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認識你的生命潛能(2 / 3)

大腦可說是上天賜給人最神奇的禮物了,它幾乎能幫助我們達成一切心思,而它所具備的潛能也是無比豐富的。如果你能多留意自己所擁有的這個超常機器,就能不斷地開創出各種所希望的未來。

大腦一直都在等待我們下令,期望協助我們去做出偉大的事來,而它所需要的營養並不多,隻要血液能供應一點點氧及葡萄糖就夠了。人腦的構造極其精密,所具備的能力也極其驚人。它每秒鍾可以處理300億個指令,而其聯絡的網路長達6 000英裏。一個人的腦神經係統約含有280億個神經元,它的作用主要是處理電流脈衝,若我們的大腦少了這些神經元,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一切資料就無法送達中樞神經,而中樞神經也無法把指令傳遞給各個器官做應有的反應。這些神經元都很小,但是自成一個係統,可以同時處理100萬個指令。

每個神經元都可獨立作業,也可與其他神經元構成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網路。大腦可以同時處理好幾件事,尤其驚人的是,一個神經元可在1/50000秒內,把訊息傳給其他成千上萬的神經元,這個速度還不到你眨眼的1/10.一個神經元傳遞訊息的距離可比電腦遠上百萬倍,並且大腦還可在一秒之內很清楚地辨識,這就是大腦為什麼可以同時處理好幾個問題的原因。

我們隨時都可使用這個地球上最超級的“電腦”,但遺憾的是從來沒人指示我們看這部腦子的使用手冊,因而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我們大腦的性能。如果我們不能真正認識大腦,認識自我的潛能,那麼就很難取得成功。

每個人的大腦都不同,所以每個人都具有特殊的潛能,既然如此,每個人都應該在各方麵盡量靈活運用自己的這項特殊潛能。然而,偏偏有很多人以為自己所具有的這項潛能,隻是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兒”,根本不曾想過利用這個“小玩意兒”來提高身價。正因為我們怠於思考自己所擁有的潛能,所以也懶得活用上天賜予的最佳禮物。

相信下麵的例子能夠激發你去使用。開發你的潛能。

某廣告公司的總經理在20歲以前渴望成為一名技師。在學校時,他就很努力地挖掘自己這方麵的潛能。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改變了他當初的想法。有一次,他想賣掉手邊的一架唱機和一些唱片,於是選出了幾位對這方麵有興趣的朋友,分別寫信問他們,看誰願意買。其中一位朋友看了信之後非常願意購買,於是立刻回信,在這封回函裏,這位朋友不斷地誇讚他文筆流暢,頗具說服力,建議他,既然能寫出這麼有魅力的推銷信函,為什麼不投身廣告界從事撰寫廣告的工作呢?

朋友的這封信,就像一粒小石子丟人水中,激起了陣陣漣漪,“投入廣告界立誌做個出色的廣告人”的念頭就此整日盤旋在他的大腦中。於是他開始注重開發自己在廣告方麵的潛能,培養自己這方麵的能力,最後他在廣告界取得了成功。

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點,不管你從前是怎樣評估自己的身價,隻要你能稍稍改變一下內心的想法,然後激發你所有的潛能去實現這一想法,就能夠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

關於自己的“潛能”也可以如此斷定:如果你曾經仔細思考,你就會發現以往一直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兒”,對於你的人生確實具有重大意義。

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在你既有的能力上再加入一些新奇的力量,而是如何將你現在所擁有的潛能100%地活用。發揮。

這個道理就好比我們將砂糖加入咖啡中,如果不攪拌均勻的話,即使加了再多的糖喝起來依然是苦澀的。所以,隻要不停地攪拌你腦中的思考,就必能將你現在所具有的潛在價值發揮無遺。

愛迪生少年在校學習時,老師以為他是一個愚笨的孩子,經常責怪他,而愛迪生的母親卻發現了自己兒子愛探究的天賦,用心培養他這方麵的潛能,後來他終於成了發明大王。

台灣作家三毛自幼對藝術的感受力極強,五年級上課時偷偷地讀《紅樓夢》,讀到寶玉出走時,竟進入空靈忘我狀態,連老師叫她都不知道。她自己很快意識到文學就是自己的追求目標,此後她專心於寫作,成了人們喜愛的女作家:

國學大師錢鍾書,1929年報考清華大學,數學隻得了15分,但他的國文和英文成績均名列前茅,被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係錄取。此後他發揮自己的優勢,潛心鑽研,成了學貫中西的奇才。可見,發現自己的優勢潛能並加以開發是何等重要!

現代人才學發現,人至少有146種類型的才能,而現在的考試製度隻能發現41種,也就是說,還有很多才能潛伏在我們體內,未能很好地被我們挖掘和利用起來。人的潛能如同地下的石油,隻有發現它,把它開采出來,它才能發光發熱。

2.認識自我有多難

有一天,上帝來到塵世,對地球上的居民進行一番智慧調查。

上帝問大象:“你是誰?”

大象回答說:“我是知識淵博的學者。”

上帝問袋鼠:“你是誰?”

袋鼠說:“我是全球聞名的拳王。”

上帝又問魚:“你是誰?”

魚兒遊動著靈巧的身軀回答說:“我是天地間的精靈。”

上帝又問鳥:“你是誰?”

鳥回答道:“我是風。”

上帝最後問人:“你是誰?”

人回答道:“我是誰?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呢!”

上帝歎了口氣,說道:“唉!天地間,最難認識的是自己啊!”

有一位先生,常常教導他的學生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個自知的人。惟有自知,方能知人。”

有個學生反問道:“請問先生,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究竟知道我自己麼?”先生想,“嗯,我回去後一定要好好觀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個性,我自己的心靈。”

回到家裏,先生首先拿來一麵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後通過容貌。表情再來分析自己的個性。

他看到了自己亮閃閃的禿頂。“噢,不錯,莎士比亞就有個亮閃閃的禿頂。”他想。

他看到了自己的鷹鉤鼻。“噢,英國大偵探福爾摩斯——世界級的聰明大師就有一個漂亮的鷹鉤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個子矮小。“哈哈!拿破侖也和我一樣矮小。”他想。

他看到自己具有一雙大撇撇腳。“呀,卓別林就有一雙大撇撇腳!”他想。

“我嗜酒如狂,正與李白同好;我嗜煙如命,正與諸多哲學家相同,我上課侃侃而談,超過孔夫子的四方遊說;我善於知人知己,勝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想。

經過這樣一番分析,先生終於有了“自知”之明。第二天,他對他的學生說:“古今中外名人。偉人。聰明人的特點集於我一身,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我將前途無量。”

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門上麵,寫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人們認為這句格言就是阿波羅神的神諭。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愛引用這句格言教育別人。

兩三千年前的這句格言直到今天還在教育著我們,因為我們還未曾真正地認識過自己。

通常人們以為外部世界不易認識,而自己對自己卻了如指掌。其實不然,別看你很愛自己,但很可能你一輩子都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一個人若想有一番成就,最好是及早地正確認識自己,然後揚長避短,努力去發掘自己的獨特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