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九:及時打出自己的品牌(2 / 3)

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太太口服液”,“太太”這一名稱就直接表明了這種口服液的消費者是那些“太太”們,一改其它保健品那種男女老少均可能用的無目標訴求方式。同時,由於“太太”這個詞本身所包含的的特殊的中國傳統文化及人物關係的信息,使“太太”品牌無形中具備了一種文化分量,並因此能與消費者產生親和。

此外,我們還常常聽到的諸如“娃哈哈”、“男寶”、“老頭樂”等名稱,都為市場明確地劃分了目標顧客範圍。這種名稱定位一旦成功,即能啟動這一品牌的傳播過程,而且可以將品牌人性化,從而樹立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個性。當然,以目標消費者定位的產品名稱也有一個缺陷,即名稱規定的目標消費者越明確,則該名稱產品向其它消費者延伸就越難。如“娃哈哈”品牌就製約了它向老年人用品的延伸,否則將造成定位混亂。

2.產品名稱下的功能定位

產品的功能是消費者關心的一個重點。在名稱中,如果以功能定位,強調產品不一般的功效和感受,使其與其它同類產品拉開距離,讓消費者在消費這種商品時能獲得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滿足,就能啟動一個定位過程。

有一種取名為“密麗疤痕靈”的商品,其名稱與廣告宣傳十分吻合,廣告是這樣定位的:“不知不覺,攻克疤痕——密麗疤痕靈,適用於燒傷、燙傷、瘡痛、創傷而遺留下來的疤痕及增生性疤痕的消除。”當消費者一有了這方麵的需求。首先聯想的就是這種與功效十分接近的名稱之產品。

類似上麵以功能定位的名稱十分常見,如“999胃泰”,它暗示了該產品在醫治胃病上的專長;“感冒通”、“速效傷風膠囊”,暗示產品在治療傷風感冒的作用;“小涼霸”,暗示該品牌空調具有超強製冷的功能;“健力寶”,暗示該飲料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雪碧”,暗示該飲料清涼解渴;“飄柔”,能使頭發更加柔順飄逸;“舒膚佳”,能使皮膚得到舒適輕鬆的感覺;“奔馳”、“寶馬”,則暗示駕駛汽車如同駕馭一匹飛馳的俊馬。

這些產品均以消費者在消費時能夠或期待產生一種滿足生理和心理方麵的需求作為定位訴求點,一方麵向人們顯示了其品牌屬性.同時也能給消費者一種誘惑、期待或承諾,因而其名稱本身具備一種明確而有力的定位營銷力量。

3.產品名稱下的情感定位

作為一種定位方式和訴求渠道,情感形象被許多產品作為市場定位的重點,配合這一訴求內容的產品名稱,也同樣不遺餘力地在消費者心中營造一種情感氛圍,直接或間接地衝擊著消費者心智的閘門。

世界著名的香水品牌,總有一個令人心動的名字,“少女的夢”、“巴黎之夜”、“一生的愛”、“女人味”、“致命吸引力”,這些名稱融進了女人的夢想和期待,帶著無法抗拒的力量對女性心理產生強大的誘惑,再轉化成對市場的衝擊力,可以這樣說,許多名牌香水之所以成為名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品牌的名稱是否有吸引力。莎士比亞曾說,玫瑰不論取什麼名字聞起來都是香的。他錯了,實際上,玫瑰取了另外的名字聞起來就不那麼香了。你看到的不但是你要看的東西,而且聞到的是你要聞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銷售香水極為重要的決策是為香水牌子取個好名字。

“娃哈哈”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品牌名稱,這一名稱除了其通俗、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產品的消費對象外,最關鍵的是其將一種祝願、一種希望、一種消費的情感效應結合兒童的天性作為名稱的核心,而“娃哈哈”這一名稱又天衣無縫地傳達了上述形象及價值。而這種對兒童天性地開發及祝願又剛好是該品牌形象定位的出發點,也是該品牌市場競爭的出發點。

4.產品名稱下的外觀定位

優美而在同類產品中處於優先地位的外觀造型,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吸引力。尤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在追求產品的使用價值的同時,也開始注重產品對環境的美化作用,因而,在產品的內在特性越來越接近的今天,產品的外觀形式本身也成了一種定位優勢。用名稱直接反映產品外觀的突出特征,將喚起消費者的注意力。

