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衝動一點時間
控製衝動的首要法寶是給自己多點時間,簡單地說,就是在我們感覺到自己要爆發的時候,能有勇氣對自己說“等等在發火也不遲”,然後像發射火箭一樣給自己倒數。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恢複理智。理智的喪失多是因為衝動的一閃念,稍微冷卻一下,就會明白自己到底該怎麼做了。這也就是所謂的“緩兵之計”,這可以使我們在衝動的邊緣懸崖勒馬,從而緩和僵持的局麵。
2.轉換注意力
另一種控製情緒的有效辦法是在第一時間換個環境,其目的顯然是轉移注意力,這確實有可能使即將失控的情緒得到平息,但這個在實施中有一定難度。本來是退一步就海闊天空的,但真的很少人能退這一步,所以可以給自己定個相對小一點的標準——就向左走一步或向右走一步。這個在場麵上看,既不會有失尊嚴,還可以讓衝動的人能更好的看清眼前的狀況,沒準就能幫自己調整一下情緒。這時,可以隨便跟自己說說話,或試著自己跟自己描述一下眼前的情境和自己的感覺,然後告訴自己“我現在心跳很快、臉很紅,甚至有些呼吸急促,我已經走到衝動的邊緣了”,不要小看這短短的描述,因為它很可能就會起到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從而力挽狂瀾。
3.尋求解決辦法
在冷靜下來後,我們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在遇到衝突、矛盾和不順心的事時,不能一味地逃避,還必須學會處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明確衝突的主要原因,找到雙方分歧的關鍵所在。
其次,列出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
再次,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
最後,運用最佳的解決方式,並采取行動。
4.加強耐性訓練
平時可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培養自己的耐性。可以結合自己的業餘興趣、愛好,選擇幾項需要靜心、細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如練字、繪畫、製作精細的手工藝品等,不僅陶冶性情,還可豐富業餘生活,同時又鍛煉了自己的忍耐性。
舒緩壓抑情緒
壓抑是最基本的一種心理防禦機製。當人遭遇打擊和挫折的時候,個體就會把意識不能接受的衝動、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識之外,壓抑到潛意識之中,推遲滿足需要的時間。與此同時,心理承受能力好的,就會選擇主動忘記自己的不幸與痛苦,以便輕鬆地迎接再次的考驗,從而避免焦慮、緊張和衝突,解除心理壓力。而對於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就會對推遲滿足感耿耿於懷,於是很容易導致持續低沉的壓抑情緒。如果壓抑遲遲不能消退,就會產生極其不好的影響,並導致人的行為發生變化,變得不容易相處,古怪、抑鬱和消極。因此,對於心理承受能力好的人,暫時的壓抑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而對於那些承受能力差的人,持久的壓抑就會導致各種身心疾病的發生。
壓抑情緒源於外部環境,也有個體自身的原因。從外部環境來講,如果個體與環境不協調,有過多的挫折感,就可能產生壓抑情緒。
1.行為規範的影響
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我們從小到大,總要遵守這樣那樣的行為規範。行為規範是約束和調節行為的一種準則。合理的行為規範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但是如果行為規範過多,過於繁雜、苛刻和嚴厲,甚至不近人情;或者被規範者的接受能力非常差,無法達到,就容易讓人產生十分嚴重的壓抑感。
2.工作學習所帶來的壓力
學生要學習,成年人需要工作,但是如果工作學習壓力太大,讓人負荷過重,常常感到吃不消,自己的能力也無法達到,就會讓人十分痛苦和壓抑,並失去積極性。
3.人際關係的影響
人際關係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好的人際關係能夠讓我們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增強自信心,讓我們得到社交中的安全感。而不良的人際關係會讓我們處處遭到冷遇,感覺自己不被他人接受和喜歡,從而大大降低自信心,感到孤獨、自卑和壓抑,嚴重者產生自閉傾向。
4.個人心理素質的影響
有的人個人心理素質較差,遇到一點小事情就容易喪失自信,自我否定,無法麵對,感到痛苦和壓抑。一些生來長相不好或是有一定先天、後天生理缺陷的人,常常會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十分的不滿,產生這樣那樣的欲望。然而當理想和自己的現實相差千裏時,就開始煩躁不堪,從而產生壓抑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