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公司信譽,在較有利的條件下取得銀行貸款。銀行在向公司貸款時,主要是根據公司的收益性和流動性,公司產品的特點及其需要情況,公司貸款理由和償還的可能性,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能力等因素來判斷是否向公司貸款以及貸多少款。如果公司經營素質比較好,利潤比較高,使公司有比較高的信譽,特別是像這類公司一般都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就可以在比較有利的條件下取得貸款。如上述公司由於經營素質好,利潤高,使其可以以比較優惠的條件取得銀行的長期貸款。
(2)擴大公司影響,提高知名度,有利於公司開辟多種資金籌措渠道。公司經營素質好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使企業在社會上建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使公司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增資,發行公司債券,擴大公司間信用等,從而有利於公司開辟多種資金供應渠道。
總之,增強公司素質是提高公司資金籌措能力的最基本的戰略措施,是資金籌措戰略的基礎,因此,提高公司資金籌措能力的關鍵在於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增強公司素質。
2.調整公司與金融機構的關係,確保長期穩定的貸款來源
公司特別是小公司為了在有利條件下穩定地從銀行取得貸款,不僅需要有較好的公司素質,同時,還要同銀行建立良好的關係,這一點對於小公司來說尤為重要。實踐上,小公司為在合理條件下取得銀行貸款,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金融機構的貸款方針,選擇對小公司有利的金融機構。小公司在進行貸款前,一般要分析銀行的貸款方針和政策,並在充分理解這些方針和政策的基礎上,來選擇金融機構。
(2)同銀行建立良好的穩定關係。在選擇了銀行以後,就要同銀行保持長期穩定的關係,而保持這種關係的基礎則是加強同銀行的聯係,加深對銀行的了解。
3.製定靈活的資產籌措政策,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
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在這種變化中,受影響最大的是小公司。如小公司經常被當作金融的“調節閥”,在金融緊縮時減少對小公司的貸款,反之,增加對其貸款。在這種情況下,小公司就需要采取靈活的資金政策,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為此,小公司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1)製訂長期的資金籌措計劃
一般來說,在經濟繁榮發展時期,小公司往往提出公司擴建計劃,並且也能比較容易地得到公司發展所需的資金。但是,一旦遇到經濟蕭條或金融緊縮,小公司往往難於得到資金,不得不停止擴建項目,從而使小公司遭受更大的損失。為此,就需要小公司從長期著眼,在預測未來的人口增加、市場變化、技術革新發展的基礎上,製訂與長期經營計劃相適應的資金計劃,使公司能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資金來源。
(2)實現利潤的穩定化
如前所述,公司資金籌措能力的大小,關鍵取決於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是,小公司往往受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使其利潤也大幅度變化,從而削弱了小公司的資金籌措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的穩定化,除了采取各種措施保證經營的穩定發展,還采取各種財務上的處理方法,實現利潤的均衡化。
總之,小公司通過資金籌措戰略來進行資本積累和積聚的核心是通過公司內外環境的分析,確定最佳的資金籌措方式和資金籌措渠道,以保證資本積累積聚的經濟性、合理性、方便性和安全性。
籌資要注意“三忌”:
1.不要弄虛作假
有些私營公司老板,為了及時的獲得自己所需的資金,往往不擇手段。弄虛作假,是他們常用的手段之一。
其實,弄虛作假的人隻是在耍小聰明,很容易被別人識破。而一旦識破之後,不僅借不到所需的資金,也影響了自己的聲譽,對於以後的融資也極為不利。
2.不要貪得無厭
很多老板總想能夠籌集到更多的資金,盲目相信籌資越多越好。實際上,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對於老板而言,在籌資時應當遵循“需要多少,便籌多少”的原則,隻要能夠滿足自己投資需求就可以了。在籌資時如果貪心太重的話,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3.不要籌而不投
籌資的目的是為了投資,使公司的規模擴大,增加利潤,而決不是為了揮霍享受或者其他。
然而,有些老板卻根本沒有這樣做。
請老板們務必記住,籌資而來的錢是不能輕易花掉的,更不能揮霍和浪費。借來的錢在使用時要慎之又慎。
因此,老板應當規定專款專用。如果問題挪作他用的話,還不如不去籌資,免得白白浪費了心血。
四、借別人的雞下自己的蛋
手頭沒有錢,隻有借錢賺錢,借錢發財。初涉商場的老板創業時,需有一定的資金,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有效地運轉起來。不論是多麼好的目標、設想和計劃,如沒有一定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隻能是紙上談兵。難怪許多的老板認為:資金是維係公司生命的血液。
現實生活中,籌措資金的方法有多種,借貸是籌措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總是有許多老板,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借貸,不願舉債,從而耽誤了許多發家致富賺錢發財的機會。記得美國著名的小商品經營大王格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商人敢於拿妻子的結婚項鏈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們要在經商過程中要勇於借貸嗎?