如“白加黑”感冒藥的色彩分為白、黑兩種形式,並以此外在形象為基礎改革了傳統感冒藥的服用方法。這兩種全新的形式本身就是該產品的一種定位策略,同時將其命名為“白加黑”,也使這一名稱本身就能表述品牌的外觀特征及訴求點,既是一種定位,也是一種訴說。

日本“迷你型三洋收音機”以造型的“小”、“巧”,質量的優良而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無獨有偶,海爾集團推出“小神童’、“小小神童”洗衣機,也深得消費者的喜愛。另外,象“大大泡泡糖”也是以這種產品本身表現出來的形狀特征來進行命名,並以此定位。

5.名稱定位之注意事項

人們常常把產品名稱看作是一個識別的符號,但產品名稱絕不是這樣簡單,企業經營者給產品命名更是希望它能對市場定位有所幫助,使它強化定位,參與競爭,並形成一種持久的市場優勢。要做到這一點,產品的命名應注意以下方麵:

(1)產品名稱必須容易記憶

一個好的產品名稱,基本條件是必須易於讀出,易於拚寫,易於記憶,這樣才能高效地發揮它的識別功能和傳播功能。要使名稱易讀易記,首先必須簡潔,字數不能太多。一般而言,漢字名稱直為二個或三個字,如果外文名稱的音節過多,應適當割愛,在某些情況下,四個漢字也可以,如“摩托羅拉”、“可口可樂”、“阿迪達斯”等。五個漢字以上的命名是少見的,中國人也確實感到記不住。英文名字也是如此,一般3至5個字母比較容易認知,如 BWM、IBM、ABB、SONY、Kodak、NIKE等。國外品牌打入中國市場,有時也使用一個漢字為名稱,但考慮中國人的習慣,往往加上一個“牌”字,如殼牌石油、健牌香煙、浪牌口香糖、掂牌服裝等。

此外,好的名稱還應獨特、新穎、響亮、有氣魄。如“卓夫”牌服裝,中文含義是“卓越的大丈夫”,英文譯名為“Chief’,意指首領、最高級的。中英文合二為一,演繹出一種高雅、俊逸、不同凡響的風格和意境,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設計者的訴求:“作為產品,它是高級、高檔、高質的象征;作為企業,它是卓越、領先、超眾的代表。”

(2)產品名稱應能引起聯想

名稱應使消費者產生共鳴,使產品植根於消費者腦海中,達到穩固和擴大市場的目的。“孔府家酒”在製造聯想方麵非常成功。中國傳統風俗,喜慶的日子必定會合家歡聚一堂,吃團圓飯,而飯桌上不可或缺的東西是一一酒。孔府家酒正是牢牢地把握這一點,將自身定位於“家酒”,引起消費者關於此方麵的聯想。它作為“家酒”在消費者心目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毋庸置疑,提起孔府家酒,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幻化出合家團聚的喜慶畫麵,“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這句溫馨的廣告語也不由湧上心頭。

(3)界定產品名稱的使用範圍

企業所使用的名稱,是否作為一類產品的“橋頭堡”,如果是,名稱就不應當對企業有限製,即它的使用範圍應較廣,如“鬆下”、“索尼”、“長虹”一類的名稱,沒有特定意義,可以使用在任何產品上。當然,由於該品牌名稱廣為人知,消費者已將之歸為某類商品概念,因此,鬆下公司和索尼公司若想開發電器以外的產品,最好啟用新名稱。另一類產品名稱範圍則較窄,如“太太口服液”,就明確地界定了它的目標消費範圍,企業若想開發少女或男士口服液、這一名稱顯然不太合適,即使企業想開發“太太”係列的服飾,也不相適宜。所以,名稱定位越明確,啟用改變這一定位的餘地就越小。

當品牌名稱使用範圍一旦確定,就不能越界。那就是,它同產品本身不應接近得成為這類產品共有的通用名稱,如果這樣,它就不是一種特定牌子的商標名稱了。“米勒出的淡啤酒”是典型的“越界”了的產品名字。結果,出現了施利茨的淡啤酒、庫爾斯的淡啤酒、巴德的淡啤酒,和許多其它的淡啤酒。公眾和報紙很快將它們混同於米勒淡啤酒,因而米勒失去了獨占使用“淡啤酒”作為商標的專有權力。

