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隻要善於尋找,寶藏就在我們身邊(1)(3 / 3)

結果,甲要過索取、接受的人生,投胎轉世後,成了一個乞丐,每天都在索取和接受。而乙呢,因為選擇過付出、給予的人生,轉世後,變成了一個富人,每天都在給予和付出。

感悟:

我們常說“舍得”,舍在前,得在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隻有辛勤地付出了,才會有所收獲。總是想不勞而獲,這應該是不可能的,向別人索取的越多,自己反而會得到的很少。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的人,就必須先付出。

願意為別人負責的人,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負責

正當經濟危機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哈理遜紡織公司因一場大火化為灰燼。3000名員工悲觀地回到家裏,等待著董事長宣布公司破產和失業風暴的來臨。在無望而又漫長的等待中,他們終於接到了董事長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員工繼續支薪一個月。

在全國上下一片蕭條的時候,能有這樣的消息傳來,員工們深感意外。他們驚喜萬分,紛紛打電話或寫信向董事長亞倫·傅斯表示感謝。

一個月後,正當他們為下個月的生活發愁時,他們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長宣布,再支付全體員工薪酬一個月。3000名員工接到信後,不再是意外和驚喜,而是熱淚盈眶。在失業席卷全國、人人生計無著落的時候,能得到如此照顧,誰不會感激萬分呢?第二天,他們紛紛擁向公司,自發地清理廢墟、擦洗機器,還有一些人主動去南方一些州聯絡被中斷的貨源。3個月後,哈理遜公司重新轉了起來。對這一奇跡,當時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這樣描述的:員工們使出渾身的解數,日夜不懈地賣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工作25小時,曾勸董事長傅斯領取保險公司賠款一走了之和批評他感情用事、缺乏商業精神的人開始服輸。

現在,哈理遜公司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個國家。

感悟:

在工作中,當員工內心深深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及未來真誠負責時,員工才會對企業負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工作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唯有為別人負責,才會得到別人的負責。

隻要善於尋找,寶藏就在我們身邊

有一位古董商路過一片樹林,遇見一位樵夫正在那兒砍柴。樵夫邊砍柴邊抱怨說:“我的命怎麼這麼苦,每天不得不辛苦地砍柴,我所有的財產就隻有這把又舊又鈍的斧頭。老天啊!你對我真是太不公平了!”

古董商走累了,坐在樹旁休息,樵夫手中的斧頭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那不是一把普通的斧頭,那是前人所留下的寶物。

古董商走上前去:“年輕人,我出10兩銀子買你這把斧子。”

“別開玩笑了!”樵夫低著頭,繼續砍他的柴。

古董商想了想,又開口說:“那100兩吧!”

樵夫呆住了,抬起頭看了一下對方,心想,這怎麼可能?於是他搖搖頭,繼續砍他的柴。

古董商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就將身上所有的錢全都掏了出來。

這時,樵夫忍不住放聲大哭。古董商慌忙對樵夫說:“你不賣,我不為難你,你又何必如何傷心呢?”

樵夫痛心地回道:“我不是舍不得那把斧頭,而是難過自己的無知,一把在你心中值幾百兩的寶貝,我卻當它一文不值,還終日抱怨!”

再來看下麵的這個故事。

在美國西北蒙大拿州比魯特山邊的達比鎮,人們好多年都習慣於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獲得這個名稱,是因為它被風雨侵蝕,暴露出一條凸出的狹窄的微微發光的晶體岩脊,看上去就有點像岩鹽。

多少年來,沒有一個人去彎下身子撿起一塊發亮的石塊,好好地把它研究一下。

直到1995年,達比鎮舉辦了一個礦石展覽會,康頓和湯普生這倆年輕人看到礦物展品中的綠玉標本上附著的卡片,得知綠玉可用於原子能工業。他們想到了晶山,想到了那發著綠光的晶體岩,想到了晶山上的礦物會有大用途,於是他們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示所有權。最終,經專家檢驗分析,認定晶山是極有價值的世界最大的鈹的礦產地之一。

感悟:

很多時候,寶藏往往就在我們的眼前,許多人卻視而不見,還一味地抱怨上天的不公。不要再把時間花在歎息和抱怨上,用慧眼去審視周圍的一切,轉動大腦,你就會發現,寶藏就在身邊。其實,隻要善於尋找,哪裏都有寶藏;如果不用心,跑到天涯海角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