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做人的態度和高度(1)(2 / 3)

當人不對自己的優勢加以控製時,優勢就會控製人。這時人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恃才傲物、浮躁、投機取巧和自以為是。

在我們周圍,被優勢所控製的人並不少見。他們天生具有獨特的才能,對於任何事能比別人更快地領悟。他們非常聰明,但很多時候卻經常被自己引以為榮的才華所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你的自信與才華,雖可以讓你的成功來得更容易。但無論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隻憑借才華和自信就取得成功。與才華相比,更重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謙虛、不驕不躁。

在日本,一個貼商標的工作要經過兩年培訓才能上崗。這麼簡單的工作,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是因為他們需要能夠在最高境界下工作的人。他們所推崇的最高境界又是什麼呢?實際上就是穩重踏實的工作態度和不急不躁的辦事精神。相對於優勢來說,踏實和穩重更加難能可貴。

成功是前進的階梯,亦是後退的滑梯

2001年10月11日《新民晚報》曾報道:曆經5年奮鬥曾攢下億萬資產的著名民營企業家俞兆林,因負債累累不辭而別出走美國,昔日門庭若市的上海兆林實業公司現已人去樓空,公司賬號被查封,公司資產也被抵押一空。

說到上海,還會想起曾創造“把自家的蔬菜鋪子做成年銷售額達40億美元的跨國零售集團”這一傳奇神話的日本八佰伴,因擴張速度過快而陷入了“過度擴張和定位不準”的陷阱,不得不於1997年9月18日宣告破產。

還有韓國的大宇集團,10年前在業內也是有口皆碑:在世界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15位,業務涉及重型機械、石化、汽車製造以及鋼鐵、電子等許多重大領域,總資產曾達到六七百億美元,被譽為“成功的典範”。如今情況如何呢?大宇旗下的企業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紛紛倒閉,拖欠了無數的銀行貸款沒法歸還,集團本身也在負債800億美元後於1999年8月宣告破產。集團老總金宇中本人因涉嫌詐騙,被韓國政府通緝。

有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也有人說“成功是失敗之母”。其實,失敗與成功並非“母子”關係。失敗既會2出現在成功之前,也會出現在成功之後;因為成功是前進的階梯,亦是後退的滑梯。八佰伴前總裁和田一夫告誡說:成功是事業發展的最大危機。成功都是暫時的,事業卻是永恒的。如果喪失理智、失去警覺,經不起成功,就會被“成功”侵蝕掉創業的激情、創新的思維、創造的活力,淪為成功的奴隸、成功的囚徒,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成功本是件好事,但成功了便忘乎所以,那就必然會失敗。俞兆林,八佰伴、大宇們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成功當中有風險、有危機,成功越大,風險也越大,危機也越嚴重。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要經得住失敗,更要經得住成功,走出成功的“陷阱”,成為成功的主人。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有危機意識。無錫小天鵝公司有個“末日管理”;世界信息產業巨頭比爾·蓋茨有句話,叫“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海爾張瑞敏有句話,叫“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ibm的總裁gerstner也說:“長期的成功隻是在我們時時心懷恐懼時才可能。不要驕傲地回首讓我們取得過成功的戰略,而是要明察什麼將導致我們未來的沒落。這樣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於未來的挑戰,讓我們保持虛心、學習的饑餓及足夠的靈活。”

滅六國者,六國也。越是處於事業的巔峰,越要保持頭腦的清醒,越要理智、辯證地看待“成功”,看待未來,做到居安思危,居危思進,否則就會從“成功”的道路上滑入失敗的深淵。必須記住,失敗之後會有成功,成功之後也會有失敗!

經營自己的長處就能走向成功

在生命的長河中,每一個人都希望成為強者。無數事實證明,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經營好自己的長處。

經營好自己的長處,首先要發現自己的長處。人的才能是多方麵的,有強也有弱。每個人都應對自身有個清醒的認識,了解自己的長處所在,進而做到揚長避短。美國《快郵報》的創始人普利策,21歲前還是一個為生活奔波、到處打工維持溫飽的退伍兵。有一次他被招聘推銷員,受了騙,一氣之下寫了一篇抨擊這個騙局的報道,未料競被《西方郵報》刊登了。普利策這才發現自己更適合做新聞工作。不久,他便應聘當了一名報社記者。從此他開始經營自己的長處,在新聞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國的國家級新聞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經營自己的長處,就要有遠大理想和奮鬥目標,勇於拒絕眼前利益的誘惑。20世紀80年代,由於工作突出,河南新鄉市的朱保國被上級領導委以重任,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卻主動放棄了仕途,選擇了到全市效益最差的化工廠當廠長。他自己的解釋是:“我這個人對看不慣的事情喜歡直說,這一點在仕途上是大忌,但對辦企業卻是長處。”正是因為找準並經營了自己的長處,朱保國才能夠成為現今中國知名企業——太太藥業的董事長,一位個人身價達50億的財富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