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創新思維麵麵觀(3 / 3)

(3)明確問題

此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陳述,使與會者全麵了解問題,開闊思路,具體包括三個步驟:首先是介紹問題。主持人簡明扼要地按最低信息量原則向與會者介紹所要解決的問題,簡單討論一下,全體與會者對問題的理解準確一致後轉入下一步。其次是重新敘述問題。即改變對問題的表述方式,對每一種表述方式都要用“怎樣……”的句子來表達,切不可急於提出設想,要鼓勵與會者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最後將提出的各種重新敘述的問題,按順序排列。啟發性強。最可能導致問題的創造性解決的重新敘述問題要排在前麵。

(4)聯想暢談

這是與會者克服心理障礙,讓思維自由馳騁,借助集體的知識互補。信息刺激和情緒鼓勵,通過聯想提出大量創意的階段。這是此法的實質性階段,此階段結束時,由主持人宣布散會。同時,要求與會者會後繼續考慮,以便在第二天補充所產生的設想。

(5)對設想的加工整理

會上提出的設想大部分未經仔細考慮和評價,有待加工完善以後,才能有實用價值。此階段包括以下兩個步驟:首先是設想的增加。在暢談後的第二天由主持人或秘書用電話拜訪的形式收集與會人員會後產生的新設想。其次是評論和發展。最好先擬定一些評價指標,如:是否簡單?是否恰當?是否被人采納?是否可以實現?是否成本較低?等等。根據這些指標來比較。評論。發展出若幹最好設想。評論。發展設想的人員,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設想的提出者,但應是對本問題內行的人,一般5—7人為宜。

以上是應用頭腦風暴法進行互動思維的一般程序,具體運用時,可依情況不同而變化。換句話說,程序不是固定模式,可以靈活運用。

5.超前思維

超前思維主要是指總結過去,根據客觀存在的事物,利用對現實世界真實的現狀的認識,尋找出事物的規律和走向,按照邏輯科學地推斷必將形成的未來。

超前思維的類型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直觀型。

直觀型的超前思維是憑直覺掌握事物的本質,見小知大,從細小之處,洞悉將來結局的必然性。

第二種:局外推斷型。

局外推斷型的超前思維是指將自己置身於事外,“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用一種事不關己的姿態看待事物發展與時間推進的對應關係,將事物以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事物的變化趨勢為依據,從曆史到現在的發展趨勢推至未來,全麵闡述未來。

第三種:目的型。

目的型的超前思維是通過追溯曆史,觀察現實,預測未來發展是否對自己的利益形成危害,從而再擬定必要的決策與未來相呼應,完成自己的目的。

這三種類型的超前思維要結合起來使用。

超前思維的核心內容是透視現實,追溯曆史,用立體思維的目光和正確的邏輯推理,胸有成竹地遙視未來,麵對現實事物發展的規律,提前做出自己的高明決策,去迎接。適應和收獲判斷之中的未來。

當你用超前思維去分析未來時,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人力不可為的大現實,即不可抗力。麵對這種情況你必須準確地判斷出它將來勢必形成的局麵和趨勢,來提前進行你必要的決策,來創造你的小現實,去迎接你的未來。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大現實和大事物並不是一個人所能創造的,但你能用你的智慧去創造你所能改變的現實,去決定你的未來。

第二種情況是掌握在你的手中可操縱的小現實,那就是你播種什麼樣的現實種子,就能收獲什麼樣的未來之果。換句話說,你創造出什麼樣的現實,就會收獲什麼樣的未來。

觀察現實端倪,推知未來事實,然後創造現實,使未來等於自己創造的事實是超前思維的最好方法。這是最高明的思維方式。它不是被動地去順應未來的變化,跟著形勢跑,而是主動地開創未來,將未來早早地抓在自己手中。

《論語》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立足的根本是創新。是超前。因此超前思維在現代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很多人能在多個領域內取得成功,都要歸功於他們及時捕捉超前信息。提前把握商機的能力。香港富豪李嘉誠先生有一個超越別人的長處,那就是運用超前思維預測未來什麼值得投資。

在他創業初期,開設了一間專門生產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的小型塑料廠,那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接著他在產品外銷中發現,歐美市場興起了塑料花熱潮,便迅速轉產塑料花,結果發了大財。

接著他以敏銳的目光看到,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與日俱增,地產業的前途將是不可限量的,於是毅然扭轉經營方向,開始從事地產業。1975年~1976年,他用低價購買了大量土地。

1979年的香港地價剛開始上升,他就減少購買土地,轉向股票市場。在股票市場,隻要有利可圖,他就買進或者賣出,決不猶豫。正是這種善斷。果斷的超前思維能力,使他在短短十幾年裏發展成為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寵兒。

現在李嘉誠是赫赫有名的地產大王。除香港政府外,他是香港最大的土地擁有者,而這一切,隻不過是因為他具備了常人不曾有的超前思維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發揮超前思維的能力,善於發現未來潛在的機遇,對一個企業決策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企業決策者一定要充分重視信息的作用,要想走在機遇之前,就需要把握充分的信息,搞好市場調查與市場預測,逐步培養自己超前思維的能力。

6.靈感思維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其實是靠直覺處理事情的。靈感思維與人的直覺是密不可分的,直覺是人的先天能力,往往可以成為創意的源泉。任何時候,人都會有預感,隻是我們時常忽視它,或當做不理性的無用之物,不信任直覺而已。

許多人都懂得直覺對於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他們先處理一些明顯無用的信息之後,麵對有矛盾的地方,他們就憑直覺下結論。有些選擇讓人感到有點莫名其妙,其實卻正是創新能力經由直覺發揮作用的最佳時機。

