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學習篇——點亮心靈深處的激情(2)(3 / 3)

服務即在時,服務很在意。人生是一種服務,而服務是我們一生的職責,對他人的體貼、關懷備至,你的服務才是一流的。

無聲的救助力量

文/佚名

一天,有個朋友講起了她的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夏天的午後,殘陽照在外麵的陽台上,我每天都會在這個時候給放在陽台上的幾盆花澆水。當給那盆石榴澆水時,我看到有幾隻黃螞蟻浮在水麵上掙紮著。我知道,螞蟻雖不會遊泳,但它們是些生命力極強的小生靈,是不會被淹死的。我沒有去管它們,就接著去澆其他花。

在我澆完最後一盆花,轉身回來時,盆中的水已經滲下去了,螞蟻們也都自由地著陸了。我看著幾隻螞蟻在濕漉漉的泥土上又恢複了正常活動,卻也發現有兩隻不幸的黃螞蟻被濕泥埋住了半截身子,雖然它們在努力的掙紮著向外爬,可卻沒有一點兒進展,看樣子它倆是無法自救了。

我想,我應該救助一下這兩個被困者,我走回室內去取工具。因為它們太細小了,我必須找一個細小的工具,如果用手指或稍微粗點兒的棍棒,都有可能將救助變成殺生。當我從室內取了一枚大頭針走出來時,眼前的一幕讓我感動得忘記了救助——有兩隻來救助的黃螞蟻正在用力向外拉扯它們的同伴。我靜靜地站在那裏,觀察著這個夏天讓我心靈震顫的生命故事。看樣子小螞蟻很吃力,它們互相叼抓著,救助的那隻螞蟻使勁地向後撤著身子,可是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但卻始終堅持著……

好不容易有隻螞蟻被同伴救了出來,另一隻也在救助者的努力拉扯下,從泥土中掙紮出了身子。它們小心翼翼地向四周探試了一番後,便迅速地離開了。奇怪的是,有一隻救援的黃螞蟻,在跑了幾步之後,突然停了下來,它在那裏又開始繼續銜咬泥土,似乎下麵有什麼東西被埋著,我又靜下來仔細地觀察著。不久,我看到有一對小小的觸角出現在那裏,接著又露出了腦袋,原來下麵還有一隻被困的螞蟻!這隻救助的小螞蟻的動作明顯沒有原來那麼快了,也顯得有點不協調了,想必是太勞累的緣故。

我極為小心地用針尖一點點地挑開泥土,那一隻小螞蟻漸漸露了出來。救助的小螞蟻表現得很興奮,它看到同伴後,立即跑上前去親吻觸撫,並試圖將它銜走。終於,這隻被埋在泥裏的小螞蟻也擺脫了困境,恢複過來,與救助的那些螞蟻互相用觸角碰了一下,便一起匆匆地離開了。

不知專門研究昆蟲學的人會怎麼認為,也不知道螞蟻的這種救助行為是出於一種偶然,還是出於一種自然本能,但在這一點上它們確實是表現出了我們人類所應該具有的一種道德行為。

善意帶來的慘禍

文/佚名

一天傍晚,7個旅行者和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去旅行。這個海島上生活著許多太平洋綠海龜,這裏也是它們用來孵化小龜的巢穴。他們此行就是為了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人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的體重為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孵出後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它們大多在四五月份時出世,然後爭先恐後地爬向大海。隻是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就可能成為鷹等食肉鳥的食物。

黃昏時,如果年幼的海龜們準備爬向大海,就會先派一隻小海龜鑽出沙麵來,作一番偵察,試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們跟著出來是否安全。

在接近黃昏的時候,人們發現一處碗形的巢穴。隻見一隻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麵是否安全。這時灌木叢中發出了瑟瑟的聲響,隻見一隻反舌鳥飛了過來。“別作聲,注意看。”當那隻反舌鳥移近小海龜時,那位年輕的向導提醒說,“它馬上就要進攻了。”

反舌鳥一步一步地走近巢穴開口處,開始用嘴啄那小海龜的腦袋,企圖把它拖到沙灘上麵來。

旅行者們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問向導:“我們得想想辦法啊!”向導用手遮著自己的嘴小聲說:“叼就叼去吧,這是自然之道,是沒有辦法的。”

向導的冷漠遭到了旅行者們一致的抗議:“我們不能見死不救,你不去我們去!”沒辦法,向導隻好走過去,抱起那隻小龜,把它引向大海。

然而緊接著發生的事情讓他們驚呆了。不單單是那隻獲救的小海龜急急忙忙地奔向大海,由於幼龜們收到一種錯誤的安全信號,無數的幼龜都從巢穴中擁了出來,一起向那大海奔去。

黃昏時仍有餘光,沙灘上無遮無擋,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刹那間,就布滿了整個天空,有軍艦鳥、海鵝和海鷗。一對禿鷹瞪大著眼睛降落在海灘上,一起望著它們的晚餐。

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如果我們硬要做拔苗助長的事,結果定是不可收拾的殘局。現實中有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不切實際的好意隻能給他人帶來更多的麻煩。“天啊!看我們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