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繁榮,讓人不停忙碌(2 / 2)

在這位創始人看來,泡沫來源於人們對事物更美好的預期和想象。他將現在股票市場裏,股民、投資人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預期比作熱戀中的一對伴侶—在熱戀的狀態下,彼此很難發現對方的缺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方沒有缺點或者是你愛對方是錯的”。在他看來,一方麵,中國股市裏,科技企業的表現仍然要比其他行業搶眼;另一方麵,在股市裏,好的科技公司仍然比差的公司更具競爭力,這些並沒有違背經濟規律。

他提醒我注意,與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的樂視網在美國同等量級的視頻網站Netflix,目前在納斯達克的市值是374億美金(約2300億元人民幣)。如果樂視能夠利用好中國股市提供的資金成為中國的Netflix,那麼現在它的價格並不算離譜。

他認為,對那些在A股裏溢價瘋狂的科技公司來說,避免泡沫的關鍵是他們能否搶在那些表現更好的科技公司,甚至是已經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回到中國股票市場前,完成它們的轉型和布局。

隻是對眼下的繁榮,這位科技創業者雖然看好但並不高興。在他看來,經濟過熱使得市場淘汰機製暫時失效,市場上同時存在好公司和壞公司,而隻有在經濟遇冷時,好公司才更容易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坦率說,我更讚同後者的觀點。正如矽穀的勃興缺少不了華爾街的銀行家一樣,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到今天同樣需要中國的“納斯達克”。過去十年,大多數表現優異的中國科技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在“互聯網+”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今天,中國政府和股民都不願意見到,在中國股票市場裏隻能購買餐飲和足療企業的股票。

事實上,後者的觀點也與美國財經作家邁克·劉易斯提到的“光纖過剩”現象不謀而合。劉易斯曾在2001年美國股災發生後撰文為經濟繁榮辯護。他說:“如果投機商們將高科技股票的價格抬高到一個可笑的高度,結果就是:會出現很多受過技術訓練、創業欲望更強的年輕人;企業家的社會地位更高,一定還會產生很多有趣的商業想法,這些想法在此時是超前的,但是有一天很可能就是與時代一致的。在這一例子中,還有這樣一個結果:會出現數百萬英裏長的多餘的光學纖維。這有一點浪費,因為我們現在還不需要,但是它們也不是完全沒有用,很快有一天我們就會需要了。”

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頭去看那些曾經發生的泡沫,會發現在互聯網泡沫階段產生的那些曾經過剩、沒用的光纖讓我們今天得以更便利地享受互聯網;也看到當年泡沫經濟的代表性人物傑夫·貝索斯正在成為新一代的企業家偶像;當年鼓吹經濟泡沫的美林證券分析師亨利·布洛傑特創辦了互聯網商業媒體Business Insider,現在是一家標誌性的新媒體公司。

總之,無論你對經濟繁榮有什麼看法,不可否認的是,它讓人們不停地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