此外,名稱定位還應考慮企業的市場長期定位處在什麼位置。如果想要持久的定位,那麼應是多通俗、少戲劇性的名稱;但若隻想暫時定位,像國外“尖叫的黃色醉漢”牌快餐罐頭這類嘩眾取寵的名稱也行得通。

(4)產品名稱不能與當地文化價值觀念相衝突

每一地方的消費者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包括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民族文化、語言習慣、民間禁忌等,他們接觸到同一名字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例如菊花在意大利被奉為國花,但在拉丁美洲有的國家則視其為妖花,隻有送葬時才會用,法國人也認為菊花是不吉利的象征。我國的菊花牌電風扇如果出口到這些國家,就不能采用意譯的名字,否則前景必然暗淡。因此,企業要想使產品進入一個新市場,必須人鄉隨俗,取個適應當地文化傳統的名稱。

國外一些品牌打入中國市場時非常注重適合中國人的傳統口味。中國人傳統道德觀念與風俗習慣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崇尚吉祥、興旺,這些年來發財致富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事情。外國商人迎合這種心理狀態,啟用了一些中國人愛聽的品牌名稱,如萬寶路香煙、倍福來旅遊鞋、利米皮鞋、萬事達信用卡、好利獲得計算機、寶利來照相機等。

如果今天莎士比亞繼續問“名字裏究竟包含了什麼?” 這一問題,大多數人應該知道怎樣回答了,命名絕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有事實為證。加勒比海中有一小島,原名叫豬島,它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後來它改了名字,叫做極樂島,於是,它一下成了人人向往的旅遊勝地。所以說,產品名稱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六、產品命名應注意的幾點

企業是靠產品生存的,它因能向社會提供必需的產品而存在。對企業來說一切宣傳都圍繞產品,使產品能銷得出去,為社會所接受。隻有企業自身的勞動最終轉化為社會勞動,才能取得效益。一個企業綜合素質的優劣,隻有最終凝結在產品上,才能顯示出來。所謂“文如其人”,產品也可以說是企業向社會推銷自己的名片。企業的產品是否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真正優勢,決定著企業的興衰存亡。

眾所周知,企業及企業的產品的“牌子”對消費者的選購是有直接影響的,企業產品命名的好壞,與產品的銷售之間有極大關係。命名恰當,可以擴大影響,增加銷售;命名不當,則可能減少銷量。日本學者山上定也指出:“現在銷售商品的條件是什麼?一是命名,二是宣傳,三是經營,四是技術。”他把命名列為暢銷商品的第一條件。他又說:“一個能夠表明製品的特征和使用方法、性能的命名,往往能夠左右該商品是否暢銷的大局。”

對企業的產品進行命名,必須注意以下要求:

1.產品的命名要適應時代經濟生活的明快節奏,提高響亮度。

2.產品的命名要易於傳播,不致被混淆。產品命名的目的,就在於使這一產品與那一產品區別開來,使消費者容易認準牌號購買。如某產品的命名易於同別的產品混淆,就地給消費者認購造成困難,勢必影響產品的銷量。

3.產品的命名要新穎。新穎,才能振聾發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命名常采用比喻法、雙關法、誇張法、直陳法、形容法、頌祝法、借光法、反映法、創詞法等,無論采取哪一種,都應務求新穎,不落人俗套,不與人雷同。

4.產品的命名要能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讓人在欣賞誇飾巧喻的愉悅中,達到記憶的目的。

5.產品的命名要能告訴或暗示消費者產品的特征和給消費者所能帶來的好處。

6.產品的命名要有伸縮性,可適用於任何新產品。日本有一個產品叫“味王”,開始是用味精,後來又用於醬油、食品罐頭等,以產品種類來看,“味王”二字極適合於食品類。

7.產品的命名要字音和諧,韻味悠長。

8.產品的命名要研究消費者的喜好和禁忌,尤其是在出口商品上必須了解消費者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習俗,切勿犯忌。例如我國的“山羊”牌鬧鍾,“山羊”在英國是被喻為“不正經的男子”,“山羊”如果出口英國,盡管這種鬧鍾價廉物美,仍會無人問津。

總之,一種產品要打開銷路,占領市場,不僅要求質量高,而且不能忽視名字的作用。起一個既符合產品性能特征。又符合消費者心理需求的名字,無疑會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七、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

