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已經絕望到極點的時候,其實隻不過是失去了一些身外之物罷了。對於已經失去的東西,不要過於悲傷,要懂得珍惜自己正在擁有的東西。與生命相比,失去的身外之物根本不算什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們還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隻要還有一雙手,一切就可以從頭再來。
挫折能使人發憤圖強,甚至超越生命的極限
1822年的冬天,莊嚴肅穆的音樂大廳裏正在演出歌劇《費德裏奧》,許多名門貴族觀看了這場演出。但在歌劇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觀眾發現樂隊、歌手無法協調,而指揮卻毫無察覺,仍在台上竭力指揮著。
觀眾終於忍無可忍了,他們在台下竊竊私語。指揮發現了,他讓樂隊、歌手重來,但情況更糟。有人在喊:“讓指揮下台。”指揮已聽不到觀眾在說什麼,但是從他們的神情中,他讀懂了現實情況。他從台上下來,流淚了。在世界音樂史上,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偉大的音樂天才貝多芬在這一天完全失聰了。
所有人都預感到他不會再在音樂上有所發展了,但是兩年後,也就是1824年,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上演。這首曲子是他在失聰的情況下寫成的,繼而在厄運不斷的打擊下,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樂史上輝煌的篇章。
貝多芬長得很醜,他的臉上還經常長一種瘡,一直無法治愈,愛情也遲遲不肯垂青他,他唯一的依靠就是音樂。音樂成了他的生命,他對音樂已沒有了任何功利的向往。
在維也納演奏《第九交響曲》時,他聽不到樂隊的任何聲響;演奏結束,觀眾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他仍聽不到。
當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間時,他還沒弄明白這是為什麼。這是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樂人修煉一輩子都無法達到的境界。
感悟:
挫折是人生的必含內容。人一旦遇到挫折,常常會麵臨著兩個結果,不是在挫折中被打退,就是在挫折中更加堅強。其實,人的某些潛能,往往由於挫折和苦難的到來,才會得到提高。挫折可以促使一個人發憤圖強,甚至能超越生命的極限。
藐視自己所受的沮喪,把挫折當做墊腳石
有個小女孩到迪斯尼樂園遊玩時,巧遇迪斯尼樂園的創辦人沃爾特·迪斯尼,小女孩問他:“那些可愛的卡通人物,都是你創造出來的嗎?”
沃爾特·迪斯尼笑著回答:“當然不是我,那是由許多工作人員合作創造出來的!”
小女孩又問:“那麼,那些有趣的故事情節,是你寫出來的嗎?”
沃爾特·迪斯尼還是笑著回答:“當然不是,那是聰明的製作人員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啊!”
小女孩看著眼前這位和藹的老頭,繼續問:“那你在這裏做什麼?”
沃爾特·迪斯尼絲毫不以為然,大笑:“我就像小蜜蜂四處采集花蜜一樣,到處搜集一些好笑的事情,來給這些工作人員和製作人員作為參考的素材呀!”
沃爾特·迪斯尼小的時候,很喜歡閱讀笑話,他時常試著把看來或聽到的笑話,寫在小紙片上,和同學朋友分享。
同樣,沃爾特·迪斯尼也會將這些寫著小紙片的笑話,拿給爸爸媽媽看,希望能博得他們的一笑。往往當小沃爾特把笑話拿給媽媽看時,媽媽總是會笑不可抑地稱讚他寫得非常好。而當小沃爾特把他所寫的笑話。拿給嚴肅的爸爸看時,爸爸總是板著臉,搖頭訓誡他,說:“這一點兒也不好笑!”
滿懷希望的小沃爾特,每逢遇上父親大桶澆下的冷水,總會感到十分沮喪,幸而有媽媽在一旁,她總會鼓勵他,告訴小沃爾特,隻要再做小部分的修改,或者換幾個詞兒,就能更好。
經過媽媽的鼓勵,小沃爾特便更用心地去改良他的笑話,甚至於再搜集更多的笑話,一直到連嚴肅的爸爸看了他的笑話卡片,都露出滿意的笑容為止。
沃爾特·迪斯尼將父親給他的挫折,化作自己成長的踏腳石。他從幼年便懂得藐視自己所受的沮喪,而致力將快樂帶給周圍所有的人們。經過歲月的驗證,沃爾特·迪斯尼真的辦到了,他帶給了全球的小朋友無限的歡樂與夢想。
感悟:
在走向夢想的道路中,我們常常會遭到來自外界的一些打擊。這時,不要氣餒,我們要學會藐視對自己不利的打擊,讓挫折化為我們前行的動力和走向成功的墊腳石。堅持自己的夢想就是希望,積極進取則是成功最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