隻想小心謹慎地做自己的生意不敢借貸,往往在商場上成不了什麼氣候。而大膽地前進一步,勇敢地向銀行貸款、舉債,則往往會走向成功。其實,在某些時候,機會使得你強迫自己貸款,這樣能夠幫助自己達到獲取利潤的目的。
事實上,在商場,如果不是為了消費,為什麼不可以貸一萬元或許更多一點錢呢?把貸來的錢用於投資你看準了的項目,一年或二年之後,當你還清本息,你的銀行賬戶上還可以留有一大筆錢。當然,你必須首先還清本息,並且貸款利息要高得很。然而,你還是賺了錢,這筆錢是如何賺來的呢?因為貸款的利息是一筆驚人的財富,它是督促你加緊幹的最有力的動力。如果你不使資金周轉起來並創造利息,你可能連貸款的利息都還不上。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隻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錢去發財。”
美國億萬富翁馬克·哈羅德森說:“別人的錢是我成功的鑰匙。把別人的錢和別人的努力結合起來,再加上你自己的夢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後,你再走上舞台,盡情地指揮你那奇妙的經濟管弦樂隊。其結果是,在你自己的眼裏,富人會認為不過是雕蟲小技,或者說不過是借別人的雞下了個蛋,然而,世人卻認為你出奇製勝,大獲成功。因為,人們根本沒有想到,竟能用別人的錢為自己做買賣賺錢。”
在現代,將巨額財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貸基礎之上,是最快捷的成功方式。就是說,要發大財必先借貸。沒有本錢怎樣發大財呢?借貸就是行之有效的相當成功的手段。自然,借錢就得付出利息,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別人的錢來賺錢,你贏得的部分,可能遠遠超出你所付的利息。
“你,別借人,也別向別人借。”這是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表白。
莎士比亞的話過去一直被人們視為至理名言。我們的長輩們亦經常告誡我們:不要向別人借錢,也不要借錢給別人,貸款更不是什麼體麵的事情。
的確,每個傾家蕩產的商敗故事,十之八九皆因舉債過多。由舉債而導致商敗的例子真是不勝枚舉,很多人的身邊也都有活生生的例證,因此才更使人聞之色變,以致敬而遠之。但是,試問你所知道的富豪中,在其白手起家的過程中,又有哪一個是不依賴借錢投資的?你身邊真正賺了大錢的,又有誰沒有借過貸。你會驚奇地發現;越會賺錢的人,通常借貸的錢越多。
愛默生說過:“我最需要的就是讓別人來強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並且該做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一種壓力。”貸一筆款,給了你一種自然而然的壓力。因為這種壓力,使你不得不放棄首先消費的打算,同時,也改掉你懶散的壞習氣,使你手裏的資金很快周轉起來,自覺和不自覺地投入到生意的繁忙之中。
成功的老板們常常這樣說:“借債就是一把雙刃的劍,你若小心運用會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會適得其反。”借債有其不利的一麵,但關鍵要看是什麼債。若是消費性借貸,那的確應極力避免。但“投資性借貸”又是另一種情況。事實上,少有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借債的。富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深諳借錢、貸款的力量。一個人可能撬起他雙手根本無法承擔的重量,提起這個原理,令我們不由想起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的話:“給我一個支點,我便可以撬起地球。”
杠杆原理便是利用借貸的款來使一個人的小耕耘變成大收獲。杠杆原理和下麵四個字有關——別人的錢。不願借貸別人的錢,不願負債,那麼,隻能“保守”地守著攤子,世界上就有這麼一個人。
據有關資料刊載: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前任董事長伍德拉是位極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厭惡負債,經濟蕭條前夕,他剛好償清公司的全部貸款。一次,公司裏一位財務負責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一億美元的資金來興建新建築時,他馬上回答說:“撤了他,可口可樂永遠不借錢!”他的謹慎戰略使可口可樂公司在經濟大蕭條中免遭滅頂之災,但也因此產生副作用,使這個公司長期得不到發展,不能進入美國大公司之林。
後來,戈蘇塔擔任了公司董事長的職務,一改前任的作風,看準方向,大舉借款。他接手時,可口可樂公司資本中不到2%是長期債務,從那以後,戈蘇塔把長期債務猛增到資本的18%,這種舉動使同行們大驚失色。戈蘇塔用這些資金來改建可口可樂公司的瓶裝設備,並大膽投資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他說:“要是看準了兼並對象,我並不怕增加公司的債務負擔。”這種不怕負債的勇氣將可口可樂公司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公司的利潤一下子增長20%,股票也開始上漲。
戈蘇塔不怕負債的勇氣是來自於看準方向的基礎之上的決斷。他不是濫借貸款,加重公司負擔,而是將債款用到生產的關鍵環節上。這樣,暫時的負債會贏得長時間的盈利,最終債務也會徹底清償。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冒借債的風險,那麼企業就會永遠失去發展的機會,最終會在公司競爭中失敗。對一個公司來說如此,對老板來說又何嚐不是如此?
