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角

長報道

作者:薑曼 魯韻子 汪再興 編輯 汪再興

在互聯網患上人才饑渴症的今天,張一鳴、劉強東、賈躍亭如何在人才爭奪戰中勝出

一場關係到雅虎近70名員工命運的密談是從京東總裁辦公室開始的。那天,一身西裝的劉強東對麵坐著一位穿著T恤的中年人。劉強東先是起身泡了一壺茶,然後用一口帶著宿遷口音的普通話開始向對麵的中年人講述,12年來他是如何打下京東這片江山。

顯然,劉強東很重視坐在他對麵的這位中年人。那天,他從京東交易平台、倉儲物流管理談到京東現有的搜索、廣告、個性化服務,再到未來京東發展所需要的大數據分析、雲計算服務和移動端技術。他們談話的內容幾乎涉及了京東現在正在做的和未來要發展的所有具體業務。劉強東深知,要實現自己構建最大價值電商和最佳用戶體驗的夢想離不開打造一支中國最頂尖的研發團隊。這位身家數十億美元的老板當天正在賣力地向坐在對麵的中年人推銷自己和京東的未來,劉強東希望向對方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就是我一直想要找到的人。”

劉強東對麵坐著的中年男人叫張晨,51歲的他是雅虎前全球副總裁和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2015年5月20日下午3點,在北辰世紀中心5樓的一間辦公室裏,已從雅虎北研離職,現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的張晨向《博客天下》記者回憶,他和劉強東第一次見麵那天的情景。已經負責京東商城技術研發團隊工作50天的他不願過多談及那次見麵的具體細節,隻是簡單告訴記者:“技術方麵他(劉強東)非常肯定地告訴我,由我來做決定。”對於一位資深技術人來說,這是老板對他的絕對信任,也是當時他考慮加盟京東的重要理由之一。

此前,3月18日,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宣布關閉,包括張晨在內的300多位研發人員成為無主之人。那時,張晨在雅虎北研管理一支大約300名研發人員組成的技術團隊,他們的研究方向是個性化廣告、移動和雲計算,而這些技術恰恰是現在中國互聯網電商最急需的技術方向。張晨有著良好的國際化視野,曾在美國雅虎總部工作10年,此後來到雅虎北研工作。漂亮的履曆、精湛的技術和他管理的技術團隊都讓劉強東怦然心動。

采訪中,張晨也透露了先前他從雅虎北研離職後的心境,雅虎北研關閉後,美國雅虎總部專門為一些中國高管提供了回美國總部工作的機會,張晨並非一開始就拒絕了雅虎總部開出的Offer。他說:“至少那裏有更幹淨的空氣、更安全的食物和更健康的生活”,但同時他也坦言,自己如果回美國去,會留下遺憾。之前,張晨在雅虎北研做的研究主要針對全世界的用戶,並不包括中國用戶。“我最大的遺憾是,自己沒有做出對中國有影響力的事情”, 所以對張晨來講,另一個促使他留在中國的重要原因是,他特別希望能夠為中國用戶做事,他認為,京東是個不錯的平台。

挖人除了老板要鼓吹理想還得開出高薪,錢流流向哪兒,人心奔向哪兒。京東的公關劉暉告訴《博客天下》,劉強東對技術部門的投入很高,他曾經包下一座別墅專門做工程開發,研發時,親自和技術團隊一起工作、吃飯。每年京東財報上,對技術的投入基本都排在第三位,僅次於物流和市場宣傳,技術團隊占有的股權激勵在整個京東也處於優勢水平。

打動張晨的還有老板的細心。經過艱難的談判,劉強東一舉將張晨及其雅虎的核心團隊招至麾下。在此之前,劉強東準備將位於朝陽區北辰世紀中心的京東總部遷至亦莊。《博客天下》記者到訪時,京東的員工已經搬走大半,但劉強東考慮到這個毗鄰中關村的辦公地點仍然是大多數工程師的聚集地,所以他答應張晨,為他的研發團隊留下這裏,地理位置的便捷也可以吸引更多優秀工程師加入。

