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抱怨阻礙前進的腳步(4)(2 / 3)

俞敏洪的回答讓人大吃一驚。是啊,在人們眼裏,俞敏洪事業有成,生活富裕,他一定生活無憂無慮,怎麼會隻有50分的幸福?真的讓人不可思議。

俞敏洪用毋庸置疑的口氣,堅定地說道,是的,在新東方我隻有50分的幸福。正因為這樣,才導致了我生活中另外一個50分的不及格。比如說,身體狀況,盡管還沒有致命性的疾病,但是一些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不斷出現,比如,嚴重的失眠、嚴重的腸胃失調、腰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大大影響了我日常生活的情趣和興趣;在生活方麵,因為我一心撲在工作上,給家庭的必然會減少,結果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問題;還有一個是個人生活方麵。比如說,沒有時間跟真正願意打交道的朋友交流了,大量的關係是利益關係,或者是社會結構關係。

俞敏洪話鋒一轉,又說道,雖然新東方隻給我帶來50分的幸福,但是,這是一項事業,不管你想不想做,都必須往前走,隻有前進,沒有退路。

有人又問俞敏洪,創建新東方合不合算。

俞敏洪說,不能簡單地說是合算還是不合算。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合算的。因為新東方畢竟讓我經曆了很多,讓我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另一方麵,又是不合算的。因為它使我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在未名湖畔散步的悠閑;失去了在北大圖書館讀書的清靜;失去了心無旁騖地踩著落葉的閑逸。我的生活始終是在匆忙中度過的,一直在匆匆地趕路,以至於我年輕的助理都跟不上我的步子。

俞敏洪的目光裏閃爍著一絲晶瑩,他充滿深情地說道,我最大的願望是為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間,可以平靜地去讀書、陪家人。我希望自己的未來是平靜的、安詳的,但是不失去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想通過自己,不僅讓自己更輕鬆一點兒,也讓新東方更輕鬆一點兒。

在俞敏洪眼裏,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能夠平靜、安詳地過一種自己的生活,不被外人打擾,有絕對的私人空間。人生中,苦苦追尋的不是什麼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而是一種平靜、安詳的生活狀態。在俞敏洪心裏,那是塵世間最溫馨的水墨丹青,它能在心底裏開出一樹樹繁花,朵朵花兒,清香流淌。

這正是我們平常人所做不到的,無法在這鬧市中保持這“不因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持續的煩惱和糾纏總是纏繞在我麼的每根神經上,於是,我麼不得安寧。浮躁、輕浮、意氣用事,似乎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整個世界都是荒誕的,隻有在一處安靜的角落才能自己思考,生命如此,也隻是徒勞。

這其實就是弱者的一種生活態度,而唯有強者是不會被這些壓彎的,而是在其中沉澱下來,在承受的同時享受著幸福。

美國學院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一個南瓜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她們估計南瓜承受的壓力不會超過500磅。實驗的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第二個月承受了1500磅;當它承受到2000磅的壓力時,研究人員必須加固鐵圈,以免南瓜將其撐開,最後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瓜皮才產生了破裂。試驗人員打開南瓜,發現它已經無法再食用,因為南瓜中間已布滿一層堅韌牢固的纖維,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南瓜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伸展,直到控製花園較大的土壤和資源。

這真是一隻偉大的南瓜!眾所周知,南瓜本性是一種與堅硬無關的東西,一根竹篾就可以戳穿它,一把用鈍的砍刀足以將它剁得粉碎,然而,因為有了外來的壓力、限製,有了種種潛在的生命威脅,它煥發出了讓世人瞠目結舌的能量。

人其實也可以像那隻美國南瓜一樣因為“堅硬”成就自己的人生。

黑龍江人劉先芳是一個普通的下崗女工。十三四歲時,因為父母年老,哥哥是小兒麻痹症患者,嫂子是盲人,妹妹年幼,劉先芳不得不擔起管家的重任,家裏所有的這票那票全部裹在她的棉襖裏,每月得一粒米一口糧的算計。讀高中時,她成績不錯,英語十分突出,老師認為她考上大學十拿九穩,但最後因家庭困難沒有去讀,接了在一家糧庫工作的母親的班,先是縫麻袋,後來是包掛麵。1983年參加成人高考,她成功了。她主動要求去廠裏下屬的飯店炸油條,那活兒每天早晚得去單位兩趟,極累,沒人愛幹。劉先芳有自己的考慮,去飯店上班,很多時間屬於她,可以用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