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一天,我如約去采訪中科院一位赫赫有名的院士。由於剛到北京,臨去之前,我打電話詢問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我該怎麼到他的工作間。他在電話裏稍作沉吟,然後告訴我說:“這樣,你開車向西,過蘇州橋、人大,然後到中關村,在中關三橋調頭,把車停在樓下的院子裏,我在三樓。”我在電話這端一邊飛速地記錄著各個地名,一邊思忖著該如何轉乘公交車。

我想那位老人是高估我了,或許去采訪他的記者都是京城富有的名記,不像我,一個剛從南方來到北京的謀生者,甚至連騎自行車都不會,租住的房子還是一間沒有暖氣的平房。

采訪老人之前,他的助手接待了我。這位年輕幹練的助手遞給我一杯水後說:“教授被你的真誠打動了。說真的,他這十年來都沒接受過任何媒體的采訪,因為從來沒有哪個記者會像你這樣連續兩年給他寫信要求采訪,會在來。翌日一早,他與一個朋友開著貨車果然按照我提供的地址將冰箱小心翼翼地送到了我家。

啊,真棒的冰箱!是最流行的款式,無氟,全封閉的,乳白色,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理想。一個朋友買了一個二手冰箱,比這個差一些,還花了500元呢。

我真是太高興了。兩位洋人不讓我動手,將冰箱完全擺好,才笑盈盈地看著我,仿佛在說:“怎麼樣,哥們兒?”

我趕緊付錢,並請他們喝中國茶。

但他們說,不了,太忙了。就在他們轉身出門時,賣主變戲法似的從口袋裏掏出一瓶葡萄酒,像發獎般的的莊重地交到我手裏,一字一句地說:“這裏麵裝的全是信賴。”

我握著這瓶葡萄酒,握著這帶有洋人體溫的沉甸甸的信賴,眼眶慢慢潮濕了……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準則。人與人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隔膜,真誠可以化敵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