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過創新的障礙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創新潛能,但大多數人隻發揮了其中的極小部分。研究發現,人們在孩提時期最具創造性,而以後人們的創造性就逐漸地衰退,變得沒有想像力,喜歡從眾。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創新能力在不斷地衰退。“現實”的力量在扼殺我們的創新能力,我們越來越把注意力放在了生活的大事上,而忽視了對可能性的關注。社會希望人們從眾,與團體保持一致的壓力日益增強,無論這個團體是我們的朋友。家庭。或是同事,對著裝。舉止。說話和思想都有規定好的“準則”。當我們對這些準則有所偏離時,我們就不會被社會接納,就會受到他人的嘲笑。大多數團體對喜歡獨立思考和有創新能力的人都無法容忍。想想在你的生活中,當你提出了一個新觀點或完成某項艱巨任務的獨特的辦法時,其他人對你有創造性的想法持否定的態度嗎?你敢於背離傳統的規範,為此遭受嚴厲的後果嗎?由於背離傳統而遭遇嚴厲後果的人絕不止你一人。
如果你把一隻螃蟹放進桶裏,它會想辦法用一隻爪勾住桶的邊緣而逃走。然而,如果你把幾隻螃蟹放進桶裏,就沒有一隻螃蟹能逃走,因為隻要一隻螃蟹靠近桶邊,其他的螃蟹就會一擁而上,把它拉回來。當然,螃蟹並不可能有意識地去阻撓同伴的成功,但是,這種現象似乎很典型地反映了人類的行為。當有的人出類拔萃,與別人不一樣時,人們普遍的心理不是希望他好,助他一臂之力,而是眾人共同出擊,把他拉回到跟自己一樣的地步。這種缺乏仁愛的表現,通常來源於人類的嫉妒之心,人們可能會感到他人的成功就會映襯出自己的失敗。這就是現實中最嚴重的一種創新障礙。
曆史的發展表明,人們提出新的觀點往往要付出沉重的社會代價。在生活中,當你提出了某些有創造性的觀點時,你要做好被否定和被懷疑的準備,因為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它是人性中陰暗方麵的反映。這時,如果你能堅持你的獨創精神,你就會發現你的勇氣將得到回報。盡管創新的代價可能有時會很高,但人雲亦雲,從眾的做法所付出的代價會更高。
創新還有其他的障礙。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會變得不太願意去嚐試新的東西,因為我們變得越來越怕失敗。追求創新不可避免地會有失敗,因為我們要設法打破常規,衝出已有的固定模式,超越傳統的做法。創造性發現的曆史充滿著失敗,而當我們在爭論我們是否應該嚐試新東西時,這一事實往往被我們忘記了。托馬斯·愛迪生擁有上千項的發明專利,他的新奇想法在當時本應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卻未見有任何結果。他隻有很小一部分的發明在社會上取得了成功,正是這些發明改變了文明的進程,不過,即使這些成功的發明設想也是曆經曲折的。例如,當愛迪生正為發明白熾燈泡而嘔心瀝血時,一位朋友不解地問他:“你為什麼要堅持做這種蠢事?你已經失敗了不下九千次了。”愛迪生對他這位朋友的問題感到很驚奇,他回答說:“我還沒有失敗過一次,這九千次的經曆隻是告訴我這樣做都不行。”
2.拒絕模仿
普天之下的人都敬仰那種有勇氣在眾人麵前抬起頭來的人,那種能夠大步向前。善於表現自我的人。所以,人人都應為自己闖出路,發揚自己的才能,否則將永遠不會聞名於世。而惟有驚人的創新,才會吸引他人的注意。
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千萬不要去模仿他人。追隨他人。不要做人家已做的事情,要做那些新奇獨特的事情。要讓別人承認,你所做的事業是空前絕後的偉大創新。
你該立誌,不管你在世界上成就之大小,但凡有所成就,一定要是開創性的成就。不要害怕以自己特殊的。勇敢的方式,來顯露你自己的真麵目。要知道,創新才是力量,才是生命,而模仿就是死亡。
能夠使自己的生命延長的人,絕不是由於模仿,而是由於創造;不是由於追隨,而是由於領導。你應當立誌做一個有主張的人。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時刻求改進的人。一個創新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如何都可以立足於社會。
世界上到處都充滿著追隨者和模仿者,他們喜歡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喜歡依照他人的足跡走。但是社會上所真正敬仰的,卻是那些有創新能力而能自闖出路的人。比如,律師用出眾的見解,來辦理訴訟;教師用新的方法,來教育學生;牧師能闡發得自上帝的啟示的體悟,來向信徒布道。這些做法,都是創新能力的運用。
