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頭痛現象出現,也不可小視。首先要做相關檢查,看是否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醫學臨床證明,7%的慢性頭痛是器質性的。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頭痛,如腦血管畸形、腦瘤等,還有一些突發的頭痛甚至是致命的,如蛛網膜出血等。有些人長期用止痛藥,忽視了對頭痛病因的檢查。如果是器質性頭痛或繼發性頭痛,必須找到病根,加以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上的矛盾衝突又是導致緊張情緒以及引發頭痛的主要原因。緊張性頭痛的發生還與患者的某些個性有關。例如,那些對自己要求過高,總是爭強好勝的人,那些孤僻、敏感、過分謹慎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容易產生憂鬱、恐懼、焦慮、憤怒或妒忌等緊張性情緒反應,因此更容易促發緊張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的發生與習慣性因素有關。頭痛常常成為患者用來應對緊張刺激的一種無意的手段。在患者的生活環境中可能存在著一種刺激因素,曾刺激患者頭痛。以後每當患者再次接觸到這種刺激時,就條件反射地出現這種頭痛。患者在發病的過程中情緒因素能使病情加重,發作的持續時間延長。
總結起來,引起頭痛的社會心理因素有以下幾種:
1.緊張
生活節奏加快,工作任務複雜,競爭加劇,我們需要應對、處理的事情增多了。有些人工作生活壓力很大,天天忙得團團轉,吃飯三口兩口就完,一副心急火燎的樣子。他們將自己置於強大的壓力之下,而不懂得如何放鬆,並且很容易情緒急躁,與別人爭吵。
2.人際衝突加劇
以往,人們的家庭、職業、生活地域都比較穩定,現在不同了,人際交往頻繁、人際互動增加,衝突也在增加,需要適應的事情太多。如果人際關係的適應出現了問題,婚姻出了麻煩、與上司同事關係緊張等,都會讓人產生擔憂、憤怒、焦慮等不良情緒,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種不良情緒已經對腦部的“邊緣係統”產生了影響。專家指出,容易患偏頭痛的人,多半都比較聰明、敏感,辦事有條理以及苛求完美,這種人用嚴格的尺度要求自己和別人,事事求全責備,這讓他們經常處於焦慮、緊張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頭側血管的變化而產生頭痛。
3.不良的生活、工作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是造成頭痛的主要原因,如通宵打麻將、熬夜會讓人疲勞不堪。不良的工作方式,如長期久坐,包括身體姿勢,腰、背、肩疼痛甚至視疲勞、頸椎痛等都會引發頭痛。
因此,針對以上形成頭痛的心理原因,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調整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
如果沒有器質性問題,經常頭痛的人要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興趣愛好等。如果存在引發頭痛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應該在行為方麵加以調整。
2.時常檢視自己有無心理問題和不良情緒
有頭痛症的人應當時刻檢查自己有無心理問題和不良情緒,比如,在夫妻關係、子女教育、上下級關係上有無排解不了的情緒;有無憂慮、恐懼、挫折的心理;別人對自己的要求是否過高,超過了自己的水平,對自己構成強大的心理壓力。及時排除這些情緒,才有可能根治頭痛症。
3.接受綜合治療
按照心身醫學的觀點,不能隻把頭痛當成單純的軀體疾病來對待,要對身心進行綜合調理。因此,在家庭治療和保健上,除了使用一些鎮痛藥、鎮靜藥物對症治療外,精神心理治療和保健更為重要。首先要勞逸結合,其次是保持良好心境,再次是進行一些氣功、太極拳等體育鍛煉,有意識地控製血管功能,預防發病。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保持情緒上的穩定和心理上的平衡,是治療頭痛的關鍵,也是鞏固療效的可靠手段。
高血壓的心理療法
心理社會因素作用於人體時,神經係統就會接受、整合,產生緊張、恐懼、憂鬱、憤怒等情緒,並將這種信息傳至下丘腦,引起一係列植物神經的內分泌反應。如果心理社會應激強烈而持久,會使神經體液係統血壓調節機製遭受破壞,最終發展成高血壓。高血壓不僅需要藥物及時幹預,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心理治療。心理狀態的好壞與血壓有著直接的關係,要想在生活中脫離高血壓的牽絆,隻有注意調節心理,保持平和的心緒,讓身體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