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故人(1 / 2)

許昌,又名許都,是前朝舊都之一。Ww W COM

六年前,鄭氏南遷途中,路過許昌,那時的許昌,一片荒蕪,不見城池,且羯胡出沒,實屬三不管地帶,而今時隔數年,隨著平城大燕政權勢力的進駐,政令通達,百業複興,已漸現城郭村莊,許昌城中更有數千戶人家,可謂繁榮初顯。

這兩年,北燕與南楚休戰,更是初見成效。

眼下正值麥黃時節,一路走來,南風吹過,麥浪翻滾,景象極為壯闊,旅途漫漫,長日無聊,車窗外,沿途的景致便成了唯一的消遣。

鄭綏這次南下,行程不緊不慢,沒有族人跟隨,隻帶了五百部曲,其中多數為齊家人,另有十四叔帶的二十餘私人護衛。

一行人抵達許昌後,便在城中歇腳。

入夜時分,鄭綏一翻梳洗後,捧著本冊子,坐在臨窗的榻席上,過了立夏,氣已開始熱起來,隻是到這夜晚,還是有點涼意浸人,漆黑的夜空中,一輪新月似娥眉,掛在西邊際上,旁邊散落著數顆星星,點點星光閃爍,漫延著無邊無盡的寧靜與美麗。

鄭綏喜歡這樣的夜空,也喜歡這樣的夜晚。

城中燈火數盞,狗吠聲不絕於耳,朦朧夜色下,多了幾分生活的氣息,旅途是疲倦的,卻又是新奇的。

“娘子,城西陳家七娘剛派人遞了請帖過來。”辛夷手中握著一張請帖。

鄭綏轉過頭來,卻並沒有要看那張請帖的意思,隻問道:“十四叔怎麼?”

這一路,他們盡量保持低調,無奈鄭氏名聲在外,又有十四叔同行,隻怕未進許昌城,就早已驚動了城中的世家,初來乍到,他們一進許昌城。就能收到請帖,必定是過了十四叔的眼,才會遞到她跟前。

“郎君隨意,娘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可以不去,城中的這一支陳氏,並不是潁川陳氏的嫡支,隻是旁支,又極為不顯。”

“那就不去了。”鄭綏垂下頭。指頭輕輕扣了扣手上的冊子,這是五兄鄭緯派人送過來的,由家中幕僚文士搜集編寫的關於桓氏所有姻親與故舊的記錄,除了這本冊子外,還有一本是桓氏的族譜,臨啟程的時候才收到,為了讓她對桓氏家族,有一個透徹的了解。

這一路上她都在看。

辛夷收起請帖,轉到榻席邊又問道:“郎君已經出門,娘子要不要先傳晚食?”哪怕出門在外。但這些來,郎君和十娘都是在一處用食。

“晚食有什麼?”提起吃食,鄭綏頓時興致乏乏,這幾路上一直喝麥粥,嘴裏寡淡,什麼味道都沒有。

辛夷未答,興高采烈從外麵進來的晨風,忙地搶道:“娘子,陳家送來了些吃食,有豚皮餅、湯餅、胡羹、還有半隻蒸豚。”

半隻蒸豚?

鄭綏詫異不已。蒸豚可不容易,哪怕是在家中,這道菜一月裏也隻吃那麼一兩回,這陳家可真是費了心。難怪十四叔會親自去趟陳家。

瞧著晨風興奮的模樣,鄭綏就猜到這婢子嘴饞了,遂道:“每樣盛出來一份,給崔娘子送去,再勻出一份給齊五,剩下的。你們幾個分食。”出門後才現,崔娘子應是極少出門的緣故,坐不慣馬車,剛開始的時候,吃什麼就吐什麼,短短數日,人已瘦了一大圈。

連隨行的疾醫都沒法子,隻能把行程一再放緩。

這兩日,約莫是習慣了,才稍微好了些。

一聽鄭綏的話,晨風是蹭地一下,歡喜地往外走去,“婢子去分食。”

“這是聞到肉的香味,瘋魔了。”隻聽無衣打趣道,她和終南倆人抱著褥子從外麵進來,正撞上晨風。

鄭綏笑道:“讓她高興一下,隻要別讓劉媼和張嫗抓個現形,要不然我也保不了她。”瞧著晨風歡快的模樣,鄭綏心情似受了感染一般,跟著高興起來,讓辛夷給她身後放了張憑幾,又鋪上墊子,歪靠在上麵,“我也有些餓了,讓阿王給我煮份湯餅。”

辛夷忙地應了聲唯,阿王是齊五的媳婦,姓王,之前給鄭綏煮過一次湯餅,得了鄭綏一句誇讚,湯做得鮮美,沒想成鄭綏還惦記著,轉身吩咐戎去找阿王做湯餅,又瞧著窗戶敞開著,想著鄭綏的習慣,大約是不願意關窗戶,遂去了裏間,無衣和終南倆人正在鋪床,於是從中取了件羊毛氈子,回到鄭綏跟前,“夜裏下露,終究有點涼,娘子搭蓋在身上,免得受涼。”

鄭綏嗯了一聲,到底是屋子裏舒服,前些日子,都是在外麵搭篷安置,夜裏坐臥都極不自在,束手束腳的,仿佛受約束一般,他們這次會在許昌會停駐幾日,昨晚上用食時,聽十四叔那意思,先讓她休息一,然後再陪他去見十九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