直覺較為豐富的頭腦具有以下特點:相信有超感應這回事;曾有過事前預測到將發生什麼事的經驗;所做成的事大都是憑感覺做的;碰到重大問題,內心會有強烈的觸動;早在別人發現問題前就覺得有問題存在;也許有過心靈感應的事;曾夢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在大家都支持一個觀念時,能夠持反對意見而又找不到為什麼如此;總是很幸運地做成看似不可能的事。

化學家固特異在實驗室中同往常一樣在努力做實驗,不小心將實驗用的橡膠掉到桌下備做它用的硫磺上。他遺憾地歎道:“花了好大的勁,白搭了。”於是一邊發牢騷,一邊盡力消除粘在橡膠上的硫磺。但硫磺已滲入橡膠內部,很難除掉。這位直覺能力很強的科學家想“幹脆扔掉算了”但又覺得好不容易做出來的東西棄之可惜,就隨手放到桌邊。“今天算白幹了!”沮喪的固特異想,並準備回家。然而,他無意中摸了一下放在桌邊的橡膠,這一摸讓他成了名,橡膠居然有了前所未有的優異彈性。他的直覺告訴他,這件事具有重大意義。於是他冷靜了一下,用兩手把橡膠拉長,橡膠的異常特性使他更為吃驚,即使用兩手用力的拉,也拉不斷,相比之下,以前的橡膠最多如同年糕,一用力拉就斷裂。就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具有優異彈性的橡膠發明出來了。

直覺與靈感對創新思維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就該問到底如何把握靈感呢?首先我們應該清楚什麼時候靈感最容易出現;其次應掌握激發靈感的方法。

科學研究表明,人腦每分鍾可接受6000萬個信息,其中2400萬個來自視覺,300萬個來自觸覺,600萬個來自聽。嗅。味覺。許多科學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夜晚睡前或剛醒的時候靈感最容易光顧。因為在濃重的夜色中,閉目而思,幾乎可以完全避免來自視覺的信息對大腦思維活動的幹擾刺激,靜臥於床上還能將觸覺信息對思維的幹擾降低到最低限度。所有這些都十分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大腦思維潛力,使人易於突破對問題的思考。如果再加上偶然和特殊因素激發,還有可能使大腦潛力超常發揮,“靈感”就這樣爆發了。而且,人躺著時,由於大腦供血狀況明顯地得到了改善,這為大腦活動提供了最佳的營養保證。一覺醒來,大腦在得到一段時間的休息後,又將進入精力充沛的狀態,這些也為靈感火花在夜間爆發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腦研究專家們還通過腦電圖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腦細胞的活動在夜間易處於同步狀況,這也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大腦潛能提供了難得的條件。

在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發明攝影技術之前,人們根據光學原理就已經知道了攝像的方法,但是不能定影。達蓋爾此前一直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他試用了許多物理或化學方法都沒有成功。1838年的一天晚上,他意外地發現有一個影像留在了膠片上。他於是將附近的化學物品逐一挪開,看看究竟是什麼東西造成了這個現象。最後,他發現是水銀的功勞,原來前幾天他無意間打碎了一支溫度計,一些水銀流到膠片上起了定影作用。攝影技術便從此誕生了,現在的攝影雖然不再用水銀做定影試劑了,但化學定影的方法是從達蓋爾開始的。

知道了靈感最容易在夜間出現,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激發靈感。

有的思維學者指出,撰寫故事可以用來激發新的靈感,通過撰寫與問題多多少少有點關聯的簡潔故事,可以激發創造一些新的想法。然後,對這些想法進行研究分析,並以此來創造解決問題的辦法。

運用這一方法激發靈感的具體步驟為:

第一,以問題為根據來編造一個故事。故事的長度應限製在1000字左右。在編撰故事的時候,應盡量避免直接把問題編人故事,而應使故事盡可能充滿想像的色彩。

第二,細致地考察故事情節,並把主要的原則。行動。性格。事件。主題。表達及物質等列出來。

第三,以這些材料為基礎,創造解決問題的辦法。你也可以把故事寫在一張橢圓形表內,讓小組成員每人依次添加一個句子。另外一種可能的方式是讓一個人獨立編撰一個故事,然後讓其本人對故事從頭至尾加以解釋說明。這個過程也可以以組為單位來完成。

這種方法能夠激發豐富的思想源泉。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由於這些刺激是—些十足的無關信息,所以最易激發出獨特的想法。而且,它也有助於導致在使用更為常規的技術時容易疏忽的創見。

還有的思維學者極力推崇運用由日本人發明的“荷花盛開法”來激發頭腦中的靈感。它以“核心思想”開頭,該思想是觀念拓展的基礎。由此擴展開去,就會獲得一係列環繞其周圍的思想之窗或思想的花瓣。在中央,核心觀念被八扇窗戶包圍起來。而每一種核心思想都起著靈感激發器的作用,由它來激發次級的八個核心思想。每扇窗戶又將成為其他一組八扇窗戶的核心。

可以假設核心思想是在組織中存在著什麼樣的成員配置問題,通過誘發頭腦中的想法,圍繞這一核心思想的八個花瓣或八扇窗戶為:

①更多的秘書支持;

②額外的管理受訓員;

③在中層管理部門從外輸入新鮮血液;

④由於高比例的補缺人員而使銷售人員不斷流動起來;

⑤車間的學徒;

⑥熟練的外貿技術員工;

⑦清潔與幫廚的臨時工;

⑧為殘疾工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剩下來的事就是圍繞著每個問題又能發生出八種新的觀念,如此連續進行下去,最終會在靈感的引導下發現意想不到的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