努力創新,去做一個時代的新人,不要害怕自己成為“創始人”。一味地模仿前人其實是極愚拙的做法,因為大自然賦予每一個人。每一樣東西一種特殊的品質:每一個人天然地應該做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如果去抄襲他人,做他人已做過的工作,便是對自己天賦品質的拋棄,便是對自己神聖職責的背離。
沒有一個一味模仿他人的人,能夠成就大業。抄襲不能獲得成功,模仿也不能獲得成功,能使人獲得成功的,惟有創新。愈是模仿他人的人,愈容易失敗。因為能力是潛伏於個人的身體裏麵的,隻有通過創新發揮潛能,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世間的各種職業。各種經營,都有可以改進的餘地。凡有創新能力的人,都會開出一條新路,都會受人歡迎,都會有用武之地。那些有創新能力的人,能製定新的計劃,運用新的方法,最終做出驚人的成績來。
創新能力會為自己的前進開辟道路,與別人用同樣方法做事的人,雖然他具有卓越的才幹,卻總難以引起大眾的注意。可是如果他自己開創出路,運用新奇和進步的方法,別出心裁,獨樹一幟,便能引起人們極大的注意。有人來認同他,有人來稱讚他,無形中就替他做了流動的廣告,使他的美名遠揚。
然而,新奇的做法與思想不一定就能成功,惟有有效地創新,才能成功。世界上有無數的人,常常在追尋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可是並沒有因此而聞名,原因是他們的新奇做法做得不切實際,或是沒有效能。
世界需要那些能用新奇而有效的方法做事的人們,如果個人能把新奇而又有價值的東西貢獻給世界,自然就有人來領受。創新還需要有堅強的個性,隻有個性堅強的人才有勇氣來實現他的理想,成就他的創新。如果一種做事的方法具有創始性和特殊性,同時又更有效率,那麼自然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同。
一個青年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創新精神,並在開始做事的時候,就要下決心具有創始性,都能打上他自己的獨特記號,印上品質卓越的商標。如果能這樣做,要成就大業,就不需要大量的資本,更不需要靠廣告宣傳。他創業的資本,就是自身所擁有的創新能力。
3.換個角度思考
“人生瓶頸”是指一個人遇到的“關卡”——上不能上,下不能下,進不能進,退不能退。要走出“人生瓶頸”,惟有靠創新。
很多人不敢創新,或者說不願意創新,是因為他們頭腦中關於得失。是非。安全。冒險等價值判斷的標準已經固定,這使他們常常不能換一個角度思考。
舉一個例子,假如有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贏80塊錢,而另外一個人是有85%的機會贏100塊錢,但是有15%的機會什麼都不贏。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會選擇最保險安穩的方式——選擇肋塊錢而不願冒一點險去贏那100塊錢。可如果換個角度來設定這個問題,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輸掉80塊錢,另外一個可能性是有85%的機會輸掉100塊錢,但是也有15%的機會什麼都不輸。這個時候,人們都會選擇後者,賭一下,說不定什麼都不輸。
這個例子使我們明白,平時我們之所以不能創新,或不敢創新,常常是因為我們從慣性思維出發,以至顧慮重重,畏首畏尾。而一旦我們把同一個問題換個角度來思考,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會。
其實許多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法都是來自於換個角度思考,在對待同一件事時,從相反的方麵來解決問題,甚至於最尖端的科學發明也是如此。愛因斯坦說:“把一個舊的問題從新的角度來看是需要創意的想像力,這成就了科學上真正的進步。”
著名的化學家羅勃·梭特曼發現了帶離子的糖分子對離子進入人體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以求證明,都沒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從無機化學的觀點,而從有機化學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才得以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