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贏得合作是人際交往的至高境界(1 / 3)

1.適應對方是合作的開端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必然會碰到與自己性格。誌趣不合的人,或者說是自己討厭的人。這個時候,你為了更好地合作就必須努力去適應對方。那麼,怎樣才能適應對方呢?

(1)盡可能讓對方說“是的”

與人交往時要想辦法立即就讓對方說“是的,是的”,這樣對方就會忘掉爭執,並樂意接受你的建議。

一個有技巧的人會讓對方在開始時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而回答一連串肯定的答案。這樣會使他的心情鬆弛,就好比打球,隻能依著球杆的力量前進,而無法倒退。奧佛斯屈特教授曾說:“‘不’是最難克服的障礙,一個人一旦說‘不’以後,即使想反悔,也得為先前的自尊付出代價。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開始就將對方導入肯定的方向,而不要讓他持否定的論點。”

當一個人說“不”的時候,他全身的神經。肌肉係統都會處於緊張狀態,而欲采取抵製的態度來防衛外力的幹擾。但是,一個人說“是”或“對”的時候,卻恰恰相反,是處於鬆弛狀態,它能以開放的胸襟接受新的意見。所以,我們愈能使對方說“對”說“是的”,就愈能達到說服的目的。其實這方法很簡單,但大多數人卻忽視了它的重要。難道隻有唱反調才能顯示出自己不同於常人嗎?這有什麼好處呢?隻為了自己高興?也許你會為此而沾沾自喜,但別夢想它會為人帶來任何幫助。

因此,在我們與人交往一開始時就不應該討論那些意見相左的問題,要以意見相同的話題作為開頭,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一直講些對方同意的見解,使得他沒有機會說“不”。

這樣做就能使他放鬆防備。連連同意你的看法,而在這種“友好”的氛圍中接受你的建議,順服你的要求,達到最終的目的。

(2)根據性格類型,采取與之相應的交往法則

比如,對於心思細密。重視禮節的人,若采取無所顧忌的粗魯的態度,那你們之間就不可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係。相反,對於不拘小節的人,自己神經質地首鼠兩端,對方會很厭煩,自然也不會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要想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和諧,要想使自己輕鬆愉快地工作,那就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性格類型,采取與之相應的交往法則,努力適應別人。

(3)讓對方認為是自己的創造

尤金·威森為一家專門替服裝設計師和紡織品製造商設計花樣的畫室推銷草圖。一連三年,他每個禮拜都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從不拒絕接見我,”他說,“但他也從來不買我的東西。他總是很仔細地看我的草圖,然後說:‘不行,威森,我想我們談不攏了。’”

經過一連50次的失敗,他終於明白自己過於保守;於是他下定決心,每個星期撥出一個晚上去研究做人處世的哲學,以及發展觀念,創造新的熱忱。

不久,他就急於嚐試一項新方法。他隨手抓起六張畫家們未完成的草圖,衝人買主的辦公室。“如果你願意的話,希望你幫我一個小忙,”他說,“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圖,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們完成,才能對你有所幫助呢?”

這位挑剔的買主默默地看了那些草圖一會兒,然後說:“把這些圖留在這兒幾天,威森,然後再回來見我。”

三天以後他又去了,獲得買主的建議,取了草圖回到畫室,按照買主的意思把它們完成。結果可想而知,買主全部都接受了。

從那時候起,這位買主已訂購了許多其他的圖案,這全是根據他的想法畫成的——而威森卻淨賺了許多的傭金。威森說,“我現在明白,這麼多年來,為什麼我一直無法和這位買主做成買賣,我以前隻是催促他買下我認為他應該買的東西。我現在的做法正好完全相反。我鼓勵他把他的想法交給我。他現在覺得這些圖案是他創造的,確實也是如此。我現在用不著去向他推銷,他會主動上門購買。”

(4)尊重差異

適應對方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