1.緊密聯係用戶

“用戶是企業的上帝”,企業若沒有了用戶,產品銷售不出去,那麼企業也就不能生存。單就此一點來說,企業必須緊密聯係用戶,小企業比大企業更直接麵對用戶,和用戶的關係如何,對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就更為重要。隻是在銷售時想一下用戶,實際上是企業同用戶最低級的聯係。可以說最糊塗。最不中用的企業經理也會想到這一點。實際上,企業同用戶聯係的渠道遠不止此。

事實上,企業緊密聯係用戶早已走出單純向用戶銷售產品的階段。企業為滿足用戶需要,在企業經營的每一個角落都引人了用戶意見,比如企業產品的製造、研究開發、花樣品種。價格等都參考了用戶的意見。銷售隻是企業產品的最終實現,而要想完成產品的最終實現,那無論是產品的質量、規格還是價格,用戶能接受才行,這也就是要求企業必須在經營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密切聯係用戶。一方麵是滿足他們的要求,另一方麵是引導需求,即企業開發某種新產品,因為這種新產品預見到了用戶的潛在需要,因而使用戶的需求朝這方麵轉移。這種緊密聯係用戶潛在需求的思想是企業新產品開發成功的關鍵。

企業緊密聯係客戶,甚至讓客戶參加企業產品的設計、定價,對企業在客戶中的形象是有利的。這一方麵給用戶一種認真服務的精神,使用戶與企業建立起信任和感情;另一方麵,也使用戶對企業多一份理解。這樣,才能建立起長期互利的聯係。小企業經理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

2.質量第一

質量是企業樹立自身形象最關鍵的因素,質量不合格對企業來說輕則減少用戶、降低信譽,重則導致企業破產。

一家生產啤酒的廠家,啤酒本身的質量並不錯,各項質檢指標都達到了要求。但他們卻忽視了包裝,有些啤酒瓶質量不過關,在運輸和消費者開啟瓶蓋時,酒瓶突然爆炸或破裂,炸傷了人,消息傳出去,人們對該種啤酒望而卻步。產品賣不出去,企業最後自然隻得關門。

對任何公司來說,保證產品的質量都應考慮以下幾點:

1.老板、管理階層對質量孜孜以求,一絲不苟的責任心;

2.一套嚴格有序的管理製度和有效的質檢辦法;

3.對員工工作質量的嚴格監督和考評;

4.不斷提高質量要求,嚴格把住產品的出廠關,不讓不合格產品出廠門;

5.聽取用戶對產品質量的意見。

當聽到對本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不滿意見時,有些小企業的經理常有護短的習慣:“我們的產品絕對無問題,那是你不會用。”“你的腳這麼寬,誰做這麼寬的鞋,擠一點,你就將就著穿吧。”甚至破罐子破摔:“我們這兒就這樣,你覺得不行,到別處去。”這種辦法,等於是不再讓顧客上門。

對小企業經理來說,質量問題實際上意味著兩個方麵:一是保證現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二是改進或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提供新的產品或新的服務。在這一點上,很多公司近年來做得是相當出色的。比如一些計算機公司,在賣出一項產品後,都保證以後自動升級。這也就等於是說以後在本產品提高了檔次時,也為已售出的產品提高質量。這就事實上為很多用戶免除了後顧之憂。

很多有名的大企業寧可犧牲效率,也要保證產品的質量。比如說惠普公司很少向市場投放開創性的新產品,當別人將這一新產品投資市場後,惠普公司進行跟蹤調查,打聽用戶喜歡這項新產品的什麼,不喜歡什麼,然後根據調查情況推出自己的產品。數字設備公司為了使產品技術可靠,有意識地滯後最新技術水平2-3年,然後根據領頭開發者的情況,研製出自己的更可靠的產品。

3.可靠的售後服務

任何公司的任何產品都不可能一點毛病沒有,無論是產品本身有問題還是產品使用方法的不正確,這都需要公司提供可靠的售後服務,為用戶修理出了毛病的產品,教會用戶怎樣使用它,為用戶提供配件。事實上,今天的售後服務早已超過了對出售產品進行維護,使之能正常使用的傳統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它已成為樹立企業形象,為產品促銷的一種手段。為了在顧客中贏得信譽,小企業對此更應注意:

