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計
文/佚名
有一個人帶了一些雞蛋在市場販售,他在一張紙板上寫著:“新鮮雞蛋在此銷售”。
有一個人過來對他說:“老兄,何必加新鮮兩個字,難道你賣的雞蛋不新鮮嗎?”他想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鮮”兩個字塗掉了。
沒多久,又有一個人對他說:“為什麼要加在此呢?你不在這裏賣,還會去哪兒賣?”他也覺得有道理,又把“在此”塗掉了。
走自己的路,也聽別人忠告。有時別人的好意,反而使我們失去應有的目標和方向。一會兒,一個老太太過來對他說:“銷售二字是多餘的,不是賣的,難道會是送的嗎?”他又把“銷售”擦掉了。
這時來了一個人,對他說:“你真是多此一舉,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雞蛋,何必寫上‘雞蛋’兩個字呢?”
結果所有的字全都塗掉了。
法寶
文/佚名
英國《太陽報》曾以“什麼樣的人最快樂”為題,舉辦了一次有獎征答活動,從應征的8萬多封來信中評出4個最佳答案:
一.作品剛剛完成,吹著口哨欣賞自己作品的藝術家;
二.正在用沙子築城堡的兒童;
三.為嬰兒洗澡的母親;
四.千辛萬苦開刀後,終於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醫生。
人生的法寶就在每個人自己手中,工作、希望、愛和能力,是帶來快樂的四個法寶。要使自己成為快樂的人,從第一個答案中,我們知道必須工作,有工作,就會使人快樂;第二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必須充滿想像,對未來充滿希望;第三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一定要心中有愛,那種無私的、不計報酬的愛;第四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為樂的技能。
隻有這樣的人,世人才會給他最美妙的報償,正所謂予人快樂,予己快樂。旅途處處有美景
文/佚名
蘇格拉底和拉克蘇相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遊覽一座大山。據說,那裏風景如畫,人們到了那裏,會產生一種飄然欲仙的感覺。
許多年以後,兩人相遇了。他們都發現。那座山太遙遠太遙遠。他們就是走一輩子,也不可能到達那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蘇頹喪地說:“我用盡精力奔跑過來,結果什麼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傷心了。”
隻要有向往,美景就無處不在。你的追求是一種美景,追求中的每一個舉動也是一種美景。蘇格拉底撣了撣長袍上的灰塵說:“這一路有許許多多美妙的風景,難道你都沒有注意到?”
拉克蘇一臉的尷尬神色:“我隻顧朝著遙遠的目標奔跑,哪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啊!”
“那就太遺憾了。”蘇格拉底說,“當我們追求一個遙遠的目標時,切莫忘記,旅途處處有美景!”
心血最寶貴
文/佚名
農夫和賭徒走進同一家餐館。每人挑一張桌子坐下來。賭徒點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籠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籠蒸包吃了兩個,一桌菜,有的動了幾筷子,有的一筷子也沒動。
賭徒的肚子撐得像個大西瓜,他把幾張百元鈔票往服務小姐的盤子裏一放,起身就走。
服務小姐叫住他:“先生,請稍候,還要找你10元呢!”
賭徒打了一響指,說:“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費吧!”
付出多少心血,你就能感受多少寶貴。隻有用自己心血澆灌出來的,你才會格外看重,因為它最寶貴。農夫點了一菜一湯一碗米飯。菜吃光了,湯喝光了,最後剩下一團米飯,他把它倒進菜盤裏,盤子裏的油被蘸得幹幹淨淨。
把最後一粒米送進嘴裏,農夫叫道:“小姐。兩分錢您還沒找我呢。”
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把一切都看在眼裏。
學生說:“這個農夫太小氣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蘇格拉底說:“農夫的錢裏有血汗,那個人的錢裏有什麼?”
我為人人
文/佚名
從前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要求建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房簷,建得加倍的長,使貧苦無家的人,能在下麵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簷下,他們甚至擺攤子做起買賣。並生火煮飯,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簷下的人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簷下凍死了。大家都罵富翁不仁。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施人恩澤,不計報答,甚至還要忍受一些不明真相的猜疑,但這也不要影響自己的為人之心。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屋簷太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們都說這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富翁要求隻建小小的房簷,因為他明白:施人餘蔭總讓受施者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結果由自卑成了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