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少一點,做得好一點,找到正確的方向,才會收獲更多。
每個人都有智慧,每天花一點兒時間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慢慢地,你會發現,那些遙遠而不切實際的東西都隻是你行動中的累贅,而那些離你最近的事物才是你的快樂來源。這樣,你便能更準確地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也隻有如此才能不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
關係是泥飯碗,會碎;文憑是鐵飯碗,會鏽;本事是金飯碗,會升值。
現代社會,可以說是一張大關係網,很多時候要想辦成一件事,沒有點兒關係肯定辦不好,要想擁有一份好的工作也不例外。
比如說,要想進國企,首先什麼都別說,你有過硬的關係嗎,一般關係不用拿出來,沒用;比關係要稍微看輕一點的就是文憑,你是從哪個學校畢業的,本科還是碩士、博士,這點對於升值很重要,如果你是一個金牌讀書郎,那麼恭喜你,勝算很大!
然而,不論是哪行哪業要想幹出店成績,首先依靠的是本事,而不是所謂的關係和文憑。
與關係和文憑相比,本事的含金量大有不同。一個人能夠為人所不能為、及人所不能及,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能量,才稱得上有本事。這種本事是諸多因素集合而成的全麵素質,而不是“好風憑借力”的純粹關係,也不是苦讀寒窗獲取的書本知識,而是一種適應社會需要的實際本領,是一種自我發展同時也發展外物的充滿張力的生命狀態。
有本事的人不是不需要關係,但他不依附於關係去幹事;在成就事業的過程中,他也需要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但不必為攀緣權勢而奔波勞神,委身於精神侏儒之列。有本事的人也不排斥文憑,但他倚重的是文憑包裹下的知識,尤其是知識的運用、發揮和拓展。
有本事的人可能沒有太多的背景,也不見得就一定有名牌學府耀眼的文憑,但他們能以自己無可替代的能耐,走到哪裏就在哪裏創出一片有聲有色、鮮活的天地。
要想擁有自己的一番事業,那就先練就自己的一身本事吧,工作來不得虛的,隻有實實在在的本事才是開路先鋒!
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會闖出一片天
在填報大學時,大部分人其實並不知道所謂的專業到底學的是什麼,因此在懵懂的大學四年之後,糊裏糊塗地找了一個工作,於是開始了每天的偷菜、聊天的工作生涯。事實證明,如果你做的是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那麼,即使我們是80、90後,年輕也是可以幹出一番自己事業來的。
美國的西方石油公司前董事長哈默博士,年近九旬卻還堅持每天工作12小時。他想要對後人說的經驗是:要盡量活動和工作,如果你能全力以赴地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那麼,你就會永遠年輕。
其實,享受忙碌就是享受生活,也是一個創造快樂的過程。總起來就一句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你會覺得快樂無比、充滿信心,幹勁十足的結果當然也就是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從事自己所喜愛的職業時,他的心情是最愉快的,態度也是積極的,而且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發揮出最大的才能,創造出最佳的成績。
一個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大小,與個人的興趣有著很大的關聯。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歡做的事,那麼,你的內心便會充滿愉悅和快樂。相反,假若你逼迫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即使再努力,那一切也隻是一場徒勞。
試著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事,並試著從事這一工作,你就離成功更近了。
工作了才知道,有空調的辦公室,不如鬧哄哄的教室;工作了才知道,原來消滅剝削隻是一種傳說。
你喜歡工作嗎?你認為工作是一種負擔呢,還是一種樂趣?你願意工作還是願意無所事事呢?
喜歡與不喜歡工作,其實並不能隻從個人的愛好來講,同時還要從對工作的認識來看。也就是說,在我們心中,工作是什麼?
如果我們對工作的認知並不全麵,就會把工作看成是一種負擔,甚至認為工作完全就是被老板奴役了。然而,做工作,並不是當奴隸。工作其實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當然,我們首先要了解人的神聖性與尊嚴。人不是機器,我們是有靈魂有理智有生命體的,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的,自然,我們也需要在工作中來尋找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