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一個國家的牛市樣本
封麵
作者:楊林 編輯 卜昌炯
以鋼鐵產業為支柱的本溪是整個中國的縮影。一方麵,實體經濟趨於低迷;另一方麵,股市交易卻異常繁榮。
兩個弄潮兒
劉鵬程人生中的第一個500萬是從股市賺到的。確定這筆收入是在今年春節過後的一個下午。當天股市停止交易後,他默默地關掉電腦,在樓下的院子裏坐了下來,掏出打火機開始抽煙。
他記得高中時一個同學曾給他傳紙條,問如果以後買彩票中了500萬打算怎麼花。他非常認真地考慮了一節自習課,給出的答案是要去大山裏開一個養豬場,然後雇人醃製火腿和灌香腸。
想起那一幕,他忍不住發笑。隨後,他將手裏的煙頭使勁扔了出去,轉身給女朋友發了一條短信:晚上請你吃海鮮自助大餐。
5月25日,國內一家專業的互聯網金融數據服務商同花順發布調查信息,稱這輪牛市中,今年前4個月中國人均從A股獲利1.4萬元,上海和北京兩地股民獲利最豐,分別達到人均15.64萬元和8.02萬元。
28歲的本溪職業股民劉鵬程無疑是其中的“俠之大者”。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盯著股市界麵的他,總是煙不離手。春節過後至今,他股票賬戶裏的數字又翻了一倍。他算了一下,隻要現在將股票全部拋出,第二天他的私人銀行賬戶裏就能多出1000多萬元人民幣。而最近一段時間,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加。
為股市人均獲利數據作出貢獻的還有62歲的李錦。她是從本溪市龐大的廣場舞隊伍中流向股市的一員。去年年底,她幹脆將打算給兒子買婚房的15萬元存款全部投入股市,到今年5月中旬,她已經從這輪牛市中收獲了近80萬元。
“財大氣粗”的她認為可以幫兒子一次性付清房款了,“地段、戶型各方麵都要比原計劃的好”。想起這些,她說有時候走在街上都會眉開眼笑,把迎麵走來的路人嚇得一愣一愣的。她甚至做夢都夢到炒股賺錢,在夢裏笑出了聲,醒後又因為喜悅一夜失眠。
可能是由於賺錢後過於張揚,在昔日廣場舞群體中她隱隱有一種被孤立感。入夏至今,她去跳舞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有時候她甚至賭氣地想:“和她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了,沒事別老往一塊兒湊合。”
她很樂意和《博客天下》記者分享自己的心情,但不認為自己已經“暴富”。“幾十萬塊錢在現在社會夠幹啥,別人那幾百萬上千萬的才算暴富。”李錦說。
和李錦不同,劉鵬程鮮少告訴他人自己的股市斬獲,包括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都是循規蹈矩的國企職工,至今仍住在本溪市區單位分給的老舊房子裏。去年和女朋友一起買了新房的劉鵬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回去看望他們。
“我父母在國企工作了一輩子,幾萬塊錢在他們眼裏都算很多,我不知道他們能否理解和接受我炒股賺錢的事情。”他一想到要回家和父母詳細解釋什麼是股市,以及如何在股市裏賺錢,就覺得頭疼,“他們一定會讓我趕緊把股票變現,以防夜長夢多。”
降薪的城市
劉鵬程和李錦互不認識,但有一個共同的生活圈子:本溪鋼鐵集團。劉鵬程的父母都是本鋼的普通工人,他自幼在廠區長大;李錦退休前,在本鋼運輸部下麵的一個工會做管理工作。鋼鐵產業的不振讓整個城市都陷入萎靡,不期而來的牛市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離退休老人、在職工人、學生、個體戶等從不同的方向和渠道流向股票交易大廳。
本溪是遼寧東部的一座小城,地形被山河阻斷,多礦產資源,經濟結構相對單一。1905年始建的本鋼集團一直供養著這個城市的經濟命脈。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能和這個龐大的鋼鐵企業產生聯係。在市區,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本鋼的職工。
過於典型的熟人社會讓人們養成一個習慣,在公開場所絕對不談論單位的事情,“尤其是講同事領導壞話,有時候聊起一個人,旁邊就有陌生人突然回頭,意味深長地看著你。”
在這個城市,最好的醫院、幼兒園、食品廠,無不掛著“本鋼”的前綴。全市的煤氣和大部分區域的冬季供暖也都由本鋼集團提供。數不清的灰黑色煉鋼爐、焦爐、高爐,見縫插針地聳立在這座城市的市區、郊外、居民區或公路邊,暗示著這家企業的無處不在。
鋼鐵產業催生了這座城市的繁榮。十幾年前,本溪在遼寧省的經濟地位比它的車牌序號“遼E”還要靠前。那時候本鋼的經濟效益還不錯。一個普通工人在2000年左右月薪就有近3000元,高過很多政府公職人員。一些老工人對那段時光頗為懷念:“我們上街買衣服、買貴重物品,商家報價多少就是多少,從來不講價。”
降薪的消息是去年年底開始流傳的。近些年,由於全國鋼鐵產量過剩,鋼鐵企業職工工資普遍偏低,本鋼的效益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國內另一家知名鋼企河北鋼鐵,今年年初還發生過近萬名職工聚集公司辦公樓前要求加薪的事件。
傳聞最終被證實。通知在1月份正式下發,接下來幾個月,降薪最多的人工資少了近一半。分發到每個本鋼職工身上的壞消息,為整座城市織出了一片陰雲。
工人降薪對這座城市的影響立竿見影。呂勇(化名)半年前在本溪市內開了一家韓國烤肉店,以往每天賓客盈門,但是從年後開始,生意越來越冷淡。他估算了一下,5月份的營業額比年初時至少減了4成,“來吃飯的基本都不是本鋼的職工,人均五六十的消費他們都不願意花了。”
這樣的情況在本鋼各廠區附近更加明顯,餐飲、娛樂以及服務行業經營狀況大幅縮水。一位本鋼某廠區外的飯店老板告訴《博客天下》,最近半年,他周邊的餐館停業了四分之一以上,這並非市場競爭所致,而是因為“本鋼職工下班都直接回家了,在外麵吃飯的越來越少”。
甚至有本鋼的職工來為自己原本不需要工作的愛人謀求一個做短工的機會,以賺些外快補貼家用,而且不止一例。“這在過去是不可能有的事情,作為大國企的員工他們普遍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他說。
經濟下滑不隻流於口頭。在廠區內,成堆的板材麵臨低價甚至賠錢出售的命運。一位不願具名的內部職工告訴《博客天下》,現在很多板材的售價都低於成本價格,“賺錢談不上,還要賠錢,不過這不是本鋼的問題,全國範圍內的鋼鐵市場都是如此。”
隨之而來的牛市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無意成了工人們工作之外的財富寄托。一路飆升的股價多半也沒辜負他們,於是在這個熟人社會裏,股民隨著股市指數一起暴增。街頭巷尾,常聽到有人高聲談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