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吵架是在街上,為買一件什麼東西,一個堅持要買,一個堅持不要買,爭著爭著她就惱了,甩手就走。走了幾步後躲進一家超市,從櫥窗裏觀察他的動靜。以為他會追過來,卻沒有。他在原地待了幾分鍾後,就若無其事地走了。她又氣又恨,懷著一腔怒火回家,推開門,他雙腿蹺在茶幾上看電視。看見她回來,仍然若無其事地招呼她:回來了,等你一起吃飯呢。他攬著她的腰去餐廳,挨個揭開盤子上的蓋,一桌子的菜都是她喜歡吃的。她一邊把紅燒雞翅咂得滿嘴流油,一邊憤怒地質問他:為什麼不追我就自己回來了?他說,你沒有帶家裏的鑰匙,我怕萬一你先回來了進不了門;又怕你回來餓,就先做了飯……我這可都下了兩個台階了,不知道能否跟大小姐站齊了?她撲哧就笑了,所有的不快全都煙消雲散。
這樣的吵鬧不斷地發生,終於有了最凶的一次。他打牌一夜未歸,孩子又碰上發了高燒,給他打電話,關機。她一個人帶孩子去了醫院,第二天早上他一進門,她窩了一肚子的火劈裏啪啦地就爆發了……
這一次是他離開了。他說吵來吵去,他累了。收拾了東西,自己搬到單位的宿舍裏去住。留下她一個人,麵對著冰冷而狼藉的家,心涼如水。想到以前每次吵架都是他百般勸慰,主動下台階跟她求和,現在,他終於厭倦了,愛情走到了盡頭,他再也不肯努力去找台階了。
那天晚上,她輾轉難眠,無聊中打開相冊,第一頁就是他們的結婚照。她的頭親密地靠在他的肩上,兩張笑臉像花一樣綻放著。從照片上看不出她比他矮那麼多,可是她知道,他們之間還隔著一個台階。她拿著那張照片,忽然想到,每次吵架都是他主動下台階,而她卻從未主動去上一個台階。為什麼呢?難道有他的包容,就可以放縱自己的任性嗎?婚姻是兩個人的,總是他一個人在下台階,距離當然越來越遠,心也會越來越遠。其實,她上一個台階,也可以和他一樣高的啊。
她終於撥了他的電話,隻響了一聲,他便接了。原來,他一直都在等她去上這個台階。
感悟:
幸福有時候隻需要一個台階。無論是誰下來,還是誰上去,隻要兩個人的心在同一個高度和諧地震動,就是幸福。在婚戀中,沒有誰對誰錯,發生矛盾時,無論是誰主動先低一下頭,矛盾就會得到化解。
朋友是夥伴和幫手,也是人生中的知音
愛因斯坦堪稱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震驚了世界。年輕的愛因斯坦之所以能選擇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追求目標,並矢誌不渝地為之奮鬥,這與朋友的支持是分不開。
一個偶然的機會,剛入大學的愛因斯坦在一次家庭晚會上結識了已經畢業的校友米凱爾·貝索,倆人因誌同道合成了莫逆之交。貝索知識淵博,思想敏銳,喜歡批判哲學,經常兄弟般地對愛因斯坦進行鼓勵和幫助。特別是當他把馬赫的《力學史》推薦給愛因斯坦,並在一起研討問題之後,愛因斯坦選擇人生奮鬥目標更為明確了。愛因斯坦說:“這本書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批判態度給了我深刻和持久的影響,我以後讀過的《歸納法原理》遠不如它。”又說:“我認為馬赫的真正偉大就在於他不妥協的懷疑態度和獨立性。”
正是在貝索的幫助下,年輕的愛因斯坦才從此掌握了馬赫的批判之劍,開始向已有的200多年的牛頓力學挑戰,並在年輕時代就發展了狹義相對論,文中既無參考文獻,也未提及任何名家指教,但在論文最後卻加進了感謝朋友的熱情幫助和有價值的建議方麵的內容。可見貝索對愛因斯坦在人生追求上,目標選擇上是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世人把貝索稱之為相對論的“助產士”的基本依據。正因為如此,愛因斯坦在老年之後還一直不忘貝索對他的幫助,並高度評價說:“在整個歐洲,我找不出一個比他更好的知音。”
感悟:
朋友是我們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夥伴,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幫手,也是可以和我們分享痛苦和快樂的人。一個沒有朋友的人是悲哀的,是寂寞的。一個真正的朋友,是人生中最好的知音,也是最能幫助我們走得更快更遠的人。
無論在記憶裏還是在生活中,友情都比愛情更長久
那年的夏天,肖複興在5號地割麥子。北大荒的麥田,無邊無際,金黃色的麥浪起伏,一直翻湧到天邊。一個人負責一片地,那一片地大得足夠割上一個星期,四周老遠見不著一個人,這很磨人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