1.使現在的用戶成為本公司的永久性用戶;

2.用良好的售後服務吸引新的用戶。現在的用戶的滿意程度,對周圍其它用戶是有榜樣作用的。現在的用戶滿意,其他持觀望態度的用戶很快就會進人;現在的用戶不滿意,觀望的用戶也就會迅速打消介人的主意。

對小企業來說,回頭客更為重要。小企業是在大市場細分,大的消費者隊伍細分時,針對一些有特殊需要的顧客做更細和更特殊的服務而維持生存的,這就更需要提供優良的服務,以吸引老主顧重新光顧。

4.和用戶溝通,重視顧客的抱怨

要樹立小企業的形象.用戶的看法是至關重要的。這一方麵可以得到本企業什麼地方做得不錯,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的信息;另一方麵也可給用戶一個本企業是在為用戶認真服務的印象。要加強和用戶的溝通,小企業經理應要求公關人員注意以下幾點:

1.經常主動和用戶聯係。比如說對大的用戶固定時間進行專訪,聽聽他們對使用本公司產品的看法等。或給用戶打電話,送去一些使用本公司產品的意見單,讓他們對本公司產品的質量和眼務提意見,還有哪些服務要求,哪些方麵需要改善等。

2.在重大節日給用戶送去賀卡、賀信、掛曆之類的物品,加強感情聯絡。

3.本公司新開發的產品,應及時向老用戶介紹,征求他們的意見。

對於目前的很多小企業來說,可以說和用戶是缺乏溝通的。很多人是一錘子買賣,做過這一次也就不想做第二次了。但還是有一些小企業在這方麵做得很出色。

顧客的抱怨往往要麼是產品的質量有問題,要麼售後服務做得不好。顧客不滿意,他們就要抱怨。和顧客的讚美可以為企業博得一個好的形象,吸引來潛在的顧客一樣,顧客的抱怨會在他周圍的同事、朋友中間造成某企業服務不佳的印象,因而也就趕走了潛在的消費者。尤其是在幾個人都同時異口同聲地說某企業不好時,對周圍人的影響更大。

哪一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顧客有點抱怨是可以理解的。我國的情況在過去都是產品賣出去算完事,能用不能用,傷人死人都是顧客自認倒黴,因而企業完全可以對顧客的抱怨置之不理,甚至有的企業人員耍蠻放刁、死不講理。但目前的情況顯然已今非昔比,各種法律法規的出台,使不負責任的企業及其經理要受到法律的嚴厲懲處。而且由於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企業已經失去了老爺賣主的地位,不再是買者主動找他們買,而是他們得去主動賣。這就更要注意消費者的意見。一般來說,小企業正確處理顧客的怨言可從以下角度去做:

(1)按顧客不滿意的地方,對本企業出售的產品或服務加以完善,使顧客滿意。

(2)調換回不合格的產品,並免費做善後工作。

(3)由於雙方誤會引起的怨言,解釋清楚,使顧客消除誤會。

八、如何做好推銷

現代商品推銷藝術應當與心理學接軌,隻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發展鋪平堅實的道路。動機分析專家、形象設計人員。職業說客,憑借個人的才智和龐大的財力,已經建立起充滿挑戰的工作群。職業推銷已發展成為一場規模空前的一場攻心之戰。

由此,也就產生了對消費者“生活形態”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各有所好。“生活形態” 的研究就是找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事和所參加活動的規律,這對於商人們,可以說是一把金鑰匙。

所以,你第一步就應該研究一下現在整個商品市場有多大,其中又有多少人使用自己的商品,他們的年齡、性別、婚姻、家庭、職業、文化程度、情況怎樣,你的競爭者是誰,他的消費者有多少,和你的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有了上麵這些基本的資料後,還是不夠的,應該再作進一步的分析:

1.在這種商品的用戶當中,有最常用的、常用的,偶爾用的和極少用的四類人,而常用的這一類人為數雖然不多,但他們購買量卻很大,正可謂是製造商們夢寐以求的“大戶”。但“夢”終歸是夢,這些“大戶”並非就能如你所願對你的“牌子”情有獨鍾。

這時候就應該對他們進行分析,看看他們中的主要部分偏好於哪家產品。最重要的是摸清其原因何在。當你的產品不能得到那些“最常用”的顧客的青睞時,就應該想想,是不是有必要把自己的目標市場轉到這些“大戶”身上,竭盡全力把這些“大戶” 吸引過來。

2.是要進一步探詢消費者們掏錢購買這一類產品是幹什麼用的,然後,根據這些用途,自問一問“何德何能”?

