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具有一些獨特的。不同於以往的特點,這可以從創新思維基礎和創新過程變遷兩方麵看出來。
創新思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典型思維,它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雖然傳統思維仍然發揮作用,但創新思維將逐漸取得主流地位,並且發揮出強大的力量。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取得成功,必須運用創新思維。
未來學家們相信,傳統思想和創新思維的區分在於基礎科學和信仰的不同,而思維方式的轉變會影響人們在社會生活以及理論探索中的種種行為,具體而言,這兩種思維的區別可以從下表中看出:
3.提升批判的思考能力
成為一個批判的思考者是我們了解世界的必由之路,它包括一套完整的思考能力和態度體係。具體來說可以運用下麵的方法來提升你的批判的思考能力:
第一,認真地分析和評價你的信仰,以盡可能地樹立最正確的信仰。
第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以達到對問題全麵深入的了解。
第三,用論據和理論來支撐你的看法,得出有見識。有根據的結論。
第四,對影響和形成我們看世界的方式的個人的“認識透鏡”進行批判的思考。
第五,在新材料的基礎上綜合信息,得出我們願意修改的有說服力的結論。
提升批判的思考能力。樹立正確的信仰的最好方法,就是找你熟悉的。可以作為批判的思考楷模的人。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生活上的老師,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曆告訴我們,做一個批判的思考者究竟意味著什麼。他們是傑出的批判的思考者,因為他們的思想是如此的有力量,他們在用心做出承諾。他們對生活寄賦了希望,總是充滿著好奇,以海納百川的開闊胸襟探究他們生命的意義。當他們鼓勵他人思考時,他們也是精神慷慨的典範。但是,你不必隻在大學教室裏尋找批判的思考者,他們就在你的周圍。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批判的思考楷模。在他的學生記錄其言行的《對話》中,他深邃而明晰的思想永垂青史。在他的出生地雅典,作為一位著名的老師,他創建了自己的學校,並在數十年的時間裏,教授年輕人如何通過辯證的提問分析重要的問題,這就是世人皆知的“蘇格拉底方法”。在其古稀之年,蘇格拉底被當政者認為是一位製造麻煩的危險分子。因為他的教誨使學生們對統治者的權威產生了懷疑,提出了很多令當政者難堪的問題,對他們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於是,統治者給蘇格拉底發出了最後通牒:離開他所畢生生活的城市,永不回來,否則將被處以極刑。蘇格拉底沒有選擇離開他熱愛的雅典以及他所創造的生活,而是選擇了死亡。當著他的親人和朋友的麵,蘇格拉底笑著,平靜地喝了一杯毒茶。他堅信離開雅典就會違背理性的道德,而他正是以此為基礎建立生活和教授學生的。他寧願結束生命,也不願意犧牲他的信仰。臨刑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現在是我們分別的時候,我將死去,你們將活著。隻有上帝知道哪一個更好。”
要想成為一個批判的思考者,應該具有活躍的。充滿活力的思想。一般來說,應具備以下十大特性:
(1)寬容
在討論中,認真聽取每一種觀點,對每一種觀點都給予認真和公平的評價。
(2)有學識
談自己的看法時,總是以事實和根據為基礎。另一方麵,如果對某件事還不太了解,學會承認這一點。
(3)思維活躍
積極主動地運用智力來麵對問題,迎接挑戰,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應付局麵。
(4)好奇
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深鑽細研,而不是滿足於蜻蜓點水。
(5)獨立思考
不怕與他人的觀點不一致,認真地分析信仰,而不是不加批判地“借鑒”他人的信仰,或簡單地從眾。
(6)善於討論
能以一種有條理和理智的方式對他人和自己的看法開展討論,即使大家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有分歧,也能認真地聽與自己相反的意見,並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談自己的看法。
(7)有見識
對問題的看法能一語中的,當別人在細節上糾纏時,能抓住問題的實質,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8)自我意識
能意識到自己的偏見,並能在分析問題時,很快自我反省糾正。
(9)有創造性
能打破思考的常規,以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
(10)熱情
強烈地渴望了解和認識,總是努力把問題搞深搞透。
4.運用批判的思考能力
成大事者,必須時時運用批判的思考能力,讓“金點子”在腦中激蕩,以擺脫固有的思維習慣,否則就寸步難行。
在日本,被稱做“電子之父”的鬆下幸之助,就是這樣一位富有智慧。善於洞察未來的成功人物,每當人們問及他成功的秘訣時,他總是淡淡一笑,說:“靠的是比別人走得快了一點。”這就是鬆下幸之助的“金點子”。
1917年,鬆下幸之助在確立自己事業的方向上,靠的就是批判的思考能力和超前意識。嚴格地講,鬆下幸之助能同電器結下不解之緣並沒有內在的必然聯係,他的祖上務農,父親從事販米行,而他進入社會首先是涉足商業,所有這些都與電器製造相隔甚遠,況且有關電的行業在當時隻是鳳毛麟角。然而,他深信電作為一種新式能源,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機遇。燦爛的電氣時代如同電燈一樣將會照亮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因此,投身電器製造,也一定會前途光明。盡管在創業伊始,他就遇到挫折和打擊。然而,這種超前意識使他具有了堅定信念和必勝信心。正是由於“稍微走得快了一點”,才使得“鬆下電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二戰之後,遭受戰爭摧殘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環境裏又重新燃起生活和工作的熱情。睿智的鬆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環境”將帶來世界性的“家電熱”。對於“鬆下電器”是一次發展壯大的難得的機會,挑戰更是艱巨而又嚴峻的。鬆下幸之助正是憑借著“稍微走得快了一點”,大刀闊斧地進行機構調整和技術改革,從而使“鬆下電器”在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鬆下幸之助在凹世紀50年代,第一次訪問美國和西歐時發現:歐美強大的生產主要基於民主的體製和現代的科技,盡管日本在上述方麵還相當落後,然而這一趨勢將是曆史的必然。鬆下幸之助正是把握住了這一超前趨勢,在日本產業界率先進行了民主體製改革。政治上給予產業充分的自主權,建立了合理的勞資體製和勞資關係;經濟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資製,使員工工資幾乎接近美國水平,同時還建立了必要的員工福利製度,使員工的物質利益得到充分滿足;勞動製度上實行每周5天工作日,這在當時的日本還是第一家。鬆下幸之助認為:這一改革並非單純增加一天休息,而是為了進一步促進產品的質量,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愉快的假日情緒會導致更出色的工作效率。隻有這樣,生產才能突飛猛進,效益才能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