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偽善的人 生活需要人們戴上各種麵具,更需要人們為自己戴上“偽善”——冒充好人或假裝正人君子——的麵具。
情感與理智
“女人是感性動物!”男人們在女人太過於情感化的時候這樣總結說。一個人太過於情感化地去料理生活、處理人際和經營事業,常常會顯出幼稚、無知和無智,常常會導演出可哭、可笑、可悲、可歎的喜劇、悲劇和鬧劇。可以說,為情感控製的行動是思考冬眠的行動,為情感支配的行事是思維麻醉的行事,完全被情感所控製、所支配時的人是瘋狂狀態的人。與太過情感化的人相反,世上有不少的無情者。站在情感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的無情並不是理性使之然,而是不健康的情感的控製與支配使之然。
理智作為“辨別是非、利害關係以及控製自己行為的能力”,對情感而言,它是萬裏藍天上的太陽,是無邊夜空中的月亮,是羊群中的那個牧人,是小學生中的那個老師。理智是成熟的注釋,是理性的圖解,是清醒的化身,是智慧的變形。
情感與理智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同處共在,它們可以是一對牽手而行的戀人,也可以是兩個一意孤行的君王。情感現身常有人性的火花,理智露麵總帶智慧的光芒。情感需要理智的導引,理智需要情感的滋潤。情感的江水應該在理智的河床裏流淌。衝破理智河床的情感泛濫是人們時常的難忘經曆,但它的泛濫最終總被當時被排斥一旁的“世故老人”——理智所嘲笑。
如何提升你的情商
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情商呢?李佳東指出:
(1)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在德國集中營中六年之後才得以劫後餘生的猶太青年卡亞說,“如果放任恐懼、憂傷、絕望的情緒在我的心間彌漫,很難想象,我還能活著出來”。
(2)學會自省。人生的棋局該由自己來擺,不要從別人身上尋找自我,應該經常自省並塑造自我。
(3)建設核心競爭力。一技之長也可以叫做核心競爭力,有了這種能力,在與環境的競爭當中,就能夠“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4)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一種期待的力量。自信是競爭中的心理力量,積極的心理自我暗示產生自信意識,消極的心理自我暗示則產生消極、自卑意識。
(5)舒緩情緒。有了無法避免的怒氣等負麵情緒,要學著適度地釋放它。宣泄是一種排解負麵情緒的有效方法。
(6)學會彎曲的藝術。彎曲不是軟弱,而是堅韌、富有彈性,是主動避其鋒芒,就在對手撲空沒來得及反應的時候,就已經攻到了對手的要害。學會彎曲是超越成功之門的不二法門。
(7)敢於冒險。生命運動從本質上說應該就是一次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冒險是激發人的情商潛能的一個重要途徑。
(8)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人們陰險的仇敵,在它還沒有得到傷害你、破壞你的力量,限製你的一生的機會之前,你就要當機立斷把這一敵人置於死地。
(9)用同理心去聆聽。同理心的意思是說,你要想真正了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來看問題。在交談時,我們都有傾訴的欲望,都渴望別人聆聽。因之,我們要專心地聽對方說話,讓他能夠一吐為快。
(10)學做團隊人。怎樣做才能展現出高智商的團隊技巧呢?必須願意接受並遵守團隊決定;在實際行動中,要主動表達高度合作意願;有能力了解並重視每個人的想法及感受;肯定其他成員的成就;采用建設性的批評;主動承擔責任;樂於助人。
(11)感動別人。感動對方,影響對方的情緒,從而建立良好的關係,進而影響對方的想法,也是人際情商的內容之一。
(12)培育你的創造能力。高超的創造能力是高情商的最集中表現,要提升情商的境界,就必須注重培養創造力。
(13)運用幽默。幽默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也是高情商者讓自己快樂、讓他人開心的一個重要手段。
(14)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長期的離群索居會讓你的思想偏離正常狀態。而孤立的狀態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情緒應知應懂
(1)情緒指心靈、感覺或感情的激動或騷動,泛指任何激越或興奮的心理狀態。喜悅、滿足、快樂、幸福等積極情緒和悲傷、鬱悶、憤怒、恐懼等消極情緒是情緒具有兩極性特點的表現。
(2)良好的積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消極的情緒會使人的表情、心情、智力、行動能力發生反差很大的表現,因此,比較穩固的良好的情緒是高智商的重要表現,是性格成熟的重要標誌,是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是取得人生成功的關鍵因素。
(3)人的情緒與人體的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精神疾病的病因之一和心理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人的消極情緒,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潰瘍病等類疾病也和人的消極情緒具有密切關係。
(4)情緒失控能把人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情緒失控而犯罪在中外刑事案件中都占有很大比重。
(5)不良的消極的情緒長期地困擾一個人,會使被困擾的人失去對它的有效控製和調節,因此,身陷逆境的人們,對自己進行每天每時的情緒觀察和情緒調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快樂
淵源久遠的“快樂主義”或用生物的或用心理的觀點來解釋人的行為與需要,認為人們唯一可求的就是快樂——肉體與心靈的快樂;快樂就是道德的基礎與內容,快樂就是善;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樂。
對於“快樂主義”創始人的快樂理論,人們可以提出與之不同的認識,但不能否認他們的犀利眼光:他們在人類文明史剛剛翻開不久的時期,就深刻地揭示了快樂在人的生命、生活中的意義和地位。
不可否認,快樂是人生的目標:不含有快樂元素的目標,就不會成為人們的追逐目標,無論遠古與現代,無論集團或個體;快樂是行為的準則:人的行為準則都是趨利避害的,“利”就是快樂,“害”就是痛苦;快樂是人生的至境:快樂是人們生活的最佳與最高境地。讓人感到快樂的工作與生活才是這樣。