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招”搞定背誦
治教經驗
作者:韓濤
背誦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彙,加深其對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記憶能力。但不少學生一提背誦就害怕,究其原因主要是死記硬背的傳統方法不但費時而且無法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此,筆者就介紹幾種科學的背誦方法。
一、理解記憶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理解得越深,就越容易記憶。凡是要求背誦的段篇大都具有層次清楚、語言優美、感情豐富的特點。在弄清文章主旨、了解文章層次、掌握文章語言特點的基礎上,抓住一些反複出現的詞語或句式,這樣背誦起來就簡單得多了。例如《火燒雲》描寫天空中火燒雲形狀的變化時,出現了馬、狗、獅這三段,它們具有相同的結構,都是按出現了什麼、什麼樣子、怎樣變化的順序講的。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後按照段落的特點背誦,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調動多種感官記憶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識記活動如果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效果要優於單一器官的運用。在誦讀過程中,除目視外還要口誦、心記。如果加上手寫,這樣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道就會在大腦皮層留下較多的同一意義的痕跡,從而加深記憶的效果。對於低年級的學生,配合動作則是記憶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可以邊誦讀邊做動作。如教學《家》時(第一冊第5課),教師可讓學生邊讀邊做相應的動作:小鳥飛翔的樣子、種子成長的狀態等等,同時也可利用動作加深記憶,強化記憶效果。
三、結合插圖法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大多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對課文插圖的有效利用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可以帶著學生邊學習課文邊觀察,也可以先看圖然後再學習文本,然後再看圖,結合文本對插圖進行想象補充。通過圖片信息的刺激,學生的記憶就會更加高效和牢固。如理解《荷花》(第六冊第12課第二段)中“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時,由於條件的限製,教師不太可能帶領學生去觀賞真正的荷花。這時借助插圖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插圖,學生能夠理解“挨挨擠擠”“冒”“飽脹”等抽象詞彙,也能夠間接地體驗到各種荷花的形狀,誦讀時頭腦中自然就會浮現出一幅荷花圖,記憶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四、快速誦讀法
背誦是在朗讀和默讀的基礎上熟悉書麵材料的結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後,要先反複朗讀,然後再反複默讀。隻有熟讀,才能加深理解,才能背誦。實踐證明,持續性的緩慢閱讀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會使記憶信號中斷;反之,讀熟課文之後逐步加快閱讀速度,則可在大腦皮層形成連貫的信號刺激,從而強化記憶效果,提高背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