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做事把握好尺度,才能把事情做好(2)(3 / 3)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裏,一連三天水米未進的他跌跌撞撞地拐進了一座破教堂,雷電交加,照亮教堂裏的一尊神像,他跪在地上,虔誠地向神訴求:“神啊,你大慈大悲,為什麼不能指點我一條成為富翁的路呢?”他饑餓交織,癱倒在地上。

冥冥之中,特德仿佛聽見神的聲音,神說:“年輕人,世間的萬物皆互為因果,因便是果,果即為因,從此以後,凡是你碰到的東西哪怕何等微小,你也要珍惜愛護,沒有絕對無用的東西,為你遇上的人著想,你會有好報的。”

特德突然驚醒,神的話他卻牢牢記在了心上,決心照神的指示去做,重新振作起來。次日清晨,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洗了洗臉,見水麵上浮著一片枯葉,上麵一隻小螞蟻正在掙紮。他小心翼翼地撿起那片枯葉,將小螞蟻放到地上。小螞蟻迅速地領來了一群螞蟻,他們排成黑壓壓的一隊,指示特德往西南走去,果然翻過一個小坡,下麵是一片茂密的野果林。特德飽飽地吃了一頓,又摘了幾個揣進懷裏。

他繼續趕路,不久碰到一個躺在路邊的商人,原來商人迷了路,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特德給了商人兩個果子,商人甚是高興,就送了特德一瓶燈油繼續往前走。

天黑了,特德來到一間黑屋子前。屋裏沒有燈,隻有孩子的哭聲,原來這家人的孩子病了,天黑路遠請不到醫生,特德把燈油倒進油燈中,提著油燈請來了醫生治好了孩子的病。

孩子的父親十分感激年輕人,送了他一錠金子作為報答。特德用這錠金子買了一個果園,由於他為人厚道,幫助他的人很多。幾年以後,特德有了自己的花園,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翁。

感悟: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一個互助進步的關係。隻有學會從小事做起,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才能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

在速度和態度上下功夫,是非常值得的

猶太商人華葛林原來隻擁有一家規模很小的藥房,他也有和一般人一樣的見解,他怨恨自己的職業,他也常涉足歌台舞榭,可是他曾自問:“我能舍棄這種生涯嗎?”“我能在我的職業中施展我的才能嗎?”

終於,他下定決心,想了一個方法,找到了使他獲得成功的鑰匙。他曾欣欣然自述他為顧客服務的態度,怎樣使顧客滿意,怎樣招徠生意:“假如有人電話購貨,我一麵接電話,一麵舉手招呼我的夥計立刻把物品送人。”

有一天電話來了,他大聲回答說:“好,郝斯福夫人,兩瓶消毒藥水,1/4磅消毒棉花,還要別的嗎?啊!今天天氣真好,還有……”他不住地討好他的顧客,同時指揮夥計,把貨物取齊,馬上送去。夥計也訓練有素,在接電話一分鍾內,就將物品送至郝斯福夫人家的門口,而他們仍在繼續談話,等到她說:“門鈴在響了,華葛林先生,再見!”於是他放下了電話聽筒,麵露喜色,知道貨已送到。

事後,郝斯福夫人常對別人說起這件事:當她訂貨的電話尚未打完,物品已經送到了。

她的無意中的傳播,使附近的居民都來他的藥房購物,並漸漸擴展到別處居民,使他們也都成為他藥房中的長期顧主。從此,他的一間小小藥房便擴展成了公司,並成立了製藥廠,各地也設有許多營業鼎盛的分店。他成為了富甲一方的猶太富豪。

感悟:

那些懂得經營之道的人,都非常重視工作中的速度和態度。在經營中,在速度和態度上下功夫,是非常值得的——不但能給顧客帶來便利,讓顧客感到滿意,還能吸引越來越多的顧客。

善於刪繁就簡,才能提高辦事效率提高

朱元璋原不識字,當了皇帝後,聘請四方名儒,對他包教包學,經過苦學苦練,朱元璋也能夠撰文、吟詩、作賦及批閱文件了。

朱元璋平時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對他的部下要求更嚴格。有一天,刑部主管茹太素給朱元璋呈上17000字的意見書,朱元璋叫軍師劉伯溫念給他聽。當劉伯溫念到6000字時,朱元璋還沒聽出什麼意思來,於是就派人把茹太素傳來,嚴責道:“你下筆萬言,離題千裏,消耗時間,浪費紙墨,如在兩軍陣上,豈不誤了戰機?”說罷就命人將茹太素重打了40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