再就此與你的競爭者作一個比較。

比如說,老北京們買麵粉回家,一般是做饅頭、麵條、大餅一類的主食;而有條件的人,則有可能是買回家自己作些蛋糕、點心等各種精細的甜食,這兩種人對麵粉的要求自然不同。

又如現在頗具盛名的“××精”,有的購買是為了孝敬老年人,有的是為了給埋頭苦讀的中學生加把勁兒,有的則為了作為看望新友的禮品,他們各自的用途不同,對其品質、包裝要求也不一樣。

通過對自己商品的用途分析,了解了商品消費者拿這些商品來作什麼的,就可以進一步地分析知道自己的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長處與短處,這就是所謂的用途分析。

3.每個人在選擇商品時,心中都有一個標準。對於一種洗發水來說,這個標準可能是它的價格,也可能是它的香味或是清潔力,對頭發可能造成的傷害等許多方麵。

各種人對同一種商品有各種不同的尺度,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這把無形的尺子來量一量不同牌子的產品,然後給它們刻上一個對應的“痕”,作為“標準定位”。

於是你和你的競爭者就在他們的尺子上排了個隊。找到這把心中的隱形尺子,就可以找到自己商品定位,那麼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看出自己的目標市場在哪裏了。

比如,某廠商出的洗發水被消費者認為是便宜,很耐用,但在香味、清潔力及保養頭發的性能等三方麵上都不很出眾。那麼,商品的目標市場應該選擇那些收入比較低,家中人口比較多的消費者,因為他們選購洗發水的主要標準,正是自己產品的優勢所在。

4.要分門別類。使用釣魚竿的人們,大都也喜歡遊山玩水,是徐霞客一類的人物。但另外還有一些在碧溪邊垂釣忘返的人,卻是業餘的魚類專家。他們惟一的戶外活動就是釣魚,這兩種人對於釣魚竿的要求就由於生活方式的差別而不同。

前者旨在取樂,可謂“漁翁之意不在魚”,他們可能隻需要一支竹竿加一根線就成了;而後者則要講究多了。所以一個魚竿製造商就可以根據自己魚竿的強弱點來確定應選取哪一類人為其商品的目標市場。

還有就是,世界天天都在變化,人們的需要也隨著潮流的不斷地轉變,而且由於各種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原因造成了某一潛在市場被人們所忽視,因此就需要生意人適應市場發展的趨勢,不斷開拓新的目標市場,這樣才能在這陰晴不定的市場上生存發展。

下麵幾種途徑,可以給我們一些幫助:

(1)趨勢分析及預測——政府的統計機構通常會作定期人口資料的趨勢分析。私人市場調查機構也有專門對各種市場作預測工作的。許多社會、經濟、及政治觀察家也經常有著作以供參考來看出一些未來的動態。

(2)消費者需求研究——更深層次地了解消費者購買的動機及過程。

(3)銷售量的分析及預測——用統計方法來分析及預測過去幾年來商品銷售量的曲線,以作較精確的預測。

有了一個確定的目標市場,就得看看自己的商品的品質是不是真的能滿足這部分“上帝” 的要求。

如果經過對自己商品市場的分析,發現它根本就病入膏盲,無可救藥,你別舍不得,不如按照消費者需求,來個徹底的改頭換麵。

有的生意人特別“敝帚自珍”,抱住原來的商品不放,甚至不惜坑、蒙、拐、騙,傷透了腦筋。

我們應該看得遠一些,根據消費者的真正需要來製造或改革產品,這才有大家風範。

然後,就得根據消費者的心理製定營銷方案。

俗話說“孤掌難鳴”,好的營銷,應該是一曲優美的諧奏曲,而不是什麼小提琴獨奏。

如果你是那位想要吸引熱衷社交的那部分人的餐館經理,就應該適時地開辟舞池及音樂台等等。

還有你的出價是不是合適?你的銷售地點和方式好不好?

不要當人們動心了以後還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尋覓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