張晨十分感激劉強東如此周密的考慮,他告訴《博客天下》:“有時候,工程師們會覺得來京東工作的機會很好,但如果讓他每天要花兩個小時在(路上),一些人會受不了就不來了。”

求賢若渴的老板、豐沛的資金、對技術人員的充分授權讓劉強東的京東成為當時雅虎北研關閉後那場“挖角”大戰的實際贏家。

“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需求催生了極度的人才饑渴。”豌豆莢商業產品副總裁張寧在他的專欄文章《互聯網的人才饑渴症》中,如此評論雅虎北研關閉引發的挖人大戰。

這位互聯網高管感慨,如果華爾街是一個對人才明爭暗鬥的名利場,那麼矽穀和中關村顯然在挖人這件事情上更坦坦蕩蕩,更追求速度,更像古羅馬的競技場。

“100人以前我自己招人”

在當下的中國創業公司裏,今日頭條無疑算是張寧形容的那類對技術人才極度饑渴的科技公司之一。2015年5月7日,在位於北京知春路的盈都大廈10樓,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吃烤翅,隨後他拍了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並配上文字:“想起未來新辦公室樓頂露台應該可以搭燒烤。”張一鳴告訴《博客天下》,未來半年,今日頭條的團隊人數將增至800人左右,他已經選好另一處麵積有一萬多平米的辦公區,準備在今年年底搬過去。

一年前,記者曾經來到今日頭條所在地盈都大廈的B座10層,當時這家科技公司剛剛完成了C輪融資,辦公區也還隻有這棟大廈的兩層樓。因為辦公條件的限製,100多位工程師塞滿了大廈10層一個大約800多平方米的大開間,沒有獨立辦公室的張一鳴隻好與其他工程師擠在一起,當時他的工位是一張僅有半平方米、簡陋的白色辦公桌。當天,他穿梭在100多位工程師和盤根錯節的數據線、電線之間交流業務,你絲毫看不出當時的他已經是一位管理著市值超過5億美金的科技公司老板。

事實上,從2012年創立開始,這家科技公司就一直在不可遏製地膨脹。3年過去,張一鳴的團隊從最早的十七、八個人膨脹到600多人,辦公區也從一處占地400平方米的公寓擴張到現在占據了盈都大廈兩棟寫字樓裏的整整5層,共計4000多平米。

張一鳴深知,互聯網的本質是技術驅動的。但由於現在對技術人才的爭奪過於激烈,他不肯告訴記者,今日頭條對技術人員投入的具體數字,他透露了一個數字:“我們基本不招年薪20W以下工程師。”

今日頭條的HR經理肖金梅給《博客天下》列出了這樣一組數字,“今日頭條現在擁有的200多名工程師隻占公司全體員工的40%,但他們每月的工資占到了全部人事成本的80%。”

盡管技術人員費用高昂,這家科技公司仍然保持著一種對人才極度饑渴的狀態。僅2015年4月,在拉勾網上,今日頭條就發布了149個職位。肖金梅統計,在2015年跳槽最活躍的3到4月兩個月間,今日頭條的HR部門麵試了近1500個候選人,最終入職262人。

“在頭條團隊達到100人以前,不管什麼崗位,哪怕是前台,我都會親自麵試,團隊的前50人有七八成都是我親自自招進來的。”2015年5月19日,現在終於有了自己一間獨立辦公室的張一鳴告訴《博客天下》記者。

作為一位資深極客和理工科背景濃厚的CEO,很多時候,張一鳴的行事方式更像是一台計算力極強的電腦CPU,他通常會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分成收集信息、判斷信息和執行三個階段。“招人也是這樣。”創業初期,張一鳴的招人橋段更像是一位既細心又耐心的理工男追愛的故事。當時的他或許不會輕易給出和大公司競爭的現金回報,也不像劉強東、張小龍、周鴻禕那樣早早在這個行業裏嶄露頭角,依靠巨大名望延攬名士。在資源最匱乏的創業階段,他必須比其他巨頭領袖投入更多的誠意和耐心去說服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