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精選(三) 明宗紀論
嗚呼,自古治世少而亂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數百年,其可道者數君而已,況於後世邪,況於五代邪!
予聞長老為予言:“明宗雖出夷荻,而為人純質,寬仁愛人,於五代之君,有足稱也。”嚐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藩人,豈足治天下!世亂久矣,願天早生聖人。”自初即位,減罷宮人、伶官,廢內藏庫,四方所上物悉歸之有司。廣壽殿火災,有司理之,請加丹,喟然歎曰:“天以火戒我,豈宜增以侈邪!”歲嚐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詔武德司宮中無掃雪,曰:“此天所以賜我也。”數問宰相馮道等民間疾苦,聞道等言穀帛賤,民無疾疫,則欣然曰:“吾何以堪之,當與公等作好事,以報上天。”吏有犯贓,輒置之死,曰:“此民之蠹也!”以詔書褒廉吏孫嶽等,以風示天下。其愛人恤物,蓋亦有意於治矣。
其即位時,春秋已高,不邇聲色,不樂遊畋。在位七年,於五代之君最為長世,兵革粗息,年屢豐登,生民實賴以休息。然夷荻性果,仁而不明,屢以非辜誅殺臣下。至於從榮父子之間,不能慮患為防,而變起倉卒,卒陷之以大惡,帝亦由此飲恨而終。
當是時,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時事。其言曰:“為國者有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小人訛言不足懼,山崩川竭不足懼,水旱蟲蝗不足懼也;賢士藏匿深可畏,四民遷業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恥道消深可畏,毀譽亂真深可畏,直言不聞深可畏也。”識者皆多澄言切中時病。若從榮之變,任圜、安重誨等之死,可謂上下相徇而毀譽亂真之敝矣。然澄之言,豈止一時之病,凡為國者,可不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