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創新思維的敏銳洞察力。創新思維需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去觀察和接觸客觀事實,並不斷地將事實與已知的知識(或假說)聯係起來予以思考,科學地把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重複性及特異性加以比較,以盡量求得為以後的創造過程提供完全真實可靠的論據。因此,創新思維還特別留心意外的現象,通過意外現象的觀察來探索未知領域的新線索,以導致創造發明或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④創新思維的豐富想像力。想像是創新性思維的重要特征,是一般思維(尤其是邏輯思維)所難以比擬的。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卻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愛因斯坦本人即是從“如果一個人以光速追隨一條光線運動”這一想像出發,最後建立了轟動世界的相對論。想像是人類去探索自然。認識自然的重要思維形式。可以說,沒有想像就不會有創造。
⑤創新思維的活躍靈感。靈感是一種綜合性的突發心理現象,是在創新思維與其他心理因素的協同活動中表露出來的最佳心理狀態。處於靈感狀態之中的創新思維,反映了人的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想像的驟然活躍。思維的特別敏銳和情緒的異常激昂。靈感是創新思維的重要一步,往往也是創新成功的關鍵一環,因而有人甚至把靈感的產生視為狹義的創新,這充分說明了靈感是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與標誌。
⑥創新思維表達的新穎性。創新思維的本質既然在於新穎,那麼創新思維的表達也應該有這個特點,表達的新穎性可以反過來更好地反映創新思維的內容,從而加強新觀點。新設想。新規劃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妨礙創新思維發揮的最大敵人是墨守成規。思維僵化。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人在5歲的時候,創新能力達90%;在17歲的時候,創新能力達10%;20歲~45歲之間,創新能力隻有5%。這說明創新能力在成長的過程中被逐漸壓抑了。影響創新能力的最關鍵的問題是你的心態及觀察問題的方法。當你消極不振時,你就會懷疑一切,從而武斷地認為自己與創新無關,從而把自己的思維封閉起來。從自我壓抑的陰影中走出來,是開拓你的創新思維的關鍵。而開拓創新思維正是培養超常發現力的關鍵。
2.創新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了解了創新的內涵和特點,我們再來認識創新的意義,認識創新能力對於成功的價值。
創新是文明進化永恒的動力。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不斷創新的曆史。每一次重大創新的出現,都宣告了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說來變成了科學複興的手段,變成了為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杆。而紙的發明,使知識不再為少數人所壟斷,知識的迅速傳播與普及使之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電腦與網絡的發明與普及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
曆史的發展表明,哪一個民族或國家如果善於創新就發展迅速,就日益強大;如果因循守舊,就日漸衰落,在世界上就會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民族與國家的經濟競爭,實際上是創新能力和創新規模的競爭。創新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素質,是一個國家永立世界之林的可靠保證。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在20世紀,有兩個國家就是依靠開發國民的創新能力而實現了本國經濟的騰飛,這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日本。
美國在20世紀初還算不上世界強國,但在短短的40年間就超過英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一直保持著世界超一流強國的地位至今不衰。其經濟騰飛主要得益於以下兩方麵:
一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火生意和戰後從戰敗國吸收來的一大批世界傑出的科學家。學者;二是對國民創新能力的開發。
1936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創了世界上第一個“創新工程訓練班”,該班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全美各界的普遍關注和許多大中型企業的紛紛效仿。一時間“智力激勵法”。“特性列舉法”。“形態’分析法”等創新技法,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美大地冒出來。旨在開發人的創新能力的“創新工程學”也因而在美國應運而生,並掀起了創新能力開發的熱潮。十幾個“創新學研究中心”,幾十個“創新能力谘詢公司”相繼建立起來,幾乎所有的大學。大公司和軍政部門都開設了創新訓練課程,創辦創新能力開發訓練班,建立創新學研究和創新能力開發的專職機構,召開全國和世界性的創新能力開發學術會議。國民創新能力的開發,有力地促進了新科學。新技術。新產業在美國的興起。通過半個多世紀的積澱,如今,美國集中了世界上數量最多。最優秀的創新人才(從每年的諾貝爾獎即可略見一斑),形成了實力雄厚。優勢明顯的創新產業,並將這些創新成果很好地運用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使美國保持了大量的前沿科技研究的領先地位,執世界科技經濟發展之牛耳。
日本也成功地進行了創新學的研究和全民創新能力的開發。
日本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開始引進西方創新學(包括成功學)成果。戰後,隨著創新學的引入,日本湧現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創新學家,發明了一批適合本民族特點的創新技法,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創新理論體係。日本政府對創新能力的研究開發極為重視,撥專款成立了發明學會,創辦了幾十所星期日發明學校,製定了創新能力開發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戰略規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創新教育,培養了大批創新人才。創新能力的開發教育使日本在新的世界技術革命的進程中,獲得了“後發優勢”——通過技術引進,幾乎掌握了世界過去半個世紀中發明和應用的全部先進工業技術,經過綜合創新,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技術,並以先進技術和高質量產品爭奪國際市場,僅用了短短30年的時間,就從戰敗的廢墟上站立起來,一躍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在把許多發達國家甩在身後的同時,又在技術開發研究方麵與美國展開了競爭,甚至在一些方麵已超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