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報紙的二維碼應用
專欄
作者:詹新惠
報紙的二維碼應用,應該是全媒體思維下的全方位利用,是對新聞的一次營銷升級和再造。
當下的媒體界,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忙得不亦樂乎,新媒體忙於搶占新市場,兼並、收購、重組,強強聯合;傳統媒體忙於數字化轉型,上二維碼、發展全媒體。雖然兩者都是背負著市場壓力,負重前行,相比較而言,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更為迫切,也更為艱巨。
說到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及二維碼,可以追溯到2006年。彼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推出“數字報業實驗室計劃”,鼓勵報紙出版單位自主創新,利用各種數字化、網絡化內容製作、生產、傳播手段和顯示終端,探索適應數字報業發展的信息傳播技術和運營模式,實現傳統紙質報刊出版向數字網絡出版戰略轉型。多家媒體進行不同數字業務項目的實驗,二維碼即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但是,2006年實驗的二維碼項目並沒有如“手機報”、“電子報”等其他項目一樣紅火起來。究其原因,一個根本的製約因素在於硬件的支持度不夠,那時候智能手機尚未普及,帶有攝像頭的終端較為稀缺,很多有創意的二維碼項目不得不黯然夭折。
從2010年開始,伴隨著國內3G網絡的推進、智能終端的普及,二維碼市場迅速升溫,餐飲、超市、電影、購物、旅遊、汽車等行業都在致力於應用二維碼,作為較早推行二維碼的報刊媒體也重操舊業。2013年7月1日,人民日報推出帶二維碼的多媒體報道,將報刊業運用二維碼技術推向高潮。
很多學者對中國報業的龍頭人民日報應用二維碼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報紙借助二維碼“建立了文字與視頻新聞的通道,借助新技術將傳統的文字新聞采編升級為全媒體新聞生產,實現了黨報在傳播理念、傳播方式、傳播技術等方麵的革新與突破。”
對於報紙運用二維碼進行多媒體報道的實際效果和傳播價值,現在評判還為時尚早,但有一點值得探究和深思,那就是報紙運用二維碼一定是文字與視頻新聞的結合嗎?一定要限定在新聞報道領域嗎?報紙運用二維碼能不能有其他創新的思路和創意的產品呢?
從二維碼的特點功能看,二維碼是一種高密度編碼,具有信息容量大、存儲各種形式信息的功能,利用二維碼技術打造“多媒體報紙”僅僅是應用的一個方麵,根本的理念應該是做報紙內容的延伸、擴展和立體化。比如觀點、評論類報道,不僅可以提供背景資料、有聲閱讀,還可以提供與話題有關的其他多方觀點;體育類新聞報道,不僅可以為報道配置更多的現場照片、視頻訪談,還可以提供報道中所提到項目的詳細資料、運動員成績及相關資訊。
報紙的二維碼應用,除了考慮新聞內容延伸、擴展外,還要從產品角度、用戶需求角度考慮實際運用效果。目前,報紙的讀者在減少,廣告在下滑,要想留住存量讀者,提升讀者的忠誠度,止住廣告的跌勢,就需要以新聞做引導,給讀者提供更多實用的、有價值的增值資訊和信息。在介紹某個新產品時,可以通過二維碼提供出產品的性能、功用、價格和比價等;在評價某部電影時,可以通過二維碼把電影在各地放映的時間、場次、價格、影院電話等實用信息一一呈現,以方便讀者選擇享用;在旅遊類新聞報道方麵,可以提供該旅遊景點的路線、預訂、特色產品、交通等商務類信息。總之,要把新聞報道的內容與商業、消費結合起來,二維碼裏的信息就可以轉換為廣告來運營。
現在的報紙二維碼應用,大多是文字內容的視頻重複版,一味強調為文字內容添加視頻,過於僵化和死板。對於文字記者來說,做全媒體記者是一種趨勢,但建構全媒體思維才是根本,而全媒體思維就應該是包括文字報道、多媒體視聽、社會化互動以及商務營銷在內的所有內容。從這個角度說,報紙的二維碼應用,應該是全媒體思維下的全方位利用,是對新聞的一次營銷升級和再造。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