動規則類似,所不同的是要市民們曬出拍攝的照片,並寫出一句心情話語或者講述一段自己的故事。獎勵還是上海科普日主會場的門票。截止到9月1日,上海科普日的微博粉絲數猛增到3萬人次,共吸引了20多個網絡大V轉發活動微博,其中包括上海頭條播報、上海熱門榜、魔都生活圈等,這些意見領袖的加盟大大提升了活動的宣傳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