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霞的心裏忽然一陣酸楚——自己越來越大了,而父親卻越來越小了。
感悟:
當我們越來越大的時候,會感覺父母卻越來越小了——像小孩子一樣。小時候,我們是父母的孩子,當父母年紀大的時候,我們應該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們:給他們買好吃的,給他們買新衣服,帶著他們去旅遊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哄他們開心。這是一種孝道。
身在千裏之外,父母是最牽掛我們的人
安寧畢業後在北京一所中學裏教書。她的父親閑著寂寞,便打電話托她給他買台電腦,他準備學會電腦以後可以和女兒視頻聊天。安寧聽了便笑父親說:“都五十歲的人了,對電腦一竅不通,要是真的學,可得專門請個老師才行。”父親趁機接過話說:“幾年前你是我的學生,現在讓老爸做你的學生好不好?”安寧聽了有些不耐煩地說:“那老爸你可得用心學,安寧可沒有時間手把手地教你。”父親嗬嗬笑著說:“那是當然,我得爭取做閨女班裏最聰明的學生,就像當初你給老爸爭了光一樣。”
此後的每個周末晚上,安寧都被老爸硬拽到了電腦前。起初是打長途一點點地教他申請到了QQ號,然後是終於讓他學會了使用視頻。走到這一步,父親明顯有些懈怠。每日她扯著嗓子教父親如何搜索所需要的資料,如何盲打,如何存儲東西,她都覺得自己所費的勁,幾乎比教班裏最笨的那個學生還要多。但父親的電腦知識,卻始終停在開著視頻,對著話筒和她嗬嗬說笑的程度。這讓她每個周末來臨的時候,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煩亂。
老爸似乎對自己的愚笨沒有絲毫的察覺,他胖胖的臉在視頻的鏡頭裏,始終是心滿意足地笑著的。有時候安寧的母親想要靠過來看看安寧,他還會生氣,說一句“你懂什麼!”就又津津有味地聽安寧講開了。安寧在QQ裏說:“老爸你要實踐啊,隻是每個周末聽安寧講,之後一個星期就再也不摸電腦,那怎麼行?”父親照例在視頻裏笑開了花,說:“老爸其實挺聰明的,姑娘你隻要有點耐心,老爸肯定進步飛速。”安寧看著每一個指令都需要自己重複N遍,父親才會低頭一臉茫然地去動手,突然地有點泄氣。想究竟是自己這個老師不合格,還是父親真的太笨,對這樣先進的知識,完全沒有學會的細胞?
父親所謂的進步,也隻到能打字和安寧聊天為止。此後不管安寧怎樣地努力,父親都停在原地,再不會前進半步。隔壁的同事有一天無意中笑著對安寧說:“對待笨的學生,冷落有時候比耳提麵命更管用,為什麼不試著用在你老爸這個學生身上呢?”安寧突然覺得很是輕鬆,想這種方法不僅能刺激老爸好好學習,自己也可以落個輕閑,與其浪費時間在這麼笨的一個學生身上,還不如睡覺來得實在。
老爸對安寧這項政策顯然有些不適應,沒過一個星期,他就撐不下去了。對安寧說:“姑娘,你還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老爸這麼一大把年紀,比不上你們年輕人,你要這樣讓我摸索著學,兩年我怕是連寫封信也學不會。”後來見安寧無動於衷,甚至連手機都懶得接,老爸終於急了,竟然開始和安寧冷戰。安寧打電話給母親,讓她轉告父親:“像老爸這麼笨的學生,女兒還是第一次碰到,都三個月了,打字還像牛車的速度,照這樣下去,我豈不是教他一輩子也教不會?”母親聽完安寧的抱怨,歎口氣,小聲道:“安安,其實你爸哪有這麼笨啊,他隻是想多聽你說說話罷了,他花幾千塊錢,其實隻是買了個能看見你模樣的電話而已,他這麼大年紀了,學會上網又能做什麼呢?能和你麵對麵地聊天,對他來說,就已經是精通電腦了啊……”
此時安寧才明白:原來最笨的那個學生是自己,笨到和父親麵對麵,看見他溫柔地衝喋喋不休的自己笑啊笑,都不知道父親心裏想著的,隻是看看千裏之外的女兒,是不是還好好的,是不是還像他想念著自己一樣,將他放在心底最溫暖的地方。
感悟:
有一種情感,即使跨越了時空的距離,依然能夠溫暖我們的心海,這種情感就是父母的愛。有一個人,無論隔著萬水千山,總是能讓我們感覺到最親切的愛,這個人就是父母。他們的愛總是無微不至地嗬護著遠行的兒女。身在千裏之外,父母才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而父母也應是我們最牽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