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易經》、大儒、四本真文(2 / 3)

而在曆史長河停止煉化的同時,黃書隻聽腦海傳來波的一聲脆響,無盡浩然正氣,好似無中生有一般,從虛空冒出,向黃書體內文宮灌輸而去,

在這些浩然正氣的灌輸之下,整個文宮開始轟然顫動而起,那原本好似是青石鑄就的浩瀚文宮,在這些浩然正氣的淬煉之下,竟開始漸漸染上了一抹溫潤玉色,

並且這抹玉色還在急速蔓延,並且通體放光,文宮上方還有祥光籠罩,好似天宮玉殿,威嚴高聳,廣闊無際,神奇無比,

在看文宮之內,那文宮聖像,開始急速生長變大,最終竟是變得足有千丈之高,看起來好似通天巨人一般,令人矚目!

而在黃書聖像頭頂,那衝天文氣柱內,文氣所化命筆、文心所化命硯浮浮沉沉,同樣各自散發著無盡威視,好似鎮壓天地的巍峨之寶,煌煌如浩日,令人望之心悸;

聖像周邊,則環繞著四本書冊,是為《經》《詩》《子》《集》,各自綻放純青之光,接引著文宮上空不斷傳來的浩然正氣,隨後將其煉為文氣,灌輸進命硯之中,化為命墨儲存;

黃書的儒修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從剛開始修行未曾完成的百家歸儒書,到後來開始自創道路,幾經生死,曆盡艱辛,至此,終於成就大儒!

但,因為修行過程之中,幾經變故,是以黃書這個大儒,卻與尋常大儒不同,

尋常儒修在成就大儒之際,凝聚三寸命筆,三寸命硯,一本純紫色大儒真文,好點的,命筆命硯會大一點,大儒真文會帶點青色,但也多不到哪去,

但黃書卻是不同,他的命筆和命硯,早在儒師之際,就已經凝聚了出來,如今晉升大儒,卻是又有提升,達到了三尺大小,足足是尋常大儒的十倍;

至於大儒真文,更是足足凝聚了經史子集四本出來,而且各個書成純青,要知道,純青色大儒真文,那可是依然達到了極致,在往前一點,可就是鴻儒級別的了;

更不用說,黃書還凝聚了《經史子集》這四本大儒真文了,事實上,早在很久之前,黃書就開始整理自己的著作,並分別列為經史子集加以儲存,今日終於圓滿成書;

其中《經》包含了黃書以往所寫的詩、書、易、禮、春秋等儒家著作,

史則是指記載曆史興衰治亂和各種人物以及製度沿革等的曆史書,包含古史、野史、法典、地誌、職官、政書、時令等,凡記事的書籍均歸入史部。

例如黃書以往所寫《包拯傳》《荊軻刺秦》《當陽水經》等書,都在史部之中,

子部之內則收錄了諸子百家學說書籍,名、法、醫、算、兵、天文、農等諸多學說著作,進階收在子部之內,

例如黃書所寫的《農政全書》《練兵實紀》《千金方》《九章算術》《三十六計》《慎子》等書,都可算入子部,

至於集部,凡曆代儒修的散文、駢文、詩、詞、曲等集子和文學評論著作,均歸入此類。屬於一人所有的稱為別集,彙選若幹人的作品稱為總集,有關詩的集子稱為詩集。

例如黃書所寫的《黃書詩集》,便列在此列,除外,像是周老所著《周子》,水月涵所著《青鸞賦》,以及孫老眾人所著書籍,便收錄集部;

可以說,經史子集,四部大儒真文,除了集部,乃是收錄其餘儒修之文外,其餘三部之內,收錄的都是黃書以往所書作品,

這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廣闊壯舉,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黃書這般,有前世華夏無數先人的知識積累;

大儒真文,作為大儒所特有之物,自然是威力無窮,單單是大儒真文,可以封印生靈的效果,就足以令人不敢小視,妙用無窮了,

除外,大儒可是相當於是修行者的分神境界,自然也可以做到分神萬千,隻要從大儒真文裏麵抽出一本書籍,便可依附心神,化為化身!

黃書足有四本大儒真文,而且還都成純青色,與外人爭鬥之際,可見是占了大便宜了!

閑話少敘,再說黃書修為突破,成就大儒,又借助《周易》煉化了大片的曆史長河,心中可謂是興奮無比,正想找個人好好試驗一下此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