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受到壓抑情緒影響的人往往導致身體以及心理的不健康,從而產生各種疾病,因此,壓抑情緒需要及時得到緩解,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麵著手。
1.運動轉移法
感到壓抑時,不妨去跑跑步,或做一些消耗體力又能轉移自己思想的體育運動上,比如,踢足球、打籃球這種團體活動。因為當人在活動中與陌生人合作和接觸時,可以產生新的交流,從而轉移了之前的壓抑情緒。當我們因為活動而累得滿頭大汗,筋疲力盡時,說不定壓抑情緒已經隨著汗水排出體外了。但是,在運動時,要結合自己的體力量力而行,不要因為宣泄壓抑而把自己搞得體力透支,否則容易加重壓抑。
2.眼淚宣泄法
由於生活、學習、工作、情感等因素感到十分壓抑時,不妨大哭一場。哭,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哭能夠釋放積聚的情緒,哭是一種調整機體平衡的方式。經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哭過之後,對心跳過速、血壓偏高這些情況,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減輕。因為當人在生氣、壓抑時,眼淚中就會含有一些導致血壓升高、消化不良、心率加劇的生物化學物質。哭可以把這些物質排出體外,當然也會隨之緩解壓抑情緒。
從長期角度來講,要想避免或化解壓抑情緒,需要從自身著手。
1.樹立自信心
正確評估和看待自己,勇敢麵對自己的缺陷和短處,發現自己的優點,建立起能克服困難和麵臨壓力的自信心。
2.提高心理素質
勤能補拙,靠勤奮和努力來提高自身修養,並且在提升修養的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
3.建立合理的奮鬥目標
合理安排工作和學習,做到不給自己建立壓力;適當建立奮鬥目標,目標不要過於遠大,以免給自己造成心理負擔和壓力。還要做到不與他人攀比,隻要求自己與自己比,可以拿現在的自己與以前的自己比,這樣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提高和進步而不是落後和退步。
掙脫逆反情緒
逆反情緒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例如,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在《趣味心理學》一書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讀者請勿先閱讀第八章第五節的故事。大多數讀者卻采取了與告誡相反的態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內容。這就是人們逆反情緒的表現。
逆反情緒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都可能發生,且呈現出多種表現形式,但一般逆反心理多反應於青春期,即所謂的“叛逆期”。作用於青春期的逆反情緒帶有很多青春期特質,一般處於正常的心理發育階段,隨著青春期的消逝,這種逆反心理也會逐漸消失。但如果逆反心理強烈地表現於成年人之中,如對正麵宣傳做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先進人物、正麵榜樣無端懷疑,或完全否定;對不良傾向的莫名認同;對思想教育、社會規範等采取抑製、對抗等消極做法,則都屬於不正常的心理表現。
過分的逆反情緒常常導致是非顛倒、黑白不分,長期處於逆反狀態,不利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逆反心理的產生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強烈的好奇心
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隻做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極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揣度、推測,以至不顧禁令地尋根究底或小作嚐試。
2.企圖標新立異
青春期少年處於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青年人與社會的認同不僅是簡單地采取適應社會規範的途徑,而且還希望社會承認他的價值和地位,從而獲得與社會之間的認同。因此,他們往往表現得偏執,好表現自己,有意采取與其他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其實,這是一種缺乏知識積累、處世經驗的幼稚做法。
3.特異生活經曆
有的人多次失戀,便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有的人一向循規蹈矩、與世無爭,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於性情大異,變得粗暴、多疑、怪僻。這是對客觀世界認知的不全麵造成的,這樣的人往往隻從自身角度出發,而常忽視多角度看問題,因此常陷於偏激的逆反狀態。
逆反情緒本身就是幼稚、愚昧、狹隘的表現。逆反情緒如果長期積聚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必定會給身心帶來極大的傷害。因此,需要從以下兩點擺脫逆反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