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做事把握好尺度,才能把事情做好(1)(3 / 3)

這樣的結果完全歸功於那個星期天下午,他坐下來寫出各種不同的情況及其後果,然後鎮定地做出的決定。如果他當時遲疑不決、心亂如麻,就會在緊要關頭走錯一步,僅是滿麵驚慌和愁容就可能引起那個日本海軍上將的疑心,促使他采取行動,導致可怕的後果。

感悟:

對於擔心的問題,我們不妨寫下來,然後把怎麼辦也寫下來,鎮定地做出決定。一旦做出決定,就要付諸實施,更不必關心後果。如果下了決定後不去執行,反而再度猶豫不定的話,那我們的分析和判斷就會失去應有的作用,往往會導致糟糕的後果。

分享擁有的知識,是一種快樂和滿足

一名學生認為,向老師問問題就是麻煩老師,所以他總是不敢問問題。細心的老師發現了這個現象,就問他原因。學生說:“老師,很抱歉。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到我已經麻煩您許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擾您了!”

老師想了想,對他說:“你先去點一盞油燈。”學生照做了。

老師接著又說:“再去多拿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學生也照做了。

這時老師笑著對他說:“其他油燈都是用第一盞燈點燃的,但是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

學生回答道:“沒有啊!”

老師又對他說:“和你們分享我所擁有的知識,我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更大的快樂和滿足。所以,有問題的時候,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感悟:

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需要去虛心向別人請教。不要擔心對方說我們孤陋寡聞,也不要擔心對方會很厭煩,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說,分享擁有的知識,是一種快樂和滿足。

把要處理的事情列好順序,一件一件地處理

有一位公司的經理去拜訪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看到卡耐基幹淨整潔的辦公桌感到很驚訝,他問卡耐基:“卡耐基先生,你沒處理的信件放到哪兒去了呢?”

卡耐基說:“我沒處理的信件都處理完了。”

“那你沒幹的事情又推給誰了呢?”這位經理緊追著問道。

“我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卡耐基微笑著回答。看到這位公司經理困惑的樣子,卡耐基解釋說:“原因很簡單,我知道我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於是我就按照所要處理事情的重要性,列了一個順序表,然後就一件一件地處理。結果,就全都處理完了。”說到這兒,卡耐基雙手一攤,聳了聳肩膀。

“噢,我明白了,謝謝你,卡耐基先生。”

幾周後,這位公司經理請卡耐基參觀他寬敞的辦公室,對卡耐基說:“卡耐基先生,感謝你教給了我處理事務的方法。過去,在我這寬大的辦公室裏,我要處理的文件、信件等,堆得像小山一樣,1張桌子不夠,就用3張桌子。自從用了你說的方法以後,情況好多了,瞧,我再也沒有處理不完的事情了!”這位公司經理,就這樣找到了處事的方法。

幾年以後,他成為了美國社會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感悟:

把要處理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次序排列好,做起事來不僅會節省很多時間,而且還可以用這些時間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找對方法做對事,才會事半功倍。

丟掉原來的成績,才能使自己取得更大的成績

雕塑家有一個12歲的兒子。兒子要爸爸給他做幾件玩具,雕塑家從來不答應,隻是說:你自己不能動手試試嗎?兒子就很氣憤。但時間一長,他拗不過爸爸,便不再哀求、糾纏,試著按自己的想象製作起來。

起先,雕塑家對兒子的“工作”不管也不問,放任自流。孩子常常造出些奇形怪狀的東西,自己很快活,但不久便玩膩了,又開始重新製作。

為了製好自己的玩具,孩子開始注意父親的工作,常常站在大台邊觀看父親如何運用各種工具,然後模仿著去製作玩具。父親也從來不向他講解什麼,依然放任自流。

一年後,孩子好像初步掌握了一些製作方法,玩具造得頗像個樣子。這時,父親偶爾會指點一二。但孩子脾氣倔,從來不將父親的話當回事,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父親也不生氣。

又一年,孩子的技藝顯著提高,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出各種人和動物形狀,孩子常常將自己的“傑作”展示給別人看,引來諸多誇讚。但雕塑家總是淡淡地笑笑,似乎並不在乎。

忽然有一天,孩子存放在工作室的玩具全部不翼而飛了!他十分驚疑。父親說:“昨夜可能有小偷來過。”孩子沒辦法,隻得重新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