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O七章 高低起伏(2 / 2)

蕭令薑那孩子,背脊筆挺,麵龐孤冷,一雙黑黝黝的眼睛,透著一股孤絕與疏離,仿佛對誰都不親近。

唯一的例外,是四娘桓令姍。

這也是為什麼,鄭綏再舍不得女兒離開身邊,也讓桓令姍跟著一起去京城。

女兒的性子,她最是清楚,開朗活潑,無憂無慮,故而,她是盼著,蕭令薑與桓令柵待在一起,受女兒影響,性格慢慢有所改變,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如一潭死水,有著不符合年齡的沉默與孤寂。

著實令人擔心。

十歲的女郎,合該似雲端花,瑤台月,真歡樂,明媚清澈。

父娘懷裏嬌兒,不為世事所憂。

至於袁循,她不上來,但出奇的是,他走的時候,比來時,似卸了一身重擔,眉宇間輕鬆起來,那笑容,仿佛真正舒展開了。

“別想太多了。”

桓裕放下手中的書,轉身握住鄭綏的手,目光含笑,“我與子矩自相識,對他也算了解一二,他一直唯父命是從,沒幹過什麼出格的事,他又是個讀書人,一向重諾,答應的事,便會遵守諾言。”

鄭綏聽了這話,暫時壓下心中的情緒,輕道了句,“但願如此。”

但願是她胡思的緣故。

“不過,為免夜長夢多,再旁生節枝,最好還是考慮,讓九娘改嫁。”

“這件事上,還是要看九娘自己的意思。”鄭綏搖了搖頭,家中兄長沒有想過逼迫九娘改嫁,她連提都不想去提這件事。

畢竟,九娘和蕭章夫婦情深,當日要不是有阿諍和令薑,九娘怕是活不下來,她們姊妹,這幾年,常有書信往來。

時至今日,從字裏行間,依舊可以察覺,九娘對夫君的懷念。

自來: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有些情,旁人是無法體會的。

所幸,五兄真心疼她們姊妹,要不然,依照四叔公的脾性,早在九娘出孝之時,四叔公就想讓九娘改嫁。

當日,上門求親之人,世家子弟有之,亦不乏寒門高才者。

鄭綏有時候會想,這是不是直接導致了,袁循頻繁上衡山。

因為自袁循上了一回衡山後,來鄭家求親的人,便漸漸稀少起來,以至現在無人問津。

九娘才三十出頭,風華正茂,依托於鄭家門第,再嫁不難。

隻要她願意。

鄭綏對桓裕一向比較信服,聽了他的話,多少安心了一些,隻是抬頭瞧著桓裕沒精打采的樣子,想著,他剛才不願意去送行的理由。

不由撲哧笑了出來。

女兒自和他親近,這幾年,一家團聚,闔家歡喜,這一次桓令姍單獨出門,桓裕心裏十二分的不放心,比鄭綏更舍不得女兒。

隻是他一直是好父親,哪會逆了女兒的意。

因此,自從她允桓令姍去京城,桓裕就一直沒精神。

日間對兒子黑頭的操練,強度加大了好幾倍,使得五郎黑頭,每晚回來,兩眼汪汪的抱著她若訴。

日子如流水一般淌過,和著生活中的瑣碎事,酸甜苦辣,一道兒嚐,高低起伏,一起經曆。

隻是這一回,他們都沒有料到,起伏會這般大。

讓他們都無法相信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