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別院避暑(2 / 2)

“你們倆先回屋去沐浴,換身衣裳,瞧你們這曬得,也不嫌熱,別明一個個都成了黑炭頭。”鄭綏能夠確信,她們這麼一冒著大太陽出去,等這個夏過去,肯定得黑上一圈。

阿羅和阿言應了一聲,把木桶交給采茯,便回了屋子。

鄭綏嚐了一枚手中的六月李,細咬了一口,初入口時,是有些酸,細細咀嚼,又帶著絲絲甜味,還真如阿羅所,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錯。

吃了兩枚,鄭綏漱了口,和身邊的采茯道:“不管是不是觀裏栽種的,既是在清峰觀後山,還是派個人去和觀裏一聲。”

采茯應了一聲,出去請劉媼去了一趟觀裏。

辛夷準備把兩隻木桶裏收起來。

鄭綏看了眼阿言提的那隻木桶,裏麵有半桶,份量不多,大約也隻兩個果盆的份量,阿羅的那個木桶,青澀的居多,遂道:“晚些時候,派人去山上多摘一些回來,讓阿言挑選一下,今晚用後山的泉水泡一晚,明日一早,給宅子裏送去,讓阿兄他們也嚐嚐。”

她記得四嫂子殷氏,自懷孕以來,格外喜歡吃酸的。

這些六月李,四嫂子應該會很喜歡。

辛夷聽了,應了聲唯,笑道:“隻怕娘子要送的不單單隻我們府裏。”要不然,就不必再派人去山上多摘一些了,單單隻送給五郎和殷氏,就言娘子木桶裏的就足夠,這果子到底有些酸,吃起來不過是圖個新鮮,未必人人都像十一娘似的,特別愛吃。

鄭綏轉頭看了辛夷一眼,笑了笑,“既然是個新鮮物,與其在後山都爛掉了,不如讓大家都嚐嚐,圖個鮮。”既然送回城,崔十八嬸娘那邊就必不可少,有九娘,有袁三娘子,還有謝幼蘭那兒,另外再加上桓裕。

聽最近桓裕又要去徐州了。

“娘子,十二郎來了。”不知在躺椅上坐了許久,突然聽晨風進來稟報。

“快請他進來吧。”鄭綏忙道,王十二郎因常住在清峰觀,所以自她來這別院住後,每日午後,王十二郎都會過來坐坐,有時候一坐就是一下午,這種情況,多半是他們在對奕,或是玩六博和彈棋,又或是煮茶。

鄭綏又吩咐辛夷:“把方才的六月李,裝一盤出來。”

話間,王十二郎已經進來,“十娘的六月李,可是方才派人去和觀主的,後山一種野李子樹上結的果子。”

“的就是那個。”鄭綏起了身,

無衣已帶著人,在樹下擺起了竹席矮幾。

王十二郎走進來,很是詫異地問道:“那澀果子還能吃?”他前些年,在後山上見過,瞧著滿山都是,累累掛滿枝頭,把樹枝都給壓沉了,想著這道觀,香客頗多,常去後山取山泉水的人也不少,那果子竟然沒人摘,就猜著那果子應該是難以入口,要不然,不會白白掉到地上爛掉也沒人摘。

後來,回到道觀,問過觀主,才聽觀主起,那果子又澀又酸,不能吃。

鄭綏請王十二郎在竹席上坐下,“你等會兒嚐嚐,我吃著酸酸甜甜的,覺得新鮮,阿羅和阿言兩人都喜歡吃,隻是不能夠多吃,能酸到牙齒。”

“那我嚐嚐。”王十二郎完,望著鄭綏跪坐下來,笑了笑,道:“我今兒給你帶來件物件。”

“是什麼?”鄭綏好奇地問道。

隻瞧著藏鋒走上前來,手中捧著一件物什,還讓一塊黑布給遮蓋住了,往案幾上一放,並未揭開上麵覆蓋的那塊黑布,就退了下去。

鄭綏見了,不由笑問道:“什麼物件,還要這麼藏著。”

“你自己可以揭開來看看。”

鄭綏看了王十二郎一眼,在案幾旁跪坐下來,伸手接開那塊黑布,鄭綏先是一愣,爾後,仔細瞧去,卻是驚呆了眼。

入眼即是一套六博的博具,有博局盤一隻,長箸六根,黑白棋子十二枚,而讓鄭綏驚呆了眼的,是這套六博的博具,全是用琉璃做的,不仔細瞧,還瞧不出來,因為都是根據常用的博具顏色所做的。

乍一看,還以為和平常所用的博具沒什麼分別。

“這些是你家裏的那個琉璃作坊所做的?”鄭綏問道,伸手摸了摸一枚黑棋子,又摸了一根長著,長著的顏色似竹子一樣翠綠。

王十二郎瞧著鄭綏歡喜的模樣,就知道她會喜歡,“家中的琉璃作坊,新來了位師傅,是從西域來的,就讓他們作了一套。”

鄭綏一聽,抬頭望著王十二郎笑道:“難怪,我就,南地還不曾見過這麼精致的琉璃製品,既然有這麼好的博具,不如玩上幾局。”

王十二郎聽了,欣然從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