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積極應變的方法(2 / 3)

第四次是把好鬥的孟獲引人陷阱。

第五次,諸葛亮采取統戰之計,讓孟獲原來的盟友擒住孟獲:

七擒孟獲,每次用的方法與計謀都不相同,這才是“敵變我變”的高超境界。適應孟獲心理與戰術的變化,諸葛亮對症下藥,使孟獲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演出戰爭史上“七擒七縱”的活劇,也使戰術上“敵變我變”的內涵得到充分說明,法國19世紀的偉大戰神拿破侖,也是精通“敵變我變”的偉大人物?1813年底,他在萊比錫戰役中失敗,反法聯軍以23萬之眾的優勢兵力向巴黎壓來。當時拿破侖身邊的部隊僅8萬多人,他主動尋找戰機,連連獲勝。但聯軍的來勢太猛,小勝利不足以阻止聯軍對巴黎的合圍之勢。1814年2月1日,拿破侖又一次戰敗,形勢危急,經過兩個夜晚的思索,拿破侖決定向敵入讓步求和,這是2月8日的事。

9日早晨一起床,拿破侖敏銳地發現乘勝進軍的聯軍在部署上犯了錯誤,就是聯軍為丁行軍和供應軍需的方便,實行梯次進軍,分三路逼進巴黎。拿破侖果敢地改變主意,準備再戰。

拿破侖利用敵人分兵的弱點,果斷下令,以一部分兵力利用有利地勢,阻遏。抑滯敵軍中的兩路,自己則親率主力,猛撲敵軍最強的一路。2月10日上午,全殲一個俄國師。2月11日,擊潰一個軍。2月12日,墓本殲滅聯軍兩個軍。3天之內三戰三捷。到2月22日,12天內,連打八仗,殲敵10萬人。

拿破侖在這裏的勝利,關鍵在於他不守一術,以變應變,不失時機地出擊,轉敗為勝。考察拿破侖在歐洲叱吒風雲的曆史,可以知道他還不隻是一位隻知打仗的武夫,同時他在外交上極其精明,在政治上富於睿智。正是他在這些地方多路出擊。又能隨機應變,所以他有可靠的基礎,建立起他的歐洲帝國。

3.運用機智

機智與手腕也是積極應變的法寶。

機智是一種相當微妙的品質,我們很難精確地對其進行定義?而,且這種品質很難通過後天教育的方式進行培養。但是,毫無疑問,機智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變化。

在生活中,某些人非常純熟地掌握了機智的技巧,他們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說任何自己想說的話,卻從來不必擔心會因此而得罪或冒犯某些人。他們顯然,並沒有刻意地約束自己,可以毫無顧慮地暢所欲言。然而,同樣的意思如果經由其他人說出來,卻很可能會極端地冒犯他人,並因此掀起軒然大波。

相反,也有這樣一些人,不管他們說什麼,都會不可避免地惹怒別人並讓別人火冒三丈,雖然他們的本意是好的。在這些人的生命旅程中常常充滿誤解,因為他們無法使自己很好地適應環境,適應變化。對於他們來說,道路永遠都很模糊,他們一直都在走彎路,一直都在跌跌撞撞中艱難地摸索。他們總是在無意中冒犯或得罪他人,雖然他們並不想揭開別人的瘡疤或戳傷別人的痛處:他們總是出現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場合。總是幹著錯誤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就像是亂成一團的毛線,他們永遠都不能找到真正的線頭,因而也永遠無法把糾結的線團拆開,他們越是手忙腳亂地撕扯拖拉,線也就纏繞得越來越緊。越來越亂。這種人最大的缺點是不具備機智,所以也就不能積極應變。

沒人能夠精確地估算出由於缺乏機智而導致的損失。那些人生旅途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生活中的彎路和陷阱,那些跌倒後的辛酸。苦澀與困惑,那些由於人們不知道怎樣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而導致的致命錯誤,統統都可以包括在損失之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蓬勃洋溢的才華被無謂地浪費,或者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因為這些才華的擁有者缺乏“機智”的品質。

或許你接受過高深的大學教育,或許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受到過最尖端的訓練,或許你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是一個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可能鬱鬱不得誌或是難展宏圖。但是,一旦你能夠在原有才幹的基礎上增加機智這種品質,並與才幹結合起來,你將驚奇地發現前途是多麼的坦蕩光明,而你在發展自己的事業時又是多麼的得心應手。

不管一個人是多麼的才華橫溢。天資過人,如果他缺乏足夠的機智來對才華和天資進行有效的引導,如果他不能夠在適當的時間說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那麼他還是無法有效地施展和運用自身的才華。

就因為缺乏“機智”,商人失掉了主顧,律師失掉了委托人,醫生留不住病人,牧師失掉了教徒對他的信賴,政治家則失掉了人民對他的擁護。這一切的一切,全都因為缺乏機智。沒有手腕。

很多人因為缺乏機智,不能隨機應變,由此造成了許多錯誤與失敗。因為缺少“機智”或“手腕”這種重要的品質,一些有用的人才被糟蹋了,即便沒有到這一步,至少也使他們不能發揮其所長。

不管一個人的才能怎樣高強,要是他沒有機智或沒有盡量運用它,不能隨機應變地去做事,那麼,他的才能再高,也毫無用處。

與那些有著卓越才幹卻缺乏機智的人相比,有成千上萬的人盡管才能平庸,但卻由於機智靈活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個會運用機智的人,不但能盡量利用他所知道的東西,而且還能善於利用他所不知道的東西。由於他有掩蔽自己“無知”的技巧,可以使他比那些自炫淵博的人得到更多的景仰與欽佩。

“機智”在各種事業上都是一個最重要的品質,特別是對於商人而言。

有一位著名的商人把“機智”列為“成功的要素”之首,而其餘三個條件是熱誠。商業知識和衣飾整潔。

有的人,他一生所做的所有努力都被“缺乏機智”破壞殆盡。他從來就跟別人過意不去。他看似具備了成為大人物。成為領袖的一切條件,然而他的不機智所引起的惹人厭惡的行為,卻阻擋了他的事業與生命。他常要說些不識時務的話,做些不識時務的事,常在無意之中傷害別人的感情,常常破壞自己的工作效能,就因為不了解“機智”與“手腕”,他揮霍掉了所有的才幹。

但是,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人,他們簡直不知道怎樣學習“機智”,因為他們的感覺實在太麻木了。由於他們自己如此麻木,所以他們對感覺敏銳的人無法了解。

一個女人,有一次在夏天到鄉間去避暑,在友人家做客。回家後她寫信給那位友人說,她覺得這次逗留很愉快,可惜她的手被蚊蟲咬苦了,而且那裏也沒有一間舒適的浴室,實在感到不方便。好個愚蠢而不識相的女人。

馬克·吐溫說:“真實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東西,我們應該謹慎地使用它。”的確如此,那種足以傷人感情的“真實”還是不說出來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