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望著曆史長河之中顯露的幾塊河床,黃書沉默片刻,隨後神情一動,十二天幹地支的符文霍然顯現,凝聚為一個漩渦,
隨後自有一股水流從漩渦之中流淌而出,將那幹涸的曆史長河修補完善,很快就恢複原狀,
隨即黃書神情一轉,將目光看向了那廣闊無邊的真正的曆史之海之中,自從當初將代表玄輔界的曆史長河煉化至今,已然過去了很久,
但對於無邊無際的曆史長河來說,自己煉化的卻隻是少之又少的一部分而已,還有廣闊無際的一片汪洋等待著自己的探索,
自己雖然一直沒有停止煉化曆史長河的步伐,但一直進展緩慢,時至今日,自己的腳步已然踏出了玄輔界,也是時候多煉化一些曆史長河了!
微微沉吟片刻,黃書喚出命筆,來到曆史長河的盡頭,運轉文氣,與那曆史壁壘之前,緩緩書寫道:“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乾卦,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正是《周易》全文,
眾所周知,《易經》是由《易經》《周易》《易傳》三個部分組成,一為伏羲八卦為始,二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疊生六十四卦,三位孔聖做傳又稱《易傳》《十翼》,
除外《易經》在夏朝時期產生了《連山易》,在商朝時期產生了《歸藏易》,在周朝時期產生了《周易》。
由於時間的原因,《連山易》和《歸藏易》已失傳,隻剩下《周易》。所以周易出自於《易經》,乃是內含儒道兩家思想的重要經典之一,被譽為“大道之源“,
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活水。
可以說《周易》一書,並非僅僅為占卜之書,乃是借占卜學修身的史詩巨作,在華夏的文化發展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往黃書實力低微,根本就不敢碰觸《易經》,生怕遭受反噬,隻能摸摸擦邊球,沒事寫一兩章解釋易經之用的《易經、係辭》來過過幹癮;
而如今,黃書的心性剛剛突破大儒,實力大增,以往遙不可及的易經,也終於不再像以往那般神秘,今日,卻是借此機會,一次性書寫了出來!
且說,隨著黃書不斷書寫,曆史壁壘之上,漸漸綻放出七色彩光,一個個卦象橫空而起,與虛空之上,化為八八六十四個卦盤,到處盤旋飛舞,好似憑空多出了六十四個黑洞一般;
“啪……”破碎之聲響起,那堅固無比的曆史屏障轟然破碎,顯露出外麵那廣闊無際的曆史大海,
眾多掛盤毫不停歇的鑽了出去,與曆史大海之上飛來飛去,片刻之後各選一個位置定住,
隨即六十四卦齊齊旋轉起來,下方的滾滾洪流頓時衝天而起,好似六十四條水龍一般,向著六十四卦灌輸而去;
然後,又從六十四卦盤的背麵鑽出,彙入那被黃書煉化的曆史長河之中,
於是原本好似小溪一般的曆史長河開始以極快的速度擴張發展,在看那曆史大海,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
終於,六十四卦盤停止了轉動,那被黃書煉化的曆史長河,此時已然有上百仗寬廣,長度更是蜿蜒無盡,一眼望不到頭,怕是足有上萬裏長!
《周易》的效果是恐怖的,這一下,黃書竟是足足煉化了這片曆史之海的十分之一,除了玄輔界的曆史長河之外,還有小半個葬兵古界的曆史長河也落入了黃書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