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因為溝通形態的表現在行為上,所以可以觀察。辨識出來。有許多線索可表明一個人的形態:一個人的穿著。辦公室的布置。接電話的動作,書信與口頭溝通都可以顯露其形態。當然,光有一條線索不足以觀全貌,必須綜合觀察數條線索,如此便可約略觀察一個大概。有時候,你就是憑著這點,便可以迅速與對方建立有效的關係。
④人們多傾向於接納與自己主溝通形態相似。或者起碼較能感應的形態,反過來說,人們常較排斥。甚至憎惡與自己不同或難感應的形態。假如一個推銷員能認定買主或賣主的形態,便可預知潛伏的衝突,進而調整自己的方法,以避免或消除衝突。也就是說,可以暫時修正自己的主形態,那麼他被對方接納的機會也就愈大。
溝通形態無所謂對或錯。好或壞。形態本身是中性的,隻是依情境中交談雙方的特性,而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分。那麼溝通有哪些特點呢?
①直觀派:其特點是愛幻想。有創造力。勇於創新。直觀派注重原始觀念,勇於嚐試。他們想得較長遠。且具整體性,常被視為理想派或哲學派。
②思考派:特點是注重事實。邏輯與係統分析,較保守。謹慎。喜歡彙集所有相關資料,然後再據以權衡。推斷,並選定多種選擇方案中的一種。思考派偏愛以邏輯。按部就班的途徑來解決問題。
③情感派:特點是率直。感情用事,注重印象與關係。情感派愛把他的工作環境個人化,在個人及工作上的交往喜好較開放。坦誠,且常憑感覺做決策。
④感應派:特點是強調行動。當機立斷,注重最終結果。感應派果斷。步調快且有自信,偏愛“現在就動手”的做事方式,常被視為真正能使事情實現的行動者。
當然,人類的個性不可能這麼單純地明確劃分,也難以遽然斷定其行為形態,但了解各類型人概括的特性與行為模式,將使我們在了解他人的期望時,能有一個好的開始。
那麼,人們該如何使用溝通形態術來解除對方的抗拒心理,以迎合其期望呢?
一是對付直觀派的方法:直觀派希望得到你的尊敬。當他提出意見,你要說“這點我們將予以重視”。並表現出你對他所說論點的了解與重視。直觀派會知道他的意見已被重視,而繼續與你談下去。
二是對付思考派的方法:思考派偏愛慢步調。就事論事的作風。與他爭論會令他不安,最好以提出問題的方式,讓他從另一個角度對事情做重新調整。
三是對付情感派的方法:情感派喜歡強調保證的作風。他愛與人套交情,必要的話,你應以人格保證,生意成交後,你還會回來確定一切都沒出錯。
四是對付感應派的方法:感應派愛爭辯。討價還價,一定要覺得自己已占了便宜。對付他最好的辦法,就是送一打美酒,邀他到最好的餐廳吃頓飯,給以“好處”。
(3)找到溝通的共同點
①同步是溝通的第一步。在實際的溝通中,彼此認同既是一種可以直達心靈的技巧,又是溝通的動機之一。這樣,在認同這個態度上,外在技巧和內在動機就結合得比較完美。認同經由同步而來,溝通關係都是從同步開始跨出第一步的。並且,認同的目的幾乎就是達到同步,這就形成了一個奇妙的過程:同步→認同→同步。
毫無疑問,後一個同步是在認同基礎上達成的共識和一致行動,相比前一個同步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
作為溝通的第一步,同步指的是溝通雙方彼此經過協調後所形成的。有意要達到同樣目標時所采取的相互呼應。步調一致的態度。它意味著溝通在經過彼此的默許和暗示之後正走在通向順利的路上。
當溝通雙方相互以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時,同步就開始了。於是,彼此都尋找共同點。各種共同點綜合起來,溝通的可行性就大了。所以說,要溝通就得尋求同步。
②溝通雙方要有同感。同感就是共同感覺,溝通要以同感為基礎。作為一種感覺動物,人每時每刻都被上千種信號所刺激。但是,這麼多信號為什麼不會使我們手忙腳亂呢?這是由於人腦的處理功能很卓越,它隻挑選最重要的感覺供我們判斷。
人的全部感覺被5種器官分享,可以分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其中,隻有味覺是由內在器官舌頭分享,其他幾種都是外在的。但是,嗅覺也可以說是內在地,因為鼻子總是端端正正擺在臉上,沒什麼動感。所以味覺和嗅覺是我們不容易觀察的,隻有在極其特殊的場合能夠有同感。而視覺。聽覺。觸覺都是容易觀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同感。每個人在感覺能力上都會有側重點,其中總有一種感覺比較出色。
一般來說,視覺出色的喜歡看,聽覺出色的喜歡聽,觸覺出色的喜歡動。如此區分之後,你就可能通過觀察判斷,采取相應的配合措施,從而達到與他人有同感。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順暢地溝通。
③要投其所好。無論是在哪種場合下與人交際,總是可以通過很多渠道了解到對方的喜好。對他人喜好之物表示興趣,可以順利地找到溝通的共同點。
投其所好並不是容易的,這個問題不適合主動挑起,更多的是要暗示,因為不經意和他人的興趣愛好相一致,更令他人興奮。如果主動挑起話題,往往達不到效果。比如說一個喜歡寫詩的人,你要是主動去和他大談特談寫詩,他可能很厭煩,因為這方麵他是專家,你所說的在他看來一句都說不到點子上。如果你無意中表示出興趣來,讓他來談論,你們溝通就會很迅速地達到融洽。不經意地表達出和別人一樣的興趣愛好,會讓別人主動趨近自己。
要投其所好,最關鍵的一點是了解到他人真正的興趣愛好,自己也得在這個愛好上有所準備,溝通時不經意地流露你也有同樣的愛好。
(4)溝通時務必指示明確
電影《業餘愛好者》中有這樣一幕:當莫紮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首演結束後,奧地利國王來到幕後表示祝賀。他告訴莫紮特說,這部歌劇很精彩,惟一的缺陷就是音樂太複雜了——“音調太多了。”
莫紮特反駁說,使用的音調不多不少,正合需要。
國王堅持說-“音調太多”。他武斷地建議如果減少一些音調,這部歌劇會變得更加偉大。
莫紮特反唇相譏:“陛下,我該減少哪些音調呢?”
國王回答不上來,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在溝通時如果“指示”使接受者不能理解,或者冒犯接受者,或者不能說服接受者,那麼“指示”就毫無意義。
一個明確的指示應包含以下一些基本元素:
①明確指示的原因;
②明確指示何時終止;
③明確指示的執行方式;
④明確指示的執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