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西瓜,富人抹抹嘴對窮人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隻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感悟:
很多時候,表麵上看,一個人獲得了很大的利益,其實並不一定。當他在為此而沾沾自喜時,有的人也許已經擁有了比他更大的利益,因為,有的人放棄了人們都所公認的“大利”,而去追求“小利”,當積累到一定的量的時候,小利也會變大利。很多時候,懂得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
無論情境怎樣變遷,你還是你自己
有一次,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坐飛機前往英格蘭。
在機場問詢處,福特想要找當地最便宜的旅館。於是就走進了一家旅館裏,當班的接待員認出他是著名的汽車大王於是就說:“要是我沒搞錯的話,你就是亨利·福特先生,我記得很清楚,我看到過你的照片。”福特回答說:“是的。”
接待員疑惑地說:“你穿著一件看起來像你一樣老的外套,還要找一個最便宜的旅館。可是我曾見過你的兒子上這兒來,他總是詢問最好的旅館,他穿的也是最好的衣服。”
福特說:“是啊,我兒子還年輕,好出風頭,他還沒適應生活。對我而言沒必要住在昂貴的旅館裏,我在哪裏都是亨利·福特,即便是住在最便宜的旅館裏我也是亨利·福特,也沒什麼兩樣。這件外套是我父親的,但這沒有關係,我不需要新衣服,我是亨利·福特,不管我穿什麼樣的衣服,我還是亨利·福特。”
感悟:
論論別人如何風光,你都不必去羨慕,更不可以妄自菲薄;無論你自己如何落魄,都不必看低自己,更不可以消沉下去。無論情境怎樣變遷,你還是你自己——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看好發展前景,把小事業做大做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陷入了貧困的深淵,人們對天皇的禦旨已經不是那樣感興趣了,他們需要的是吃飯和穿衣,也就是脫貧,解決溫飽問題。當時,坪內壽夫剛剛從某日軍戰俘營裏被釋放出來,早已餓得精瘦,很想發一筆大財。可是日本並非遍地都是黃金,而是要吃飯的人。沒有更好的事情可幹,他隻得跟著父母經營一家很小的電影院。可是觀眾都沒有心思看電影,上座率很低,他們一家人的生計都很難維持。
怎樣讓觀眾來看電影,這是坪內壽夫天天都在反複思考的問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一場電影放兩部片子。一般的情況是一場電影放一部片子,現在坪內壽夫的電影院放兩部片子,觀眾覺得占了便宜,就連本來不想看電影的人都來看了。坪內壽夫的電影院很快就賺了一筆很可觀的收入。
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好轉,文化事業也百廢俱興。坪內壽夫對這一趨勢發生了很大的興趣,決定在此方麵大幹一番。他拿了自己的全部資產修建了一座電影大廈。他的這座電影大廈有四個放射狀的影廳,可以同時放不同的四部電影,影廳裏用紅、綠、橙、藍四種顏色來區別。四個影廳隻有一個入口,隻有一個放映室。這樣不僅減少了雇員,還給不同興趣的觀眾提供了選擇不同影片的機會。
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他在電影院裏還專門開設了咖啡店、冷飲店、快餐店等,並且,在這座電影大廈裏配備了美觀整潔的衛生設施。在當時的日本,這樣的電影院是絕無僅有的,有不少觀眾不是為了看電影,而是為了來參觀和欣賞這座電影院的設施和服務。
隻經過了5年的奮鬥,坪內壽夫就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電影皇帝”。
感悟:
都說生意難做,這是對於不會做生意的人來說的。會做生意的人,都有著一本自己的生意經。凡是生意做大做強的人,他們都深知這樣一些道理:舍小才能求大,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放長線才能釣大魚,等等。
付出的多收獲的就多,索取的多收獲的就少
甲和乙兩個人死後來到了陰曹地府,閻王查看過功德簿後說:“你倆前世未作大惡,準許投胎為人,但是現在隻有兩種人可供選擇:付出的人和索取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必須過不斷付出、給予的人生,另一個則必須過索取、接受的人生。”
甲暗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於是他搶先道:“我要過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見此情景,別無選擇,就表示甘願過不斷付出、給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