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飲食篇(2 / 3)

營養與超營養狀態

據《辭海》介紹:“營”是謀求,“養”是養身或養生,營養即謀求養生的意思,具體來說,營養是機體攝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的養料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

人的生命需要一定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但並不是這些物質越多越好。當機體的物質與代謝保持平衡時,機體的代謝才能正常進行,否則,就要影響機體代謝而出現異常。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攝入營養物質太多太豐富,很多人的營養平衡被打破而出現超營養狀態。超營養狀態帶來的是“生活行為方式病”,如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這些疾病對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脅,一旦出現並發症,輕者癱瘓,重者則會因來不及搶救而死亡。要避免超營養狀態的出現,就要“口下留情”,就要科學飲食。

哪些食物需要常吃

日常生活中,應該糾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做法,應該提倡需要什麼才吃什麼的科學飲食。人體在不斷新陳代謝過程中要及時補充營養,還要保健防病,因此下列食物要常吃:

(1)粗糧 玉米、豆類、薯類等這些食物不但能提供機體能量,而且具有營養互補和防病的功能。

(2)新鮮的紅、黃、黑顏色的蔬菜果品海產品 胡蘿卜、綠葉蔬菜、核桃、芝麻、紅棗、海帶、紫菜等食物中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使人充滿活力、精神煥發、形體美麗。

(3)保健飲料 如綠茶和紅葡萄酒等。

哪些食物不要常吃

(1)煙熏、燒烤、鹽醃、反複油炸的食物,最好不吃,因為這些食物內含有致癌物質。

(2)動物內髒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裏麵含有嘌呤類物質可使尿酸增高,引起痛風病。

(3)刺激性食物、含添加劑食物要少吃。常吃刺激性食物對胃腸黏膜造成損害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瀉、胃出血等;商店購買的果汁、半成品食品內含有食品添加劑,它可對人體重要器官造成損害。

絕對素食,弊多利少

隨著心腦血管疾病的逐年增多,人們由高熱量、高脂肪食物轉為素食者越來越多,但絕對的長期素食並不可取。

(1)長期素食者容易患病。素食一般含熱量低,長期素食會使蛋白質、脂肪攝入不足,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和機體抵抗力降低情況,從而導致疾病發生。

(2)長期素食易導致鋅、鈣、鐵的缺乏。鋅主要來自肉類食品,鈣主要來自蛋類和乳製品,鐵主要來自蛋類和肉類。素食內含草酸鈣較多,易與穀類內植酸結合影響鈣的吸收,從而引起低血鈣。

(3)長期素食易導致維生素缺乏。長期素食必然造成脂肪攝入量不足,這樣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便發生了障礙,而缺乏這些維生素易引起夜盲症、佝僂病、出血、貧血等疾病。

所以,葷素的食用應因人而異,合理搭配,肥胖症、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疾病患者應少葷多素,營養不良者、身體瘦弱者則應多葷少素。

食糖過量的害處

人們食入的糖主要有紅糖、白糖、飴糖、冰糖等,米麵食物進入體內主要轉化為葡萄糖,水果和蔬菜中也存在少量的糖。糖可為人體提供50%以上的熱量,糖類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但食糖過量的害處又非常大。

(1)糖攝入體內過多,消耗不了很容易轉變成脂肪而堆積體內引起肥胖,而肥胖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2)糖攝入過多,會引起維生素B1消耗過度,容易患視神經炎和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扁桃體炎和關節炎。

(3)糖尿病人、腎炎、化膿性皮膚病、脂溢性皮炎、風濕病人食糖過多可使病情加重。

(4)糖攝入過多,體內陰離子酸根增多,這會改變體內弱堿性環境,引起腦功能下降,從而產生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神經衰弱等症狀。

有人把糖稱為“白色純粹毒品”。食糖過多,等於慢性自殺。

為什麼要限酒

眾所周知,酒的主要成分為酒精(乙醇)。進入體內後,95%的乙醇在肝髒內氧化,最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能量。喝酒多的人很少能再正常吃飯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如果少量飲酒(每次30~50毫升),可以有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食欲、消除疲勞的好處,但過量飲酒則易引起:

(1)機體竭盡全力也不能把進入體內的乙醇徹底氧化,從而生成大量乙醛,這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眩暈症狀,嚴重者會哭鬧不安、嘔吐、精神失常,甚至呼吸循環麻痹、中毒死亡。

