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七郎君來荊州(2 / 2)

謝尚書雖極力壓住,最終也沒能遷去建康會稽和京口。

對上鄭浩的灼灼目光,溫翁忙地拱手,“一切盡聽七郎君和四郎的安排就是了。”

鄭浩噗地一聲笑,罵句溫翁老匹夫,“在我麵前,也耍起了花槍,你們不過是欺負四郎年少。”

溫翁聽了這話,忙地起身跪下,連道不敢。

鄭浩隻感歎了一句,“大郎和五郎到底是馭下有方,但是到底,你們也不要忘記了,四郎如今才是正主。”他雖過來不久,卻是一眼就看出來,如今他們這一行南遷的人,名義上領頭的人是四郎鄭紜,其實,真正在管轄著這一行人的是溫翁和侯一,溫翁一人專門主管著跟隨著族人,侯一單領著那近三萬多人的部曲。

“回稟七郎君,某以為十娘亦是正主。”溫翁得氣定神閑。

隻是鄭浩聽了溫翁的話,卻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氣定,更無法神閑。

世家大族,從來不乏有留在家裏的娘子參議家事,但那大多數時候,是在阿弟或是侄子當家時,才能獲得這樣的資格,當然,除了排資曆,也有才幹出眾的,但是這兩日見過鄭綏,在鄭浩看來,上述兩種情況,鄭綏都不在其列。

鄭浩目光略帶嚴肅地問道:“不知這是大兄的吩咐,還是因為大郎和五郎的吩咐?”

“五郎臨去前,把一切都交待過了。”

鄭浩神情一滯,他見過大郎,在他心裏,他更以為是大郎的吩咐,為的不過是保證,十娘鄭綏的地位,不曾料到是五郎,不過瞬間,又想明白,五郎是謝尚書口中稱道的俊才,也就不足為奇了,遂歎道:“我倒是真想見見我們鄭家這位名滿下的鄭五郎。”

隻聽溫翁笑道:“總會有機會的,想必過不久。”

“你這老貨,倒是這麼肯定,若我沒記錯,你和侯校尉都是阿大身邊的人,到五郎身邊,也不過這近三個月的事。”之後,也不等溫翁回答,揮了揮手,“我想著,你既然要急著去回話,我也不留你,快去吧。”

溫翁並未逗留,起身告退的出去。

雖讓七郎君鄭浩一眼洞穿,但溫翁也沒有再去做那欲蓋彌彰的事,出了東廂房,便直接去鄭綏所住的院落。

鄭七郎君對於十娘的評價,溫翁很是明白,也很是讚同,但他更知道,在大郎和五郎心目中,十娘的重要性,故而,雖知鄭綏沒有個中才能,但五郎的吩咐卻一點都不敢忘,也不敢落下半分。

溫翁一如既往地向鄭綏稟報事情,而鄭綏一如既往地在認真聽著。

不管怎麼,對於鄭綏如今的認真,溫翁還是很滿意,在他看來,許多東西都是可以慢慢教,關鍵是願意學才行。

再退一步講,對於他來,最重要的便是相信,五郎一定會沒事的。

思及此,溫翁才把心頭的其他雜念全部摒棄。

隻是他方才回稟完事情,鄭綏沒有問起臨川府的情況,更沒有問起何時去建康等之類的問題,反而張口就一了句,“阿翁,我想回滎陽。”

溫翁頓時便愣住,萬年不變的神情,此刻,卻滿是詫異地望向鄭綏,他沒料到,鄭綏會起這個,他甚至從來沒有想過個問題。

他更沒料到的是,鄭綏想這個問題,已窩在屋子裏想了半月之久,一直猶豫不絕,這兩日見了七郎君,才下定決心。

沒等來溫翁的回話,鄭綏又問道:“是阿翁去和世父,還是我去和世父?”

待溫翁回過神來,收起睜大的眼睛,斂住心神,才沉穩道:“十娘,我相信五郎能來南地,難不成十娘不相信,某一直以為,十娘應是最了解五郎不過了。”著這話時,目光十二分呈亮地盯著鄭綏。

鄭綏一時之間,不知道該什麼才好,不管最終結果會怎麼樣,但她比任何人都更願意相信,五兄會南來,因五兄能南來,就意味著五兄的平安。

試問有誰比她更盼望著五兄的平安。

隻是如今她卻等得焦慮,等得茫然起來,在等待中已消磨掉所有的信心,她不想再這麼無力地等下去了,她更不願意,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