事實證明,天才的賺錢者了解並能充分利用借貸。世界上許多巨大的財富起始之初都是建立在借貸上的。靠借貸發家是白手起家的老板的明智之舉。記得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商業,這是十分簡單的事。它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
客觀地講,大多數創業者拿出個千兒八百的也許不費勁,但拿幾萬幾十萬去搞一點事業,就不那麼簡單容易了。一個白手創業者如果真是一文沒有,要想起家也不大可能。做任何生意、辦任何實業都必須有最基本的本錢,所以,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仍處於白手創業的朋友來說,需辦的頭一件事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去籌集創業所需的起碼的資金。當然籌資的方法很多,但我還是奉勸朋友,大膽借貸是籌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敢於借貸、善於用貸、巧於用貸、會用別人的錢發財的創業者才是高明的老板。不要沉湎於“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小本經營的心理狀態中。
請記住,在必要的情況下,你可以敢於借貸、善於用貸,走一條借錢發財之路。
五、借有借法,還有還法
生活、辦事、做生意,常會出現一種尷尬局麵——缺錢!缺錢怎麼辦,那就去借錢!
錢是每個人生存的根本和成功的標誌。你能把你生存的基礎輕易讓給別人嗎?不會的。因此向別人借錢還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
1.先想一想關係
如果是關係密切的人,而且你也了解他的經濟情況,那麼不妨直截了當,表示自己急需借多少錢或什麼東西。如果與對方關係一般,則應委婉一些。比如借錢,可用這麼一種方式:“剛開個家用電器商店,需要買的東西很多,你知道我的底子薄,強力維持是十分吃力的,手裏很緊。”用商量的口氣,隻要人家手裏有錢是會幫忙的。有些人卻不懂這個道理,向人借錢時說:“誰不知你有錢,借給我萬把是小意思。”有求於人時,這麼說話對方是不願聽的。用商量的口氣借東西,讓對方感到你有求於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幫你。
2.朋友是朋友,錢是錢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一對好朋友因為合夥做生意而成了一對對頭。這並不奇怪,俗話說得好,生意好做,夥計難遇。
有人總認為,朋友貴在相知。而事實上,無論在私人關係上或是公共關係上,保有遵守互惠互利的原則,朋友關係才會健康長久地發展。因此,做人就應該錢財分明,合夥做事之前應先小人而後君子,先闡明利益分配辦法以免事後矛盾而導致不歡而散,影響朋友之間的友情。
3.借朋友的錢會傷感情
朋友,在社會中是人生和事業兩大支柱的支架,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但是朋友之間一旦染上了金錢關係,友誼就可能就此完結。因為金錢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可以使人的心靈變得善良,也可能使它變得醜陋。
朋友之間,本來是一種平等的關係,但一旦建立借貸關係之後,雙方的地位就發生了變化,借款給別人的人,就認為自己比別人強,認為自己有著某些方麵的優勢和特權,而貸別人款的人,認為貸了別人的款,相當於負了債,因此就低人一等,對貸款方一味屈從。當這種關係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朋友之間的友誼就此破裂。
4.要一點一點的借
借錢有個訣竅,就是每次借一點,比如你要借150元,你可以先借50元,再借50元,然後再闡明難處,要求再借50元,這樣對方就會不好意思不借給你。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曆,在火車站或汽車站買票時,總有一些人到你麵前說:“先生,我買車票還差一元錢,你能幫幫我嗎?”這時候,隻要你手中有錢,就會給他一元錢,因為你覺得一元錢對你來講是小數目。
借錢也是一樣的道理。而且一次少借一點,既利於你按期歸還,又利於你消除對方的某種心理障礙,取得對方的信任。
5.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向別人借錢,本身是一種較為難的事,對你是這樣,對對方也是這樣,所以借錢時要用商量的口氣。比如你孩子考上大學,手頭錢不夠的話,你可以這樣說:“我孩子考上大學了,需要買的東西很多,學費也很貴,你知道我家經濟情況不怎麼樣,不知你手頭是否寬裕,若寬裕的話,請借給我一點,我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還你。”這樣,對方如果有的活,就會滿足你,如果沒有的話,他也會很抱歉。這時候,你也要體諒對方,盡量控製自己失望的表情,更不能說出不滿意的話來,反而需要安慰對方:“沒關係,我再到別的地兒去試一試。”這樣,就很輕鬆地緩解了雙方的尷尬。
6.能借走錢,還要還回錢
借錢靠的是誠實,靠的是信義。如果你借了別人的錢不還,對方對你的看法就會發生變化,當你再借錢時,對方就會一口拒絕。如果你還錢及時,需要的時候,對方會毫不猶豫地再借給你,此所謂“好借好還,再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