(2)長期大量飲酒可形成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癌。

(3)過量飲酒,酒精在肝內影響內源性膽固醇合成,而內源性膽固醇可使甘油三酯降低,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由於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降低,血中甘油三酯過高,易導致動脈硬化發生;血脂濃度升高,心肌脂肪沉積,便導致心髒擴大,會引起高血壓、冠心病。

(4)長期過量飲酒,酒精刺激消化道,易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病症。

喝牛奶的學問

牛奶雖然是公認的營養佳品,但如果飲用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喝牛奶應注意的問題是:

(1)牛奶以鮮奶為佳。牛奶要買信得過的產品。如不注意這個問題而誤喝了患結核病奶牛的奶或劣質奶,會導致疾病發生。

(2)牛奶若空腹飲用,會影響吸收。牛奶最好在早餐後或睡前飲用:早餐後飲用,牛奶可以在胃內與胃酸充分混合,利於吸收;睡前飲用,具有催眠作用。

(3)煮奶不宜高溫久煮。高溫久煮可產生不可溶性物質,影響營養物質吸收。

(4)加糖不宜過多過早:加糖過多會形成高滲液,不宜消化,加糖過早形成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不利。應在煮好奶後再加糖。嬰兒可加5%~8%糖,成人可不加糖。

(5)不可與巧克力同食。因牛奶中的鈣和巧克力中的草酸結合成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

(6)不宜與酸性飲料同飲。因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橘子汁、果子露的酸性物質易形成凝塊,同飲不利消化吸收。

(7)患過敏症、返流性食管炎、潰瘍病、膽囊炎、胰腺炎、胃次全切除病人暫停飲用。

口不渴時也要飲水

水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人體體重的70%是由水分組成的,故水有“生命之源”之稱;水對人體還具有排泄毒素、運輸營養物質、潤滑關節、調節體溫等作用。

成人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約2~2.5升)。不能等到渴了再飲水,口渴是人體發出的缺水信號,缺水信號發出再喝水,已因缺水使身體受損了。

早起喝杯溫開水具有清理胃腸之功能;餐前喝點水可以少吃飯,這對肥胖者尤佳;睡前喝杯溫開水有防止血液黏稠、預防心腦血管梗塞的好處。

為什麼喝綠茶好

綠茶是不發酵茶,綠茶內含有茶多酚、兒茶素、硒、脂多糖、單寧、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E等。綠茶中含有的單寧可控製人體內產生的過酸化脂肪,具有減肥的作用;兒茶素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高血壓、心髒病發生;兒茶素和硒還可以防止體內基因突變,增強機體免疫力,抑製致癌物的活力,並加速解毒。綠茶還對糖尿病、脂肪肝、老年癡呆、腎髒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飲用紅茶易缺鐵

茶葉苦寒,能降火祛暑,具有利尿、強心、提神、解毒之功效,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飲料。茶葉中的紅茶屬發酵茶,內含酚類、鞣質黃烷類、花色甙、黃酮醇等,這些物質可與食物中的鐵發生沉澱,妨礙鐵的吸收。因此,生長發育期小兒、孕婦、貧血病人不宜飲紅茶。

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研究表明:血液黏稠度增高時,血流緩慢,機體組織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便相對減少。當血黏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凝血,形成血管栓塞,引起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一年中夏季血黏度最高。防止血黏度增高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早、中、晚各飲一杯白開水。

白開水還能提高髒器中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有利於較快降低累積於肌肉中的“疲勞素”——乳酸,從而迅速消除疲勞、煥發精神。

白開水既少花錢又可預防疾病,是物美價廉的飲料,也是最好的飲料。

水果也要限量吃

水果以顏色鮮豔、美味多汁而備受人們喜愛。水果含豐富的水分、糖、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後可生津、消食、開胃,但吃水果也要適可而止。

(1)多食會導致肥胖。大部分水果含糖較多,且極易被機體吸收,因此,食入過多可增加體重。

(2)多食會損害身體。食入西瓜或蘋果過多,水分和糖分吸收不了,會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食入橘子過多,可引起皮膚發黃,即“高胡蘿卜血症”,還可導致口幹舌燥、易生癤癰;食入荔枝過多易得“荔枝病”,即中毒性低血糖;食入香蕉過多易引起血鉀過高,重症腎炎病人尤要注意;孕婦多食山楂,會導致流產。

可見,任何高營養的食物也不是吃得多多益善,物極必反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科學嗎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這句俗語的科學性如何呢?

