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一個人所有的財富,買不到一天活著的時間(3)(2 / 2)

司馬炎代魏建晉,胡威任前將軍,青州刺史。一次,司馬炎說到胡威的父親胡質一生清廉,問胡威:“你與你父親哪個更清廉?”胡威說:“我不如我父親清廉。”司馬炎又問:“你什麼地方不如你父親清廉?”胡威說:“我父親的清廉怕人家知道,我的清廉怕人家不知道。從這點上來看,我不如我父親清廉。”司馬炎聽了,點頭大加讚賞。

感悟:

一個真正品行好的人,不會在別人麵前故意顯示自己的品行,而是一直保持著低調的態度。一個人越是這樣,就越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讚賞。一個人品行的好與壞,不是自己誇出來的,而是在於平時的行為。

太倔強是一種執迷不悟,最終會為其所害

有一個叫做倔強的人,性格很剛強,常常自以為是,愛跟別人唱反調。倔強在龜山的北麵種糧食,總想獨辟蹊徑,於是在高處種水稻,在又低又潮濕的地方種高粱。

他有個朋友,見他這樣做不會有什麼好處,就好言勸說他道:“高粱適合種在旱的地方,水稻宜種在低濕的地方,可是你現在正好相反,違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長的習性,那怎麼能獲得豐收呢?”倔強聽了朋友的話,心想:隻要我足夠勤勞,就一定能夠豐收。結果他辛辛苦苦地種了20年地,每年都歉收,糧倉裏一點儲備也沒有。眼看就快沒飯吃了,他不由得懊悔萬分,就向朋友道歉說:“您說得對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聽勸告了?”

後來,倔強到汶上這個地方去做買賣。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慮,看到別人搶購什麼貨物,他也一定進什麼貨,處處都硬要和人家競爭。這樣一來,他的貨一到手,積壓得厲害,使他手上的貨總是賣不出去,價錢被壓得極低。倔強的朋友擔心他吃虧,就又教他說:“善於做買賣的人要進別人暫時不爭不搶的貨物,這樣,一旦等到機會來了,就可以獲得好幾倍的利潤,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倔強不聽,想道:“隻要我起早貪黑,哪裏能賺不到錢呢?”然而過了20年,倔強常常虧本,終於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這時,倔強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話,意識到自己錯了,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現在知道自己錯了,從今以後,我要改正自己的做法。”

有一天,倔強要駕船出海,邀請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邊。他的朋友將他送上船,告誡他說:“如果遇到了大風浪,一定要靠岸,不然船被卷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倔強表示自己會聽朋友的話,於是駕著船向東駛去,過了一段時間,遇到了大風浪,他又犯了那頑固的老毛病,還是繼續前進,結果被卷入了一個海峽。倔強在黑暗的海峽裏孤獨地顛簸著,尋找著出路。一直過了20年,才在又一場大風暴中被衝了出來。

千辛萬苦回到家裏,倔強已經80歲了。他須發皆白,身體孱弱得就像寒風中的一截枯枝,倔強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作了個揖,對天發誓說:“我如果再不改變自己的做法,就讓上天來懲罰我。”

他的朋友也老了,聽完以後無奈地對他說:“你變是變了,可是還有什麼用呢!”

感悟:

在生活中,有的人很倔強,他們固執己見,甚至把別人的好言相勸看做是多此一舉,依然按照自己的偏見一意孤行。最後,吃了苦頭,才發現自己是錯誤的,可往往事情已沒有了挽回的餘地。一個人太倔強,不懂得變通的話,一定會栽大跟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