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如果改變不了環境,那麼就去適應環境(1)(3 / 3)

不隻在學校有壓力,在家裏也一樣,他闖了一點兒小禍,媽媽會不經意地說:“跟你哥哥學學,你哥哥從不讓我操心的。”拿了糟糕的成績單回家,爸爸也會搖搖頭說:“咦?你哥哥沒怎麼念書,成績就很好呀,書有那麼難念嗎?”

他不是不努力,可是無論他怎樣努力,就是沒辦法贏得“你跟你哥哥一樣優秀”的口碑。盡管有時他也感到許多委屈,可在心裏還是以哥哥為榮的。

哥哥一直光芒萬丈,考上明星高中,大學也念了第一誌願,而他竟然連一所公立高中都考不上。

爸爸說:“好吧,家裏隻要有一個人念大學,我就不算辜負老祖宗了。”沒過多久,他便選了他唯一感興趣的職高美工科。

哥哥又念了碩士、博士,進入一家電子公司,成為科技新貴,讓父母引以為榮。他職高畢業後發現自己對攝影比較有興趣,就應聘了幾家公司,變成一個攝影師的助理。爸媽對於他,好像形同“放棄”似的,隻要他“現在可以養活自己,將來可以養活妻小”就好了。

後來,他當上了某電視公司的攝影記者,每天為了追逐新聞,四處奔波,很少和哥哥聯絡。有一天,哥哥忽然回到家來,對他說:“喂,爸媽要拜托你照顧了,我辭了職,想到法國去學現代藝術。”他很詫異,哥哥說:“前一陣子,我因連續加班而昏倒,被同事送到醫院,差點兒‘過勞死’。人生有限,我不能一直沒有自己。我想了很久,要‘為自己活’,選擇一條我真正想走的路。”

啊?他聽得嘴都歪了,哥哥的夢想是學現代藝術?

“為自己活?難道你不是在為自己活嗎?你那麼優秀,一直有許多選擇的機會,不是嗎?”

“不,我一直活在別人的期望下,沒辦法做我自己。”哥哥說,“我一直很羨慕你可以念美工科。以前看你在趕美術作業時,我都一邊在念教科書,一邊在嫉妒你!你真好,可以選擇自己的興趣,你那麼自由,那麼快樂。”

聽了這話,他三分驕傲,七分心酸。

“原來,不被注意,有不被注意的舒適和快樂。”他想,“我一直是在他的陰影下乘涼,卻隻會抱怨他遮住了我的陽光,並沒有想到,因為他的存在,我才沒有被曬傷。”

感悟:

對於一個人來說,銳利有銳利的用處,而鈍拙也有鈍拙的樂趣。優越與鈍拙,沒有誰高誰低之分,各有各的利弊。被不被人注意並不重要——不被人注意也有不被注意的舒適和快樂,重要的是要懂得欣賞自己。

得意時要學會謙恭,失意時要懂得抬頭

著名作家劉墉小時候很喜歡畫馬。某日,他完成了一張描繪獵人騎馬登山的畫麵,正得意中,母親走過來對他說:“馬背上的人坐得太挺了,你要知道:當騎馬人上坡的時候,身子要向前俯,否則人跟馬都容易翻倒。”

不久之後,他又畫了一張“騎馬下山”的畫麵,母親看了還是不滿意地說:“這次你畫中的人物又畫得太俯了,騎馬下坡時,馬固然往下走,人卻要坐得挺,如果人也跟著馬向前傾,就容易滑下去。”

遭到批評,劉墉有些懊惱地說:“為什麼有這麼多規矩呢?反正人騎馬,愛怎麼騎就怎麼騎!”

“你講的是不錯,但是要想騎得平穩、快速、不顛躓、不傾倒、不被摔下馬背、不致滾落山崖,就一定要講究方法。”母親說,“這就好比處世一樣,當馬向高處爬時,仿佛是你得意的時刻,愈得意愈要謙恭,所以人要向前俯;至於下山,則仿佛失意時,固然周遭的情況是往下坡走,我們卻反而要坐得挺,伸得直。”

後來,不論畫馬還是處世,母親的那兩句話總是指引著他。

感悟:

當我們為一件事而沾沾自喜,甚至興奮地過了頭時,就應該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要謙恭,這樣才會不斷進步。失意時,不要一味地情緒低落,抬起頭來,就能把失落趕跑,使我們獲得新生。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人生才有高度

有一個阿拉伯故事,它雖然沒有《天方夜譚》中的故事神奇,卻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阿伯德·卡德的母親給了他40枚銀幣,又讓他發誓任何時候都不撒謊:“上帝會看著你的,孩子,在沒有接受上帝的審判之前,我們是沒有機會見麵了。”

於是,這個年輕人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外出。幾天之後,他遇到了強盜。

強盜問他:“你身上有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