桃汁多味甜,含有豐富的水分、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尤以含鐵量最多,可治療婦女和小兒缺鐵性貧血。桃內鉀離子多而鈉離子少,可利尿消腫,其中有機酸可促進消化液分泌,使胃腸蠕動增強,增進食欲,有助於消化。桃子雖好,但多吃亦可生熱、上火、生疥瘡。

杏味酸,性溫,含檸檬酸、胡蘿卜素等,有抗癌功能。但是,小兒食杏可引起膈熱煩心、生癰、傷筋骨、鼻出血等。

李子味甘甜,性涼,含有機酸、糖、脂肪、礦物質、氨基酸和維生素,可促進消化酶和胃酸分泌,有助消化之功能。李子多食生疾助濕,特別是脾胃虛者和小兒不宜多食。

科學告訴我們,桃、杏、李子三種水果對人皆是亦養亦傷。

不宜空腹吃的水果

柿子不能空腹吃。因柿子含大量的柿膠成分,這種成分在胃的酸性環境中會凝成不溶性硬塊,大小不一,滯留胃中難以消化排出,稱“柿石症”。胃潰瘍患者食柿,更易導致胃出血、胃穿孔。

黑棗、紅果不能空腹吃。黑棗、紅果產酸多,對胃有刺激,空腹吃更甚,嚴重者會引起反酸噯氣、消化不良等症狀。

荔枝也不能空腹吃。空腹吃可引起荔枝病。

吃海鮮不宜再吃酸性水果

海鮮類食品包括魚類、蝦、蟹、鱉等。海鮮一般含鈣較多,而酸性水果如石榴、柿子、草莓等含有檸檬酸、蘋果酸、鞣酸等,這些成分可與鈣結合成非常硬的鞣酸鈣和不溶性物質,從而引起腹脹、腹瀉、腹痛、惡心、嘔吐、便秘等。由於鈣不能吸收,海鮮與酸性水果經常同食還會引起機體缺鈣。

病人吃水果的學問

人一旦有病,胃口就不好,所以,通常會吃一些水果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要知道,病人吃水果也有學問,否則適得其反。

一般咳嗽痰多者可適當吃些梨和杏仁——梨和杏仁具有化痰利濕的作用;身體虛弱者可食用紅棗——紅棗具有補氣益血作用;神經衰弱者可食荔枝、核桃、橘子、草莓,這些水果有提神醒腦之功能;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病人可食用山楂、柚子,這些水果中的維生素C和尼可酸可軟化血管、降低血壓;便秘及手術後病人食香蕉可潤腸通便;貧血病人吃葡萄和桃子可補充鐵質;高熱病人吃西瓜可解熱降溫。

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果汁通常有兩類:商店購買的和家庭自製的。商店購買的果汁雖然含有一部分水果原汁,但它是用香精、色素、防腐劑和水調製而成的,營養價值差,而且喝多了還可引起“果汁飲料綜合症”;家庭自製的果汁雖說避免了以上弊病,但也有美中不足之處。我們知道,果汁內含纖維素少,而食物纖維素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疾病的良好物質,因此,除非牙齒不好的人和口咽腔手術病人,需短期服用果汁外,正常人最好選用水果。水果優於果汁之處是,它既能鍛煉牙齒的咀嚼功能,又能提供全麵營養。

喝飲料也要適度

現代工業為現代人提供了五花八門的飲料。飲料一般均是人工加工而成,為了美味可口,裏麵或多或少地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色素、香精、防腐劑等。這些添加劑對人的健康沒有好處,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喝飲料。需要喝飲料時也不要一次喝得過多,喝多了,一是增加胃腸肝腎的負擔,再則解渴效果也不好。世界公認的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它無毒無味又解渴。

暴飲暴食會誘發胰腺炎

胰腺炎是因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被激活引起自身組織消化的炎症反應。暴飲暴食者一次食入過多的食物,刺激胰腺分泌過多胰液,激活胰腺內胰蛋白酶、磷脂酶和脂肪酶,導致細胞膜破裂,引起胰腺水腫浸潤、出血、壞死。胰腺炎病症表現為中上腹劇痛、惡心、嘔吐、高熱和脈快,重者可致休克,搶救不及時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